2025年開年,保險行業的一則消息讓無數投資者心頭一涼:818款萬能險產品中,56%的結算利率勉強卡在3%的“紅線”上,剩下的44%甚至跌破3%。曾經風光無限的萬能險,如今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在利率全面進入“1時代”的當下,萬能險究竟是穩健理財的“安全屋”,還是低效資產的“智商稅”?本文將撕開表象,直擊本質。
1. 經濟環境:利率下行已成定局
2024年,全球央行集體進入降息周期,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2.5%,存款利率多次調降,銀行理財、貨幣基金收益率同步縮水。萬能險作為與市場利率強掛鉤的金融產品,自然難逃一劫。數據顯示,2024年萬能險平均結算利率從年初的3.28%跌至年末的2.86%39。
2. 保險公司:夾縫中的“求生欲”
保險公司投資端壓力山大——2023年前三季度壽險行業總投資收益率僅2.27%,而存量萬能險最低保證利率卻需維持在2.5%以上。為避免“利差損”(即投資收益無法覆蓋承諾利率),險企不得不下調結算利率。更狠的是,監管直接出手:2024年1月起,萬能險結算利率上限被壓至4%,6月后進一步降至3.5%。
3. 監管邏輯:防風險>保收益
金融監管總局的“窗口指導”意圖明確:寧可犧牲短期吸引力,也要防范系統性風險。自2023年起,監管部門已多次要求險企下調預定利率、限制高收益產品備案,甚至叫停保證利率2%以上的萬能險銷售。一句話,監管在逼險企“斷臂求生”。
1. 保底利率:最后的“安全墊”
盡管結算利率下滑,但萬能險仍保留最低保證利率(2024年新備案產品上限為1.5%)。這意味著即便市場崩盤,投資者仍能獲得“保底收益”。相比之下,銀行理財、基金等產品早已打破剛兌,連本金都可能虧損。在“保本”稀缺的時代,這或許是萬能險最后的倔強。
2. 收益分化:頭部險企的“特權游戲”
并非所有萬能險都淪為雞肋。頭部險企憑借更強的投資能力和風控體系,仍能維持3.5%的結算利率(如某大型險企的明星產品),而中小險企的產品已跌至3%以下甚至0.36%。選擇萬能險,本質是在賭險企的“投資水平。
3. 長期視角:對抗利率下行的“鈍器”
經濟轉型期,長期利率下行趨勢難逆轉。萬能險的“固浮結合”機制(保底利率+浮動收益)雖無法跑贏通脹,但能鎖定部分長期收益。相比之下,銀行存款利率可能繼續下調,而股市、基金波動劇烈,對風險厭惡型投資者而言,萬能險仍是一劑“安慰劑”。
1. 銀行理財:收益率縮水,但靈活度更高
2025年,銀行理財全面轉向“凈值化”,現金管理類產品規模腰斬,但“固收+”產品異軍突起。這類產品通過配置債券、轉債甚至少量股票,年化收益可達3%-4%,且流動性優于萬能險(無封閉期)。對追求靈活性的投資者,萬能險也有優勢,5年后進出靈活。
2. 美元理財:匯率波動下的“雙刃劍”
國內低利率環境下,美元理財因中美利差走闊而受追捧,年化收益普遍在4%-5%。但需警惕匯率風險——若人民幣升值,收益可能被抵消。適合有外幣需求或對匯率敏感的投資者,但門檻較高。
3. 黃金與權益資產:高風險高收益的“搏殺場”
黃金長期看漲,但短期波動加劇;A股、美股結構性機會凸顯,但需承受大幅回撤。萬能險的“穩”與這些資產的“猛”形成鮮明對比,適合作為資產配置的“壓艙石”而非主力。
1. 需求線:你是“保本派”還是“收益黨”?
若你極度厭惡風險,且資金可長期鎖定(萬能險通常有5年以上持有期),那么3%的收益聊勝于無。但若追求更高收益,不如選擇“固收+”或優質基金,前提是能承受波動。
2. 趨勢線:利率或繼續下行,早買早鎖定
監管已明確建立萬能險利率動態調整機制,未來結算利率可能進一步下調。若看好長期利率下行,現在入手可提前鎖定當前利率。反之,若預期市場反彈,不妨持幣觀望。
在利率“1時代”,萬能險早已褪去“高收益神話”的光環,但其保本屬性和長期穩定性仍不可替代。對于普通投資者,萬能險的價值不在于“賺錢”,而在于“守財”。建議將其作為資產配置的“防守端”,比例控制在20%以內,其余資金則可配置更高收益的權益類資產。
記住,理財的本質是平衡風險與收益。當經濟寒冬來臨,與其抱怨“收益低”,不如認清現實:安全,才是最大的奢侈。
從風光無限到“地板價”,萬能險還值得入手嗎?
團體保險:黑產的“隱秘屠宰場”,監管薄弱地帶
撕開“代理退保”黑產畫皮:一場披著維權外衣的金融吸血盛宴
應對“報行合一”,保險公司可不要跑偏!
保險行業還值得加入嗎?如加入保險行業,該如何選擇?
新銀保模式,“平安向左”,“中郵向右”
《狂飆》保險版結局之“狂賠”保險公司關于高啟強等人的理賠公告
用實際案例告訴你,跟風還房貸,竟然錯了!
人口負增長、延遲退休、長壽時代下,增額壽、年金、社保養老的優劣分析!
這款市場獨有的多功能重疾險,竟然埋沒在一家銀行網點里,鮮為人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