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差損風險,這把懸在壽險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正變得愈發沉重,壓得很多保險公司喘不過氣來。
利差損不是個新問題,而是長期伴隨保險業成長和發展壯大的老問題。但每一次風險隱患的集中顯現,都讓行業如臨大敵。
我國保險業曾經歷過一場由利差損引發的危機。1999年以前,保險公司曾銷售了大量高利率保單,有的保單利率甚至超過8%,隨后的降息周期一度令壽險公司背上沉重的利差損。
據統計,1999年前我國壽險業的利差損高達500多億元。最終這一問題伴隨監管部門積極的政策調整,以及國內保險業的快速發展,得以逐步消化。
保險業是高負債行業,保險資金并非保險公司自有資產,管好這筆錢,并確保資金保值增值是保險公司的應有職責。在當前低利率環境持續和“資產荒”加劇的背景下,隨著保險業總資產不斷做大,新增保險資金投資需求以及大量到期資金的再投資需求迫切,保險業資產端和負債端的矛盾突出,償付能力充足率、凈利潤明顯下行,利差損風險卷土重來。
于是,監管部門連續出手,最新舉措就是8月2日下發了《關于健全人身保險產品定價機制的通知》,明確——
自9月1日起,新備案的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2.5%,相關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按2.5%執行;預定利率超過上限的普通型保險產品停止銷售。
自10月1日起,新備案的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2.0%,相關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按2.0%執行;預定利率超過上限的分紅型保險產品停止銷售。新備案的萬能型保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上限為1.5%,相關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按1.5%執行;最低保證利率超過上限的萬能型保險產品停止銷售。
同時,《通知》要求建立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參考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5年定期存款基準利率、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等長期利率,確定預定利率基準值,由保險業協會發布。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應當報金融監管總局。達到觸發條件后,各公司按照市場化原則,及時調整產品定價。
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增強行業和市場防范化解風險能力,釋放出監管部門牢守風險底線,決勝“利差損”的堅定信心和決心。
實際上,《通知》的出臺,也是對前不久金融監管總局負責人在2024陸家嘴論壇上要求“進一步健全保險產品定價機制,指導保險機構調整產品結構,有效防范利差損風險”的具體細化和有效落實。
《通知》的出臺,也體現了保險監管部門對利差損風險一以貫之的高度清醒和高度重視。7年前,原保監會有關負責人曾明確指出,低利率環境和“資產荒”仍將持續一段時間,保險業資產端和負債端矛盾仍然突出,保險資金運用面臨利差損風險和再投資風險,保險公司要把防范風險放在工作首位。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7年時間并不長,但足以改變一個人的容顏,改變一個行業的面貌。7年后的今天,與其說利差損風險卷土重來,不如說它從未遠離。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化解利差損風險是當前保險業的重要課題。
決戰利差損,如何增加勝算?上述負責人也曾給出解題之道:保險行業應對低利率環境和“資產荒”唯一的辦法就是降低負債成本,降低收益預期。保險公司要建立產品開發和投資運作的協調機制,產品、精算、投資、銷售要協調一致,嚴防產品定價風險和利差損風險。在產品設計環節,要與資產管理部門充分協商,考慮投資能力和市場狀況,真正實現資產端和負債端良性互動。
今天,這樣的解題之道仍然管用。資產和負債就像保險行業的兩個“輪子”,只有平衡協調發展,才能保證行業有序運轉。
在負債端,預定利率、保證利率的下調有利于控制負債端成本,但也會相應降低產品的吸引力,預計未來分紅險可能更受投保人青睞。保險公司在產品轉型上可通過優化定價機制、提升死病差益,貫徹落實報行合一貢獻費差益、提升分紅險占比等策略優化負債業務結構。
在投資端,從全球市場來看,長期低利率環境對所有保險公司來說都是巨大挑戰。長期來看,我國可投資產仍然存在較大缺口,對國內保險公司來說,可以和負債直接匹配的資產較少。因此,保險公司要不斷完善資產配置策略,致力于構建多元化、國際化的投資組合。
與此同時,保險公司應嚴格投前準入標準,做好風險評估,還應建立完善內部信用評級和交易對手評估體系,增強投后管理能力,加大風險排查和處置力度,更好防范投資信用風險。
此外,監管部門可考慮適時適度拓寬保險資金投資渠道,如推動黃金投資試點等,在利率下行周期內,改善保險公司投資業績,優化資產配置,抵御通脹和極端風險,緩釋利差損風險。還可考慮繼續優化償付能力風險因子,完善償付能力和準備金規制,拓寬資本補充渠道,給保險機構吃下更多“定心丸”。
良好的資產負債管理是保險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面對利差損風險,各方攜手齊發力,決勝才更有底!
保契銳評丨銀保陣痛難掩渠道前景
2025年,保險業落馬人數或將再創新高
再創農險新局面
監管工作會帶來的保險業新希望
罕有人至的商場背后,是險資的另類投資經
年終獎
防盜易、防家賊難——系列新規有感
逆周期中行刑銜接的可能性
提防分紅險異化為金融怪獸
瓊瑤今日花葬,我們到底該如何優雅地跟世界告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