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的飛快發展,無人駕駛這一曾經在電影和科幻小說中出現的場景,正在從想象變成現實。
在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政策號召下,今年以來,國內無人駕駛商業化落地進程顯著提速。典型的現象是,近期百度旗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 “蘿卜快跑”因訂單火爆快速出圈、備受關注,吸引很多市民打卡體驗無人駕駛出行服務。
然而,新生事物的出現往往伴隨著爭議、質疑,比如無人駕駛出租車的普及,是否會沖擊傳統出租車、網約車市場?無人駕駛真的安全嗎,其交通事故風險又由誰來兜底?
日前,一則“蘿卜快跑”無人駕駛出租車在武漢街頭撞倒行人的新聞牽動了大批網友的神經。盡管百度方面相關負責人已作出回應稱,該車輛實則是在綠燈亮起啟動之際與一名闖紅燈行人發生輕微接觸,已第一時間配合警方處置,并陪同送醫檢查。但該事件也引發了老百姓對無人駕駛、自動駕駛風險保障問題的關注。
于是乎,自動駕駛、無人駕駛保險的創新開發也隨之成為車險市場的新議題,業界尤為關注的是,隨著無人駕駛商業化應用加速,哪些險企已提前做出布局,專屬產品開發還存在哪些難點和堵點?
上路必投交強險
三者險不低于500萬
說起以“蘿卜快跑”為代表的無人駕駛,不得不先說一下自動駕駛的分級。根據我國《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汽車駕駛自動化共分成0級至5級,其中0級駕駛自動化屬于應急輔助,1級駕駛自動化屬于部分駕駛輔助,2級屬于組合駕駛輔助,3級屬于有條件自動駕駛,4級屬于高度自動駕駛,5級屬于完全自動駕駛。
不同于我們經常使用的L1、L2級別的自動駕駛輔助功能,以“蘿卜快跑”為代表的無人駕駛屬于高級自動駕駛。『A智慧保』了解到,“蘿卜快跑”所使用的第六代無人車Apollo RT6就搭載了L4級自動駕駛技術。
當自動駕駛從輔助化走向無人化,出現交通事故是否有保險可賠?又覆蓋到哪些保障內容呢?這些都成為很多百姓關心的話題。
政策層面已作出相應規范。2023年11月,交通部印發的《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就明確指出,使用自動駕駛汽車從事城市公共汽電車客運、出租汽車客運、道路旅客運輸、道路貨物運輸的經營者(以下統稱“自動駕駛運輸經營者”)應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經營范圍應登記相應經營業務類別;出租汽車客運(網約車)、道路旅客運輸應依法投保承運人責任保險。
除承運人責任險外,為指導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和使用主體在車輛運行所在城市限定區域內有序開展試點工作,2023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四部門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實施指南(試行)》也明確提出,試點使用主體應當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前提下,為車輛上路通行購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以及每車不低于500萬元人民幣的交通事故責任保險。
近年,一些大力推動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的城市,也在積極推動智能網聯汽車保險產品落地,比如深圳保險業已率先形成了智能網聯汽車投保和理賠流程及全環節的具體實務操作規范。
《深圳智能網聯汽車承保指引》該指引對于自動駕駛車輛的投保內容更加細致,如針對險種購買提示環節,指引提出對于自動駕駛汽車購買者,包括個體買家、第三方運營商、車企主機廠(測試場景)等,保險公司應告知投保人必須購買交強險、車損險、第三者責任險、車上人員責任險;其中交強險應按《交強險承保實務規程(2020 版)》指引客戶投保,第三者責任險建議保額投保大于等于500萬元,車上人員責任險建議保額投保大于等于150萬元/座。
此外,作為推進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發展的核心城市,北京地區也給出具體要求,據《北京市關于加快推進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及《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顯示,每輛測試車應當按照第三者責任保險保額不低于500萬元、車上人員責任險保額不低于每座200萬元的標準投保。
前不久,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的《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征求意見稿)》第三十五條也提出,申請利用自動駕駛汽車開展創新活動的,應按照國家規定投保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承運人責任險、乘客意外傷害險,以及投保一定責任限額的其他交通事故責任商業保險或向金融機構開立一定額度的交通事故賠償保函。
綜合上述國家部委及各地關于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的投保要求來看,交強險及不低于500萬元保額的三者險、交通事故責任險成為“必投”選項,從事出行、運輸服務的主體還需投保承運人責任險。另外,在乘客的安全保障方面,百萬級的車上人員責任險、乘客意外傷害險等也必不可少。
至于最近大火的“蘿卜快跑”也是按照類似的標準來執行。據悉,國壽財險北京分公司承保了北京地區部分“蘿卜快跑”自動駕駛車險業務,按照北京市相關政策,在交強險外,國壽財險北分為每輛測試車提供500萬元保額的三者險、200萬元的車上人員責任險以及車損險。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國壽財險北分是按照非營運車承保北京地區的“蘿卜快跑”,因為目前還處在測試階段。
商業化提速
新市場釋放新需求
2024年堪稱自動駕駛規模化發展的元年,與之相關的政策緊密落地,全國各大城市也在加速推動自動駕駛、無人駕駛車輛的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
今年7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等五部門發布《關于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確定了20個城市(聯合體)為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這一政策的出臺預計將在全國各地推動智能道路基礎設施建設與自動駕駛汽車發展,進一步催化“車路云一體化”生成。
在日前召開的2024中國汽車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也在演講中強調,要深化試點示范,完善標準體系,加快推動高級別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應用。辛國斌還介紹道,目前我國已有9個企業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生產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組合輔助駕駛功能的汽車銷售占比超過50%。
6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印發《關于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的通知也指出,穩步推進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運營,打造高階智能駕駛新場景;開展智能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
政策指引下,各大城市緊鑼密鼓地推動自動駕駛、無人駕駛車輛“上路”。如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內已有28家測試車企、超過800輛車在開展測試驗證與商業化探索,累計測試里程超過2000萬公里;深圳即將開通4條自動駕駛公交線路,計劃于2024年內在前海推廣20臺自動駕駛公交車;上海發放首批完全無人載人車牌照,獲證企業可以在浦東部分路段實現全無人載人的車輛應用等等。
從產業創新層面看,目前除了百度推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外,還有小馬智行、AutoX安途、文遠知行等多家企業布局了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如小馬智行已在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部署無人化自動駕駛車隊;AutoX安途已經獲得五大一線城市的無人駕駛許可,并在杭州進行無人駕駛測試準備工作。
可以預見,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自動駕駛、無人駕駛的商業化進程會顯著提速,產業端傳導下自動駕駛車輛的風險保障需求也會逐漸釋放,這無疑為我國車險市場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圍繞自動駕駛車輛提供的保險保障,更多是沿用傳統車險制度,以交強險、三者險、車損險、車上人員責任險等險種為主,實際并不能滿足自動駕駛汽車特殊的風險保障需求,行業有必要加快對自動駕駛專屬保險產品的創新開發。
多家險企小試牛刀
聯合車企推定制化方案
實際上,隨著近年自動駕駛、無人駕駛發展步伐加快,已有部分險企搶先試水,針對自動駕駛或無人駕駛車輛的風險保障需求,聯合車企推出定制化保險解決方案。
比如2019年7月,長安汽車引入了國內首份面向消費者的自動泊車使用責任險,根據保障內容,駕駛者在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使用APA自動泊車系統的前提下,因為自動泊車系統質量問題而導致事故發生,所產生的損失將由保險公司進行相應賠償。在每次賠償限額中,財產損失限額40萬元,人身傷害限額15萬元,綜合最高賠付金額為55萬元。不過,這份保險僅僅針對長安汽車的自動泊車功能。
針對自動泊車場景,2021年百度也與瑞士再保險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出自動泊車產品險,瑞士再保險為百度提供了自動駕駛計算平臺和保險產品創新服務。
無人駕駛相關的保險創新,早期集中在商用車領域。2020年,為保證上汽5G無人重卡車隊安全運行,相關保險機構為上汽銷售部門專門設計了集車險、財產險、產品責任險于一體的組合保險產品,這也是國內自動駕駛商用車領域的首批保險產品之一。
還有2021年7月,礦區自動駕駛企業伯鐳科技聯合太保財險推出“智能無人駕駛礦車保險”,該產品和常規汽車車險一樣包含車損險和第三者責任險,根據不同車型保額可達千萬。
2022年4月, PIX Moving也與中國平安達成合作,推出全國首款L4級別的自動駕駛車輛保險。據悉,簽約被保車輛為PIX Moving 基于滑板底盤打造的自動駕駛小巴——Robobus,中國平安對PIX Moving自動駕駛技術的可靠性及Robobus在天氣狀況、不同路面應用場景等風險進行系統性綜合評估。
另據相關媒體報道,早在2015年、2016年,平安就在廣州接觸了無人駕駛企業車輛的保障需求,并通過多年的金融場景與創新實踐,結合無人車的運行場景等多方因素,推出了一攬子創新保險的保障措施。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極越和平安產險還聯合推出了一項名為“智駕保”的智能駕駛保障服務。從保障內容來看,“智駕保”一方面針對已經啟動車輛商業保險報案理賠的,極越可以給用戶定額補償1300元,服務有效期內累計補償不超過2次;另一方面,針對漆面損失,不啟動車輛商業險理賠的,可以給用戶提供漆面修復服務。據悉,這項服務針對極越用戶專門推出,保障范圍覆蓋高速、城市、泊車等全場景。
總體來看,目前保險公司對自動駕駛、無人駕駛保險產品的創新開發案例尚屬少數,且大多是聯合部分車企的限定車型推出定制化方案,保障場景和保障力度相對有限,自動駕駛保險尚未形成規模化發展。
新風險考驗老模型
專屬保險需破數據難題
在業界看來,自動駕駛汽車專屬保險的開發是有必要,但難度也頗高,如今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技術的發展不僅重新定義了汽車產業,也將重塑傳統車險的風險模型。
從主要風險來看,自動駕駛車輛的風險點從過去以駕駛員操作過失為主,延伸到汽車生產商、技術系統服務商等角色上。自動駕駛汽車涉及的機器學習、傳感器等多項技術都可能是造成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
“蘿卜快跑”在出行服務協議中也明確指出自動駕駛技術存在的多種特有風險,包括由于自動駕駛硬件、軟件或技術水平限制導致的交通事故風險,自動駕駛系統質量或設計缺陷引發的安全風險,以及自動駕駛車輛可能產生的身體或心理不適感等。
除了技術、產品質量風險外,網絡安全問題也是自動駕駛面臨的主要風險點之一,如黑客可能會侵入自動駕駛汽車系統,導致智能設備或駕駛行為不受控制,這可能會造成大范圍交通事故、人身傷害,嚴重危害社會安全。
早在2017年,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羅德島州參加全國州長協會會議時就表示,隨著特斯拉向自動駕駛汽車轉型,“車隊級黑客攻擊” 是其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
此外,隨著民眾網絡安全意識的提升以及國家網絡安全法律法規的完善,用戶的數據隱私安全也需要給予充分的保障。
談及自動駕駛汽車的相關風險,責任認定也被行業視為老大難問題,傳統車輛交通事故中,責任認定主要是圍繞駕駛員的操作行為,但在自動駕駛,特別是輔助自動駕駛交通事故中,責任認定可能涉及駕駛員本人、車輛制造商、軟件開發商、數據與算法服務商等多個主體,極易產生責任糾紛的情況。
有保險公司內部人士就坦言,自動駕駛輔助定責問題不斷凸顯,有些交通事故中司機方認為是自動駕駛功能的問題;主機廠則認為車依然是司機在開,但又不提供相關數據,導致雙方各執一詞,給保險公司的理賠處理帶來了困擾。
平安產險精算部副總經理陳志堅就曾指出,圍繞具備L3和L4級別自動駕駛功能車輛的保險產品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問題:其一是面向車主(或車輛使用主體)的商業車險是圍繞“人”和“責任”設計的,保險公司可能拒賠由自動駕駛系統失靈或者缺陷導致的損失,使車主和第三者的損失可能得不到或者無法及時得到賠償;其二是行業缺乏明確針對自動駕駛生產商生產車輛的合適的責任險產品;其三,目前車險產品對于自動駕駛技術的不適應,缺乏面向自動駕駛技術商的合適的責任險產品。
此外,太平再保險總經理李立松、行業分析員王世禹撰寫的《智能網聯汽車保險發展探析》一文中也指出,智能網聯汽車的保險保障,需要根據汽車技術和使用的場景化特點進行差異化定制,并隨著技術變化不斷優化升級。因此,很難由一個保險產品去覆蓋多場景且不斷變化的風險,險企需要搭建一個持續迭代的產品體系;智能網聯汽車保險的產品形態可能會從傳統車險、三者險、交強險等延伸為安全責任險、產品責任險、網絡安全險、質量保證險等。
車車科技CEO張磊在其最新發表的署名文章中也談及,傳統汽車的風險主要來自人的駕駛行為,而自動駕駛汽車則依賴于軟硬件系統與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因此,與自動駕駛相關的保險產品將被重新定義為兩大類:一類是保障交通事故風險帶來的損失,可在原有車險產品上進行創新升級,涵蓋車損險與第三者責任險等,保費定價將根據行駛環境、車輛使用情況和自動駕駛行為等進行動態精算。另外一類是系統與網絡安全險,涵蓋自動駕駛系統故障、軟件錯誤、黑客攻擊等問題,投保主體將更多地轉向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確保系統故障和網絡安全問題得到有效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新型風險,上述《深圳智能網聯汽車承保指引》也提及,對于自動駕駛系統算法供應商、車輛生產者和銷售者等客戶,考慮客戶需要承擔因軟件產品質量問題或軟件產品因網絡攻擊導致的事故損失等風險,保險公司應向投保人建議購買人工智能責任險或首版次質量安全責任險,投保保額大于等于1250萬元/車。
不過,從險種開發實操層面看,也有保險公司內部人士指出,由于自動駕駛汽車涉及諸多新技術、新風險,在產品精準定價方面需要充足的歷史數據作支撐,但在自動駕駛、無人駕駛發展初期,數據積累顯著不足,基于業務風控考量,很多保險公司不敢貿然布局,建議行業協會、行業組織機構等能夠積極牽頭,集結險企、車廠、算法供應商等形成合力,建立數據共享機制與平臺,為自動駕駛、無人駕駛汽車保險創新提供支撐。
針對自動駕駛保險創新,張磊也建議,為有效應對自動駕駛技術帶來的挑戰,車險行業必須采取一系列創新策略。首先,應建立行業的新能源汽車保險大數據平臺,通過收集與分析駕駛數據及自動駕駛技術數據,為風險評估和定價提供支持;其次,提高投保和理賠流程的智能化、數字化水平;再次,開發出與自動駕駛技術相適應的專屬保險產品變得尤為重要,傳統的車險產品已不能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保險公司需要提供更多新技術、新場景下的創新產品;最后,應建立完善的維修網絡,整合維修、保養等全方位車后服務來滿足市場需求。
在張磊看來,建立車險數據創新中心至關重要。可以通過整合金融數據、車企數據、車聯網數據、行業數據、保險數據以及自動駕駛數據,打造車險行業的全量數據平臺。豐富的數據來源,實時的數據更新,加上多模態的精算模型一定會改變傳統車險粗放的發展模式,實現保險產品的多元化創新,推動形成“一車一價”的數字經濟新業態。
如上可見,在自動駕駛、無人駕駛商業化提速的大環境下,保險業加快自動駕駛專屬保險的創新開發已是大勢所趨,但行業還需闖過風險認知、產品精準定價與建模、歷史數據積累等關卡,且這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循序漸進、多方協同,將保險創新深度嵌入到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發展和技術迭代之中。
周評|從“雙11”到保險“開門紅”,正在告別“大進大出”式消費
保險業多位高管失聯,找尋背后的那些蛛絲馬跡!
玖亓周評|10萬億化債!財政刺激救短期,最終化債靠發展
時隔三年半,水滴擬赴港再上市!內情主導,還是外因倒逼?
探求專業養老險公司致力成為經營第三支柱“頭部”的方法論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險資,最近盯上哪些新“標的”?
玖亓周評|險企三季報的“高光”和波動
五大上市險企盈利暴增!“規模+盈利”能否可持續,半喜半憂!
玖亓周評|從比亞迪到小米,新能源車險會“變天”嗎?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財險:折射國家態度、外資雄心、中資戰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