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減法往往是最容易的,做加法卻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勇氣。
管理人員在電腦里看哪一個車型賠付率差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手起刀落,就可以有一個交代——已經做了管理動作了。
這個很容易產生管理慣性。
那就是不斷做減法,最終發現沒有業務是賺錢的。
如果是小公司,這種可能性很大,保險運營只能完全看運氣了,因為承保數太小,個案偶發因素太大。
甚至很多公司的市場管理部門干了核保部門的事情,不去研究如何把業務最大,而是看著報表,研究如何控制業務品質。
畢竟,相對承擔做加法可能造成的決策風險,用權力去管理他人是一件容易激發多巴胺的動作。
長此以往,公司上下都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做減法,加和減缺乏相互制衡的機制。
直到有一天發現,業務量不行了,再放開來做,這樣忽左忽右的情況在目前的中小公司里較為常見。
最難的是基層業務員,要快速適應公司的變化,仿佛人人都是六邊形戰士。
車險的精細化經營是趨勢,但不能過猶不及。
更重要的是要找到科學的長期經營的思路。
車險還是要圍繞保險的基本原理——大數法則來做文章,也就是要研究當地的行業,看大部分的公司的業務取向,這會好于圍著自己的一點小份額閉門造車。
在數據上,相信大公司是沒有錯的。
也不要輕易嘗試小而精的差異化經營,至少目前在車險領域是這樣的。天下沒有這么好的事情,大公司不會輕易放過盈利的車型的。
舉個例子,假如當地中低端的非營業的燃油車賠付率好的,那就應該加大資源去做,相反,如果網約車、新能源車、過戶車和高端車賠付不好的,那就謹慎做,根據整體的容易設置比例適當探索即可。
先有這樣的業務邊界,才能讓公司上下和市場得到正面反饋。
如果過于炫技,比如再增加很多維度來挑業務,就會極大地限制了業務的進口,公司的抗風險能力差,幾個大案就面目全非了,使得數據失真,從而又推翻了當初的業務邊界。
也就是安全區的業務不斷縮小,非安全區的業務體量在不斷增加。
令人無法理解的是,很多中小公司過度迷信“差異化經營”,在一些傳統的非優質的業務的步伐非常堅定,結果吃了大虧,然后不斷踩坑,又不斷跳離,再重復前面的錯誤,賠付率一塌糊涂,公司經營一落千丈。
另一方面,他們在傳統的優質業務上又過于挑剔,一有偏差就馬上調整,美其名曰靈活。
造成這些問題的最根本問題包括兩三個方面:
一是沒有車險戰略定力,反正是效益經營,沒有效率就關停,沒有長期經營的理念,短期行為成為了主流;
二是管理上躺平心態,就如上面所說的,減法是簡單的,大家都好交代,但是加法要游說好很多領導,而且有一定的風險,所以就干脆就聽上面的;
三是大的環境上不利于小公司在傳統優質業務上快速發展,這是另一個沉重的話題。
綜合所述,中小公司只有確定車險戰略定力,劃定業務邊界,堅定做多優質業務,控制或者限制劣質業務比例,上下利益訴求一致,方能在目前的車險市場中突圍。
騙子出沒,財險同行請注意!
限速背景下,停止內耗是小公司車險發展的第一要務
說真的,財險公司很多人都不愿向上爬了
保險行業C端化的執念不改,業務員的日子就不會好過
虛驚一場!DeepSeeK其實沒那么了解財險行業
最近新能源車險出單平臺很火爆,你怎么看?
只有會不會銷售的區別,沒有車險非車險的區別
暴脾氣的老鄭,會讓他兒子接他的班賣財險嗎?
如果辦一場財險行業的“春晚”,你最期待哪個節目?
財險公司姜總,回村里過了一個不太開心的年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