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費增速,折射背后的大文章!">
談到保險的功用,人們常常用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來描述,這往往體現在理賠方面。前一階段臺風頻頻肆虐,保險挺身而出讓人感受頗深。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在9月24日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稱,金融監管總局指導保險機構全力做好重大事故和暴雨、臺風等自然災害理賠服務,幫助受災群眾和經營主體渡過難關。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保險業已累計賠付1.55萬億元,同比增長26.1%。
人身險賠付額度高于財險
行業承保效益大幅改善
從保險業賠付情況來看,今年前8個月,無論是保險業整體或是每個月的賠付額度相較于去年同期都呈現增長態勢。
從人身險來看,1—8月,人身險公司原保費收入3.21萬億元,賠付支出8427億元。按可比口徑,匯總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8.2%,賠付支出增長46.7%。分險種來看,壽險、意外險、健康險保費收入分別為2.61萬億元、261億元、5755億元。
從財險來看,1—8月,財產險公司原保費收入1.17萬億元,賠付支出7116億元。按可比口徑,財產險行業匯總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5.5%,賠付支出同比增長8.1%。分險種來看,車險、責任險、農險、健康險、意外險保費收入分別為5757億元、970億元、1284億元、1667億元、343億元。
上述數據釋放了一個明顯的信號,那就是人身險公司和財險公司的賠付增速都比保費增速高。這也意味著,保險業在對消費者賠付更多的同時,行業承保效益得到了大幅改善。
在9月27日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對于財險前8個月賠付的同比增長,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財產保險監管司司長尹江鰲解釋,“今年前8個月,自然災害比較多,直接經濟損失同比明顯上升,在這樣的情況下,車險綜合賠付率是74%,同比上升3.3個百分點。但是由于‘三項機制’發揮作用,以及強監管,車險綜合費用率是23.3%,同比下降4.4個百分點,兩者一增一減,車險的綜合成本率大概是97.3%,同比下降了1.1個百分點,帶動了財險經營成本的下降”。
對于8月以來自然災害頻發及臺風等因素的影響,國信證券認為,預計財險行業賠付水平或有一定上升,但整體風險水平可控。
此外,在前8個月1.55萬億元的保險業賠付中,財險賠付占比在46%左右,人身險企業的賠付額度明顯高于財險企業。
對于人身險賠付占“大頭”,有業內人士向『A智慧保』表示,人身險的保費本身就比財險保費高出不少,以及近一段時間有不少人身險公司保險合同滿期給付,特別是銀保渠道的短期保險。
“偶然性”巨災保險
有了新探索新要求
在9月27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巨災保險被頻頻提及。
從國際經驗來看,巨災保險是應對自然災害損失補償的一個重要工具。2022年“伊恩”颶風和2011年日本“311”地震災害中,保險業分別賠付了約600億美元和350億美元。
今夏,接二連三的臺風登陸沿海地區,產生強大的破壞力,眾多企業和家庭遭受財產損失。金融監管總局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26日,應對“摩羯”臺風,保險業接報案9.8萬件,已賠和預賠24億元,較好地支持了風險減量和災后重建。
不僅如此,面對臺風帶來的巨大風險損失,多家保險機構還開啟了理賠綠色通道,全力支持災后重建。
據央視財經此前報道,保險機構接到的報案主要涉及車輛保險、農業保險、家庭財產保險、巨災保險等民生類險種,以及企財險、工程險等傳統險種,已經按照先人后物的順序,優先民生類、涉農類保險賠付。
事實上,國務院9月11日發布的《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新“國十條”)也對巨災保險提出了新要求。
這些新要求包括豐富巨災保險保障形式。堅持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原則,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巨災保險保障機制。拓展巨災保險保障范圍。擴大綜合巨災保險試點。研發運用巨災風險模型。研究探索巨災債券。合理運用再保險分散風險。發展氣候保險。健全保險應急服務機制,改進風險減量服務,支持防災減災救災。
從尹江鰲的發言中得知,今年初,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聯合財政部還專門出臺了巨災保險制度的文件。
“這個文件主要有兩個優化:一是范圍擴大了,將地震、臺風等各類常見的自然災害都納入保障范圍。二是水平提高了,最低保額翻一番,城鎮住宅提升到10萬元,最高可保100萬元,要更高還可以保商業保險。”尹江鰲表示。
據媒體公開報道,近日,中國財產再保險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共同推出全國首個政策性巨災保險一攬子再保解決方案,助力健全國家巨災保險保障體系。
中再產險與人保財險表示,將以巨災保險合作為抓手,進一步參與完善巨災保險頂層設計,共同推動更多政策性巨災保險試點落地,以創新引領提升全社會公共安全治理能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常態化”商業健康保險
仍將持續發力
如果說臺風這樣的自然災害是生活里的“偶然性”現象,那醫療保障這樣的民生訴求則是保險業為老百姓服務的“常態化”內容。
最近幾年,為了適應人民群眾“病有所醫”和“病有所依”的民生訴求,商業健康保險持續發力,服務保障功能顯著提升。
在國新辦9月27日的吹風會上,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人身險司司長羅艷君分享了一組數據:到目前為止,我國一共有157家保險公司開展健康保險業務,有財險公司,也有人身險公司,累計承保近8億人次。過去五年,商業健康保險為患病人群累計支付1.7萬億元的經濟補償。到目前,保險業積累的長期健康保險責任準備金超過2.3萬億元,成為客戶未來醫療健康的堅實儲備和保障。
面對醫保費用捉襟見肘,商業健康險未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何將商業健康險與健康管理結合起來為醫保分憂解難將是一大重點方向。
在新“國十條”中,對于健康保險也有一定的要求,包括擴大健康保險覆蓋面;豐富商業醫療保險產品形式,推動就醫費用快速結算;將醫療新技術、新藥品、新器械應用納入保障范圍;發展商業長期護理保險;持續做好大病保險服務保障;推動商業健康保險與健康管理深度融合;鼓勵面向老年人、慢病患者等群體提供保險產品;試行區域保險藥械目錄;探索建立第三方服務機構“黑名單”制度。同時,探索推進醫療保障信息平臺與商業健康保險信息平臺信息交互。
羅艷君進一步表示,金融監管總局將根據新“國十條”的部署,出臺商業健康保險配套政策文件。總體考慮是,進一步明確未來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方向和路徑,擴大服務人群、服務領域、服務方式,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健康保障需求。
總體而言,保險業在服務社會民生和國家經濟發展中時刻都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保險業賠付數據增長的背后,是保險行業承保效益大幅改善,也是我國保險賠付體系的不斷完善。不管是應對“常態化”還是“偶然性”的生活“意外”,保險產品在產品的設計和賠付保障上都要讓老百姓從投保的那一刻就吃下一顆“定心丸”。
周評|從“雙11”到保險“開門紅”,正在告別“大進大出”式消費
保險業多位高管失聯,找尋背后的那些蛛絲馬跡!
玖亓周評|10萬億化債!財政刺激救短期,最終化債靠發展
時隔三年半,水滴擬赴港再上市!內情主導,還是外因倒逼?
探求專業養老險公司致力成為經營第三支柱“頭部”的方法論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險資,最近盯上哪些新“標的”?
玖亓周評|險企三季報的“高光”和波動
五大上市險企盈利暴增!“規模+盈利”能否可持續,半喜半憂!
玖亓周評|從比亞迪到小米,新能源車險會“變天”嗎?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財險:折射國家態度、外資雄心、中資戰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