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催生了各種保險銷售形式,而為了抓住客戶,一些保險公司也推出了各種各樣的“營銷”活動,如“保單升級”“免費贈險”“免費福利”等。然而,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也開始借助這些操作手法,對消費者進行誤導,或者誘騙消費者購買保險產品。
1月13日,金融監管總局廈門監管局發布一則“關于防范以‘免費升級’為噱頭誤導銷售保險的風險提示”,指出近期有不法分子以“盤活保單”“保單升級”“老客戶福利”等名義,誘騙消費者購買保險產品,從中謀取不當利益,侵害消費者知情權。
“保單升級”“福利”,時下保險市場上經常出現的一種銷售方式,也是一些保險機構用來攬客的方式之一。有的是為了回饋客戶,有的或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全面的保障,但不得不提醒的是,在“免費升級”的背后,或也存在一些套路,成為誘騙消費者的一種方式。
因此,監管提醒廣大消費者,要詳細了解,理性選擇,注意保護個人財產安全。
警惕噱頭誤導
三種形式需注意
監管發布的風險提示顯示,不法分子以“盤活保單”“保單升級”“老客戶福利”等名義,誘騙消費者購買保險產品的形式有三種,具體來看:
? 以幫助客戶“盤活保單”“提高收益”等作為理由,來誘騙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辦理保單質押貸款作為新保險的保費。
? 以“保障檢視”“產品停售”“免費升級”等為借口,誘騙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中途退保,從而購買新的保險產品。
? 以“贈送服務”“免費福利”等為理由,誘騙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領取原保單生存金、分紅等來購買新的保險產品。
都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各家公司都在比拼銷售,但通過誤導方式來誘騙消費者購買新保險產品的方式,不僅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還擾亂了市場秩序,這是監管絕不允許的。
廈門金融監管局表示,此類行為違背了消費者真實的投保意愿,故意模糊購買保險產品的事實,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因此,為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廈門金融監管局提醒廣大消費者,要詳細了解,理性選擇,注意保護個人財產安全。
套路騙局層出不窮
監管協會多次提示
說到“保單升級”,通常是指在原有保險合同的基礎上,通過增加保障項目、提高保障額度或優化保障期限等方式,提升保險產品的保障水平。不過,這些需要在保險公司的正規渠道進行,并遵循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
然而,近年來,“保單升級”的背后,還存在一些套路及騙局。
例如,惠州市保險行業協會在2023年底曾發布一條“警惕‘保單升級’騙局”的案例。具體來看,陳女士多年前在某保險公司投保了一份重疾險,2023年底,陳女士接到一名自稱是保險公司服務人員的來電,對方告知公司開展回饋老客戶活動,可將保單進行免費升級,升級后的保單保障將更加全面。
陳女士聽后便同意了。但當對方要求陳女士先將保單辦理退保時,陳女士開始懷疑,于是陳女士急忙撥打保險公司官方客服熱線咨詢求證,被告知并沒有所謂的“保單升級”活動,這樣才避免了被騙。
除以上方式外,還有不法分子借“保單升級”欺騙消費者升級后的保單不僅收益比以前高,而且保險期間比原來的短,從而可以更快地見到保單的收益,要求消費者到指定地點辦理,或者可以安排人員上門辦理,從而實現“退舊買新”的目的。
2023年10月,金融監管總局北京監管局也曾就此發布風險提示指出,北京地區出現不法分子冒充保險公司工作人員,通過電話或短信將消費者邀約至所謂的“保險公司營業場所”,誘導消費者進行所謂“保單升級”,實則為騙取保費或保單貸款。
監管表示,不法分子或是以保單復效升級為借口,通過現場POS機刷卡轉走消費者繳納的續期保費;或是編造保單更新領取利息等理由,利用消費者手機隱蔽操作辦理保單貸款,并以收取手續費名義將貸款轉走。待消費者后續通過官方渠道核實或收到還款提示得知受騙后,不法分子早已銷聲匿跡。
一切的蓄謀都是為了“陰謀”,“保單升級”的背后,套路也是層出不窮。
“魔方業務”再引爭議
消費者要提高認識規范維權
其實除了“保單升級”等噱頭式營銷外,“免費贈險”“實物抽獎”“產品停售”等誘導、誤導性的內容,也經常出現在保險市場上,而這些方式在業內也被稱為“魔方業務”,即保險公司通過免費贈險或以低保費、低保額、高免賠的保險來吸引客源,進而引導客戶“升級”保障或投保其他保險。
針對這些行為,此前監管多次提示并下發文件就某一領域進行通報,例如深圳金融監管局向轄內各財險公司下發的《關于個別短期健康險業務中存在問題及相關風險的通報》,原北京銀保監局辦公室發布的《關于專項整治北京地區互聯網保險營銷宣傳有關問題的通知》,其中均針對這些“魔方業務”進行點名。
其實,如何在形形色色的銷售中識別這一類的保險銷售騙局,才是最主要的。對此,監管也給出了一些思路。
廈門金融監管局建議消費者,要提高警惕,警惕自稱是保險公司工作人員的短信和來電,妥善保管好本人的銀行卡、身份證、保險合同等資料,不要輕易提供短信驗證碼,避免將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交由陌生人操作。
同時,要選擇合適的保險產品。不同保險產品的保障范圍不同,消費者在購買前應充分考慮自身的保險需求,認真了解要購買的保險產品的承保機構、保障范圍、除外責任、保費、保險金賠償或給付條件等事項,不輕信口頭承諾。
如果已經發生了保險合同糾紛,可以通過保險機構公布的官方維權熱線和服務渠道進行投訴,但要警惕非法“代理維權”陷阱。如果消費者認為保險公司涉嫌違反相關監管法律法規,則可以通過來信、來訪等方式向監管部門反映,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024償付能力掃描:化險關鍵期,“誰”把7家險企“拖下水”?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保“開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年首張罰單:三家金融機構均被罰超千萬,兩家險企“中彩”
10家險企“打頭陣”!拿到投資黃金“入場券”,意味著什么?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