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契銳評
打工人壓力的天花板越來越高,但支撐其抗下所有壓力的動力之一就在于年終獎。
這一年,“班味”和“N+1”一起,成為打工人自嘲的口頭禪。
不管是“班味”還是“N+1”,背后的隱喻都是打工人難以自洽且持續升高的心理壓力。但歷經千難終能抗住所有壓力的動力,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年底誘人的紅包——年終獎。
近年來,年終獎早已異化。
不同于年終獎誕生之初,今天的年終獎很大程度上已不再是一種激勵,而成為用以持續“激勵”員工的標準薪酬計劃。實操中,基本是將月度薪酬拆分至年底一次性發放,即變相降低了固定薪酬,亦使得本應屬于員工的薪酬變成了用人單位左右員工的一種方式。
概而言之,年終獎這一本屬于打工人的勞動對價,變現之路愈發艱難——花式考核、變態業績等管理動作,都以年終獎為牽引,讓打工人在一個接一個的“PUA”中,無處遁形。
在新一輪的經濟周期中,作為受沖擊最為嚴重的行業之一,金融業去泡沫、全面降本增效日漸成為標配,隨之而來的則是,在“N+1”走人和不確定的年終獎之間,越來越多的從業者,持續提升自己壓力閾值,以期守住后者。
盡管大的經濟周期中無一行業得以獨善其身,但僅就從年終獎來看,行業間的差異依然明顯。
12月23日,京東年終獎發放計劃受到關注。
從其公布的年終獎發放計劃看,焦點有三:一是一線基層員工優先,快遞小哥、分揀員等最先,將于年前收到年終獎,客服薪酬再次提升;二是加大激勵,升級成固定年終獎+年度績效,其中采銷部門平均23薪,上不封頂;三是拉開差距,A+檔績效可得8倍月薪年終獎,B-檔則是3倍。
這樣一份誠意滿滿的“年終獎+加薪”計劃,已是京東今年的第五次加薪。歲末年終之際,如此大禮包確確實實地引得無數網民贊嘆。
當然不止京東。騰訊、字節、阿里等互聯網大廠亦在今年宣布了各自的加薪計劃。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從媒體公開報道看,互聯網大廠的發展增速雖有所恢復,但并未恢復至此前的高增速水平。
對于這一看似無解的結論,京東給出的“三毛五理論”頗有借鑒意義:
如果有機會賺一塊錢,我們只拿走其中的七毛,三毛留給合作伙伴。這七毛中的三毛五留給員工福利和年終獎,剩下的三毛五留給企業未來的發展。三毛留給合作伙伴,合作伙伴會跟著京東,三毛五留給團隊,團隊愿意跟著京東。
但就在京東年終獎登上熱搜的同一周,金融業的薪酬事宜亦登上了熱搜榜。
據媒體梳理近日多家銀行披露的補發高管2023年工資事宜,平安銀行副行長補發了269.95萬元,民生銀行董事長高迎欣補發了214.21萬元。
盡管金融高管的薪酬涉及遞延獎金等受到強制監管的限制,但如此高額的薪酬仍引起網民的廣泛關注。在新周期內,金融業裁員以及變相的降薪成為其降本增效的必選項,與之對應的卻是,高管的薪酬波動并不大。
具體到保險業,因2024年度年報尚未公開信披,僅從2024年4月上市險企公開信披的年報數據看,上市險企中,4家險企高管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仍有1家險企高管薪酬整體上漲。
當然,從保險業的整體經營情況看,不管是市場前景抑或是盈利能力均不遜于互聯網大廠,但就是這種情形下,高管的薪酬卻遠不及大廠高管。因此對于行業高管的薪酬社會應多些理解,畢竟保險業高管的壓力和風險是實實在在擺在那的,只是在關注高管壓力對價的同時,一線員工的薪酬亦值得關注,本應包含在年包中的年終獎亦不應成為奢侈品或PUA的工具。
稻盛和夫曾說,勞動的意義不僅在于追求業績,更在于完善人的內心。
文字帶來的溫情力量頗具沖擊力,但現實卻總是很骨感。在物質的生活與內心的豐盈間,打工人似乎早已沒有了選擇的空間,盡管年終獎早已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獎勵,但一份或誠意滿滿或踏踏實實的年終獎,至少可以給予996的打工人們些許慰藉。
接入Deepseek,快一步慢一步?
銀保陣痛難掩渠道前景
2025年,保險業落馬人數或將再創新高
再創農險新局面
監管工作會帶來的保險業新希望
罕有人至的商場背后,是險資的另類投資經
年終獎
防盜易、防家賊難——系列新規有感
逆周期中行刑銜接的可能性
提防分紅險異化為金融怪獸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