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新能源車險的出險率、賠付率“雙高”,以及保費高、投保難等痛點,一直困擾著市場經營主體和新能源車主。
據中國精算師協會和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聯合發布的新能源車險2024年有關賠付信息顯示,2024年,新能源車險承保虧損達57億元,共承保車系2795個,賠付率超過100%的高賠付率車系有137個。
新能源車險亟待破題、化解痛點之際,國家部委及時出手出“實招”。1月24日,金融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關于深化改革加強監管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縱觀《指導意見》全文,文件從問題導向出發,直面新能源汽車出險率高、維修成本較高、承保虧損等現象,針對性推出了一攬子政策舉措,力求從供需兩側推動新能源車險改革。
文中提及的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車維修使用成本;引導建立高賠付風險分擔機制;穩妥優化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優化商業車險基準費率等舉措成為重要看點。可以預見,如若上述政策有效落地,或有望改善新能源車險承保虧損的局面。
四大誘因
推高新能源車險賠付率
熟悉新能源車險業務的人都知道,《指導意見》的出臺背景,與近年來,新能源車險賠付率居高不下,繼而引發新能源車險經營虧損、部分新能源車輛投保不暢等現象息息相關。
上述新能源車險有關賠付信息顯示,2024年,我國保險行業承保新能源汽車達3105萬輛,保費收入為1409億元,提供風險保障金額達106萬億元。不過,保費與風險保障增長的同時,新能源車險卻面臨著承保虧損痛點,2024年新能源車險承保虧損就達到57億元。該年度,保險業共承保車系2795個,其中賠付率超過100%(尚未考慮財險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費用成本)的高賠付車系有137個。
從貨車看,承保車輛數超過0.5萬輛的車系55個,其中賠付率超過100%的車系有38個。從客車看,承保車輛數超過1萬輛的車系有301個,其中賠付率超過100%的車系有99個。
那么,導致新能源車險賠付率較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對此,中國精算師協會和中國銀保信有關負責人就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其認為背后的主要原因來自四方面,具體而言:
? 新能源車輛的維修成本較高。當前,新能源汽車一體化、智能化程度較高,智能設備以及配件局部損壞后通常需要成套維修更換,對維修經濟性考慮有所不足。并且,很多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企業采用了維修授權模式,不同企業維修體系之間也相對封閉,使得零配件和維修工時價格偏高。
? 新能源車輛本身出險率較高。首先,新能源汽車憑借低使用能源成本的優勢,成為營運類車輛的優先選擇。數據顯示,2024年新能源汽車中營運車占比較燃油車高10個百分點,使用強度偏大;其次,新能源車主相對年輕,車主駕齡相對較短;再次,新能源汽車有著提速快、噪音小等特點,行駛過程中外界往往不易察覺,因此相對容易出險。
? 部分車險價格與車輛的使用性質錯配。新能源汽車在投保時,普遍存在兼職網約車按家用車投保、兼職營運貨車按非營運貨車投保等情況,但非營運車輛保險平均價格僅為營運車輛的一半左右,這導致保險價格與車輛使用性質存在錯配,保費充足度不夠。
? 部分車險價格與車輛風險不匹配。有關負責人指出,新能源汽車發展時間短、車型迭代快,因此保險數據積累不足,基準費率也存在偏差;目前,新能源車險自主定價系數范圍為[0.65,1.35],也就是說,保險公司可在基準費率基礎上最高上浮35%,最低下降35%,但與燃油車自主定價系數范圍[0.5,1.5]相比,保險公司的調價空間受限,因此難以充分反映車輛的真實風險水平。
四部委聯手出實招
降維修成本、優化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
找到新能源車險賠付率高、承保虧損的根結后,如何直面問題、逐一攻克呢?如今,最新落地的《指導意見》為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提供突破方向。
縱觀《指導意見》全文,文件提出的“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車維修使用成本”成為重要看點,具體措施主要包括:推動降低維修成本;引導消費者培養良好用車習慣;推進數據跨行業共享;探索建立保險車型風險分級制度。
不得不說,想要降低新能源汽車維修成本,不僅需要保險業的力量,更需要車企、車輛維修企業、電池供應商等產業鏈主體的共同推動。有業內人士就指出,新能源車險是一項系統性業務,僅憑保險業一方無法解決全部問題,需要聯合整車廠、配件、維修等企業協同推進,更需多部委統籌協調。
基于此,此次《指導意見》也特別提及,要豐富新能源汽車維修零部件的供給渠道與類型,鼓勵推動新能源汽車企業和動力電池企業通過技術開放,提升動力電池的維修經濟性,支持其自營或授權網絡向社會銷售“三電系統”配件;將加強新能源汽車維修企業能力建設,建立完善維修與理賠標準,提升車輛維修和理賠標準化程度,降低新能源汽車全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
除了降低新能源汽車維修成本外,如何創新優化新能源車險供給,也是化解新能源車險投保難的關鍵抓手。對此,《指導意見》也針對性提出,將建立高賠付風險分擔機制和平臺,為高賠付風險的新能源汽車提供有效的保險保障,實現消費者愿保盡保。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政策提出的同時,《指導意見》相關的配套措施也同步落地。1月2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上海保險交易所發布關于新能源汽車領域上線運行“車險好投保”平臺的公告。據了解,“車險好投保”平臺服務對象主要是在常規渠道遇到投保困難的新能源汽車客戶,分為個人和法人客戶兩類。
據中保協相關負責人表示,財險公司依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自愿參與高賠付風險分擔機制,接入“車險好投保”平臺后,履行應有職責,承擔主體責任。新能源車主可通過“車險好投保”平臺鏈接保險公司進行投保,保險公司不得拒保。
據悉,“車險好投保”平臺將于2025年1月25日上午10:00正式上線。首批由10家大中型財險公司接入,第二批有20家左右的財險公司在今年2月接入。其中,首批接入的10家保險公司包括: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產險、國壽財險、陽光產險、中華聯合財險、大地財險、太平財險、永安財險和申能財險等。
另需關注的是,在新能源車險產品供給方面,對于業界探討多時的放寬自主定價權問題,《指導意見》也提出,將穩妥優化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有效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以促進新能源車險價格與風險更為匹配。
事實上,早在?2024年3月,金融監管總局財險司就曾下發《關于推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出將新能源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范圍從現行的[0.65-1.35]擴大至[0.5-1.5],以提升保險公司的自主定價能力?。
而為了進一步提升新能源車險定價的精準度,本次《指導意見》還提出,優化商業車險基準費率。主要包括:通過發揮行業純風險保費在定價中的基準作用,完善行業純風險保費測算調整的常態化機制;優化新車型車險定價標準,綜合考慮新車售價、續航里程、動力性能等因素,提升定價合理性。
除此之外,《指導意見》還從豐富商業車險產品著手,提出將研究推出“基本+變動”新能源車險組合產品、研究探索“車電分離”模式汽車商業車險產品等,為相關新能源汽車提供更科學合理的風險保障。
打鐵還需自身硬
夯實經營管理水平成關鍵
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路途上,盡管需要多方合力,但對于保險機構而言,還需秉持著打鐵還需自身硬的態度,在經營管理水平上下功夫。
對于如何提升新能源車險的經營管理水平,此次《指導意見》也為險企“指點迷津”。文件分別從推動經營提質增效;加強精細化管理;主動順應智能駕駛趨勢;探索風險減量服務創新;開展安全性經濟性研究,引導保險公司加強新能源車險業務的精細化、專業化能力。
談及主動順應智能駕駛趨勢,今年以來,以蘿卜快跑為代表的高階自動駕駛車輛商業化加速落地,由此也引發行業對智能駕駛車輛保險的探討。對于該類保險產品的創新開發問題,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也在《指導意見》答記者問中透露,為主動順應智能駕駛趨勢,財險行業將從以下方面著手:
首先,統籌行業開展系統性的研究,針對智能駕駛等新技術應用對車輛行駛風險帶來的變化開展研究。
其次,積極推動產品與服務創新。財險業將針對智能駕駛的特點及風險變化,對保險產品保障內容、產品形態進行創新優化。
第三,強化數據積累、共享與應用,通過推動數據跨行業合規共享,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繼而不斷提高車險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不得不提的是,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除了推動產業鏈降低新能源汽車維修使用成本,引導行業主體優化新能源車險供給、提升經營水平外,加強新能源車險監管,提升市場規范化水平也是必要之舉。
此次《指導意見》就釋放了從嚴監管的信號,提出各金融監管局要強化新能源車險“報行合一”監管,創新方式手段,推動壓降不合規、不合理費用,嚴格規范市場行為;突出整治重點,嚴厲打擊虛列費用、虛掛中介業務等問題。
儼然,針對新能源車險發展的痛點、難點,四部委正在形成合力,通過綜合施策系統化解,我們也期待著,隨著一攬子支持政策的落地,新能源車險市場能夠實現量質齊升,以此為契機,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2024償付能力掃描:化險關鍵期,“誰”把7家險企“拖下水”?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保“開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年首張罰單:三家金融機構均被罰超千萬,兩家險企“中彩”
10家險企“打頭陣”!拿到投資黃金“入場券”,意味著什么?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