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空流霜
編輯:顧檸
來源:險企高參
2024年全年保費悉數出爐。截至目前,已有8家機構或上市主體發布了原保險保費收入。分別是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陽光保險、眾安在線、國華人壽。8家機構共攬3.03萬億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5.2%。
分行業看,人身險機構2024年全年總攬1.89萬億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4.87%。單12月總攬原保險保費收入868.94億元,同比減少0.35%。2024年12月,人身險機構進入“開門紅”階段,新產品推動與客戶儲備相結合,成為主要潛在增長點。分析新發行產品結構,分紅型產品及年金險所占比例分別為42.3%及34%,對保險機構而言,此類結構有望在低利率時代,能有效降低利差損風險。
財險機構得益于汽車保有量的持續穩定增長以及部分非車險險種政策的不斷推動,保費收入增長保持穩定。全年財險機構原保險保費收入合計為1.14萬億元,同比增加5.76%。單12月總攬原保險保費收入931.82億元,同比增加0.01%。
人身險開門不太紅
單月4家機構負增長
共有10家人身險機構披露了全年原保險保費收入情況,分別是中國人壽;中國平安旗下平安人壽、平安養老、平安健康;中國人保旗下人保壽險、人保健康;中國太保旗下太保壽險;新華保險;陽光保險旗下陽光人壽;天茂集團旗下國華人壽。
2024年全年,10家機構總攬1.89萬億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4.87%。單12月總攬原保險保費收入868.94億元,同比減少0.35%。對比之下,單月保費增速乏力。且有四家機構單月呈負增長態勢。
從全年原保險保費收入來看,座次基本不變。其中,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地位穩固,分別以6717億元、5028.77億元、2388.23億元的收入位居前三。其余幾家機構原保險保費收入分別為新華保險1705.1億元,人保壽險1060.03億元、陽光人壽804.54億元、人保健康486.95億元、國華人壽346.39億元、平安健康168.49億元、平安養老165.95億元。
全年增速方面,平安健康增速勢頭強勁,是10家人身險機構中唯一超2位數增長的,另外,國華人壽和平安養老兩家機構為負增長,且兩家機構增速進一步放緩。具體來看,平安健康以14.87%的增速位列第一;陽光人壽、平安人壽、人保健康增速均超7%,分別為7.85%、7.79%、7.71%;在這之后,人保壽險為5.34%、中國人壽4.71%、新華保險2.78%、太保壽險2.44%;另外兩家負增長的機構分別是國華人壽-13.46%、平安養老-4.22%。
單十二月原保險保費收入上,平安人壽超過300億,中國人壽超過200億,其余機構不足百億,具體來看,平安人壽單十二月收入為307.53億元、中國人壽274億元、其余機構單月收入均不過百億的分別為太保壽險99.81億元、新華保險73.44億元、人保壽險34.12億元、陽光人壽33.65億元、國華人壽19.45億元、人保健康11.98億元、平安健康7.82億元、平安養老7.14億元。
單十二月原保險保費收入增速方面,由于保險預定利率不斷下調,致儲蓄型保險實現快速放量,又因疊加“炒停售”等影響,2025年“開門紅”受到挑戰,不過我們也看到部分機構基本適應新業態,單十二月增速較為理想。其中平安健康、新華保險、平安養老實現兩位數增長,但是陽光人壽、人保健康、國華人壽、平安人壽單月呈負增長。
具體來看,平安健康單十二月增速為34.6%、新華保險為19.12%、平安養老為12.97%,值得注意的是,新華保險的保費基數遠高于另外兩家機構,實現近20%的增速表現優異。其余機構單月增速分別為太保壽險8.92%、中國人壽1.86%、人保壽險1.34%。另外四家呈負增長的機構分別是陽光人壽-45.18%、人保健康-38.53%、國華人壽-23.64%、平安人壽-5.64%。
國信證券表示,短期行業或面臨“陣痛期”,催化產品結構轉型。從產品功能來看,我國壽險產品主要的優勢仍集中在“剛兌”為主。預定利率的進一步下調或導致“固收類”儲蓄型保險在財富管理市場中競爭力將顯著下降,以增額終身壽險為代表的產品或面臨自然淘汰的壓力。因此對保險公司來說,短期或面臨缺乏爆款產品、產品吸引力下降、銷售難的困境。相比之下,參照海外發展經驗,分紅險有望通過“低保底+高浮動”的形式與客戶共擔投資風險,進一步減小利差可能帶來的風險,在降低負債端剛性成本的同時發掘新的保費增長點。
財險整體增速保持穩定
僅人保財險單月負增長
共有5家財險機構披露了全年原保險保費收入情況,分別是中國人保旗下人保財險、中國平安旗下平安財險、中國太保旗下太保財險、陽光保險旗下陽光財險、眾安在線。
2024年全年財險機構原保險保費收入合計為1.14萬億元,同比增加5.76%。單12月總攬原保險保費收入931.82億元,同比增加0.01%。單月增長不明顯主要系基數較大的人保財險單月呈負增長所致。
2024年原保險保費收入江湖地位不變。“老三家”分別為人保財險5380.55億元;平安財險3218.21億元;太保產險為2032.49億元。另外兩家機構分別為陽光財險478.2億元、眾安在線334.18億元。
從全年增速來看,眾安在線依舊延續兩位數增長,此外,這5家機構均保持正增長。具體來看,眾安在線以13.37%的增速位居第一,陽光財險以8.1%的增速位居第二,太保財險位居第三,增速為6.79%,平安財險和人保財險增速分別為6.51%、4.31%。
單月收入上,“老三家”均超百億。具體來看,人保財險單月收入為412.1億元,平安財險294.98億元,太保產險162.16億元,陽光財險39.91億元、眾安在線22.67億元。
在單月增速上,無機構增速超過2位數,并且,財險老大哥單月增速呈負增長態勢。其中,眾安在線為6.23%、太保財險為4.15%、陽光財險為3.72%、平安財險為3.45%,人保財險為-4.4%。
人保財險單月唯一負增長或因非車險業務大幅下滑所致。12月份,人保財險非車險業務同比減少31.0%,相較于11月份的增速下降了45.2個百分點。具體來看,意健險、責任險、企財險、信用保證險以及貨運險的同比增速分別為23.4%、-18.6%、0.7%、-35.0%、54.5%,與11月份相比,增速分別下降了13.9個百分點、41.2個百分點、16.0個百分點、39.5個百分點、49.1個百分點、29.4個百分點。
全年亮點回顧:
國華人壽增速全紅
眾安在線、平安健康全年高速增長
隨著2024年全年保費悉數出爐,借此機會,我們站在全年的視角上,回顧上市保險機構的保費高光時刻。
2024年度保費同比增速最快的三家機構是:平安健康、眾安在線、陽光財險。2024年,三家機構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平安健康14.87%、眾安在線13.37%、陽光財險8.1%。值得注意的是,平安健康、眾安在線是全年唯二增速超10%的機構。
2024年度保費同比增速最慢的三家機構是:國華人壽、平安養老、太保壽險。2024年,三家機構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國華人壽-13.46%、平安養老-4.22%、太保壽險2.44%。前兩家機構也是全年唯二負增長的機構。
2024年,月度累計保費同比增速由負增長轉為正增長并保持的三家機構是:人保壽險、太保壽險、新華保險。三家機構月度累計保費同比增速轉正分別是,人保壽險于6月轉正、太保壽險及新華保險于8月轉正。
2024年,月度累計保費同比增速由正轉負的機構是:平安養老。平安養老月度累計保費同比增速于4月由正轉負,并一蹶不振。
2024年,單月同比增速均保持正增長的三家機構是:平安財險、太保產險、平安健康。
2024年,單月同比增速最高的三家機構是:新華保險、陽光人壽、人保壽險。2024年,這三家機構單月同比增速最快分別為,新華保險單8月同比增速為121.86%、陽光人壽單8月同比增速為103.65%、人保壽險單8月同比增速為94.65%。
2024年,單月同比增速最低的三家機構是:陽光人壽、國華人壽、人保健康。2024年,這三家機構單月同比增速最慢分別為,陽光人壽的單12月同比增速為-45.18%、國華人壽的1月同比增速為-42.47%、人保健康的單12月同比增速為-38.53%。從時間上看,單月同比增速最低的三家機構是在“開門紅”期間取得的成績。
2024年“開門紅”堪稱慘淡。2024年1月同比增長最高的三家機構(僅看壽險,財險沒開門紅)是:平安養老、平安健康、中國人壽。這三家機構2024年1月同比增速分別為,平安養老75.44%、平安健康5.16%、中國人壽2.23%。不難看出,1月增速第二的平安健康增速遠遠低于第一的平安養老,而且近半數的壽險機構于1月是負增長。
回顧2024年行業趨勢。壽險方面,年初“報行合一”在銀保渠道威力顯現,對“開門紅”有一定影響。4月,銀保渠道解鎖“1+3”,一定程度緩解了保險公司的壓力,特別是那些以銀保渠道為主的機構。9月及10月開始,人身險普通型產品、分紅型產品及萬能險預定利率相繼下調,促成了8月保費普增的盛況。財險方面,受極端天氣頻發,疊加機動車以舊換新等政策影響,共同促使財險保費快速增長。
進入2025年,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發《關于建立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核心要求是“動態調整人身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最高值”。《通知》要求: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定期組織人身保險業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召開會議,結合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等市場利率變化和行業資產負債管理情況,研究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有關事項,每季度發布預定利率研究值。各公司要加強趨勢性分析和前瞻性研判,動態調整本公司普通型人身保險、分紅型人身保險預定利率最高值和萬能型人身保險最低保證利率最高值。
未來一段時間,動態降低險企資產負債匹配壓力,仍是主要課題。
DeepSeek會搶保險人飯碗嗎?!人保、新華、太平等多家險企接入模型…
一次性裁掉四大營業部,“財險一哥”又有大動作:75后總精算師張瑯履歷官網被撤,此前為該司最年輕高管…
重磅!6.5萬億中國人壽最年輕副總裁誕生:50歲“實干家”伍健內部晉升,在廣西、云南、廣東歷練多年;去年凈利預計多增超100%…
重磅獨家!瑞眾人壽首次公開公司治理概要:披露董監高簡歷、股東會議信息等;9名高管來自國壽,去年保費2368億元
重磅!又現四大保險央企總裁互送:繼趙鵬之后,52歲人保第一副總裁李祝用履新國壽黨委副書記
“難兄難弟”各虧17億!十家“銀行系”險企2024成績揭榜:合計凈利99.4億,新會計準則影響深遠…
時隔七月,57歲“老國壽”趙國棟正式任瑞眾人壽董事長!人事版圖重塑,去年前11月保費2268億;今年定下七項重點工作
綜合成本率高達264.3%!63歲平安女將霍建梅挑大梁,能否破題前海財險虧損怪圈?!
60家非上市人身險保司2024業績揭曉:財信人壽虧損3.7億,六家銀行系險企入圍利潤top10!泰康、中郵保險業務收入超千億
管理層多為"80后",董事長、總經理去年齊換;東方嘉富人壽的“前世今生”…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