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耿一康
編輯:顧檸
來源:險企高參
香港保險業首例壽險公司被監管接管,為地產系險企再次敲響了警鐘。
7月26日,泰禾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下稱:泰禾人壽)官網發布公告稱,香港保險業監管局(下稱:香港保監局)已于26日委任德勤的黎嘉恩、甘仲恒及鄭文龍為泰禾人壽共同及各別經理,全面接管泰禾人壽于香港的所有事務、業務及財產。黎嘉恩、甘仲恒及鄭文龍,在德勤中國專門從事企業拯救工作。此外,該公告同時披露了泰禾人壽的資產情況,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泰禾人壽的有效保單超過9.2萬份,涉及保單負債約18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泰禾人壽的經營危局監管早有關注。早在2020年,香港保監局就介入泰禾人壽違規投資問題,并要求其高管和股東團隊提出解決方案。此后三年間,泰禾人壽的財務狀況持續惡化,主要股東還面臨多宗債務追討的法律訴訟。就在去年8月,監管再次出手,向泰禾人壽委派特別顧問。然而,直到被接管,泰禾人壽仍未能提交2022年度及2023年度的經審核財務報表。
與此同時,泰禾人壽股東泰禾集團幾位高管也深陷輿論。2022年3月,黃其森被帶走協助調查,時隔兩日泰禾集團執行原副總裁黃曦、副總裁林文華也相繼被帶走協助調查。而這三人均出自“建行系統”。
泰禾人壽被接管也釋放一個信號,即重要股東方若出現流動性危機,特別是股東為出險房企的,房地產行業風險可能波及險企自身。事實上,在房地產企業頻頻踩雷的背景下,內地與泰禾人壽相同境遇的險企不在少數,而隨著被監管接盤后,此類險企走上了不同的結局……
接管前夕曾違規投資關聯公司
曾經被奉為“泰禾系”金融板塊明珠的泰禾人壽,如今已被香港保監局委任德勤接管。
7月26日,香港保監局宣布,委任德勤黎嘉恩、甘仲恒及鄭文龍為共同及各別經理,全面接管泰禾人壽于香港的所有事務及資產。上述三人在德勤中國專門從事企業拯救工作。此外,泰禾人壽還披露了目前公司的現有保單以及負債情況。官網公告顯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泰禾人壽的有效保單超過9.2萬份,涉及保單負債約180億元。對于保單情況,泰禾人壽表示,所有泰禾人壽承保的現有保單將不受此經理任命影響。泰禾人壽將維持正常業務運作,包括保單行政、索賠和其他客戶服務。
隨著接管的落定,泰禾集團的壽險版圖也一并落幕。曾被視作“明珠”的泰禾人壽,一度春風得意,曾引得中國人壽、碧桂園、安邦保險等企業競購。如今卸下霓裳羽衣,仿佛是一顆“魚目”,從輝煌到暗淡僅僅時隔八年。這一切的背后,正是和“地產系”母公司泰禾集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2016年,千億房企巨頭泰禾集團對金融板塊“躊躇滿志”,為獲得保險牌照,泰禾集團通過旗下子公司泰禾投資與中國人壽、碧桂園、安邦保險等在內的多家機構進行競購,最終泰禾集團以106億收購了泰禾人壽的前身——香港大新人壽。2017年年底,香港大新人壽更名為泰禾人壽。
起初,泰禾人壽發展良好,僅2018年上半年,業績就實現上年同期的5倍增長。截至2019年,泰禾人壽3年內年度化保費上升509%,兩年內,新業務價值共上升近140%。
然而好景不長,2019年成為了泰禾人壽走向下坡的轉折點。2019年前后,房地產市場整體勢微,不少地產股東開始轉讓優質資產,以此為緊張的資金鏈“回血”。泰禾集團則更進一步,在轉讓資產的同時玩起了“金融魔術”。
具體來說,從2019年底至2020年初,泰禾人壽以約22億港元購入了其關連公司泰禾集團經營的房地產業務的債券相連的結構性票據及投資基金。
另一邊廂,投資需要資金,而如何吸引資金,泰禾人壽及泰禾集團深諳其道——“高收益高回報”。《險企高參》了解到,泰禾人壽在2018年至2020年為地產股東“輸血”的時候,曾發布過一款叫作“泰尊寶”的產品。這是一款5年期短期儲蓄產品,美元資產,號稱年回報率是4%,起投金額為每年2.5萬美元。而且目標人群是內地客戶。
這種“金融魔術”自然引起監管的注意。自2020年7月起,泰禾集團首次出現債務違約,官宣爆雷。同年,香港保監局開始介入并督促泰禾人壽高管及股東團隊尋求方案以修復其違規向關聯公司作出投資后所導致的問題。2021年2月,泰禾人壽自行停接新單。然而,彼時的泰禾人壽經營模式根本不能停,一邊停接新單,另一邊“4%”的保單還要繼續履行,此時的泰禾人壽就像高速行駛的列車,猛然中斷,僅憑慣性就能脫軌。
2023年7月28日,泰禾集團被深交所終止上市。隨后8月,香港保監局又向泰禾人壽委派普華永道的特別顧問。不過,直至此番泰禾人壽被監管接管,該公司仍未能提交2022年度及2023年度的經審核財務報表,也未能兌現引入新策略投資者的承諾。
集團三位高管曾被調查
資金管理負責人已被公訴
資金安全是保險行業的底線。
《險企高參》了解到,在債務承壓的同時,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經歷過被列為失信執行人、被深交所通報批評警示、協助相關機關調查,卻基本未曾遠離過泰禾人壽的核心運作。另一方面,負責資金管理的原執行副總裁黃曦則被提起公訴。
2020年4月,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信息顯示,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2022年3月,黃其森被帶走調查,時隔兩日泰禾集團執行原副總裁黃曦、副總裁林文華也相繼被帶走。
上述泰禾集團執行原副總裁黃曦、副總裁林文華與董事長黃其森均為“建行系”出身,黃其森畢業后曾在建行福建分行工作8年;黃曦是建行機構業務部總經理,在建行工作了32多年,擔任過建行總行資產管理部和機構業務部總經理,2018年8月加入泰禾集團擔任執行副總裁,分管資金部;林文華曾任建行福建分行福州城北支行行長。
據《險企高參》了解,此次被帶走調查的事件與泰禾集團無關,主要是涉及三位高管在建行履職期間的工作事宜,且有知情人士稱,黃其森此次是“協助調查”,并非“被調查”,這其中含義不同,黃其森可能未被完全隔絕與外界的聯系。
可想而知,三位高管迎來了截然不同的結局。黃其森于被查8個月后回歸履職,并在此后的集團董事會換屆中仍出任董事長、總經理、董秘等職。而觸碰法律“紅線”的黃曦就沒那么好運了。經查,其在建行供職時期利用職務之便,為他人謀取利益,且先后多次非法收受他人錢款,數額特別巨大。隨后,黃曦于2022年11月被開除黨籍,2023年1月被提起公訴。而截至目前,官方還沒有關于林文華涉案的更多消息。
平地起高樓,又如泡影碎裂般消散。被接管的泰禾人壽,映射的是房企與險企交融下的時代縮影。
地產系險企的“同病不同命”
曾幾何時,房企與險企是一對“最佳拍檔”。房地產高負債、高杠桿、高周旋的運作模式對金融業產生高度依賴,而險企資金存續周期長、成本相對低、投資范圍寬的特點又與房企資金需求的高度契合。而如今,隨著過去粗放發展中隱藏的風險逐漸暴露,房地產市場進行“斷舍離”,這樣一來,長期與之雙向奔赴的保險業自然也難免受到波及。
事實上,雖此次泰禾人壽被監管接盤的事例為香港壽險首例,但內地保險公司已有不少先例。例如“恒大系”恒大人壽、“萬達系“百年人壽、“寶能系”前海人壽等。監管接管和國資接手,是這些年對問題險企“排雷”的基本操作流程。
國資接盤最為典型的事例即恒大人壽。2019年,隨著“恒大系”地產暴雷,恒大人壽凈利潤一路下滑,陷入資不抵債的絕境,恒大人壽走上了風險處置的道路。隨即監管出手,恒大人壽由時年9月剛獲批復開業的海港人壽全盤接手。
而在被監管接盤后,險企的未來或將走向3個方向:一是,以天安人壽為代表險企,由曾經的托管組成員組成公司管理層掌舵公司經營發展。二是,以天安財險為代表的險企通過“新設承接+破產”的方式,承接接管險企,目前申能財險已承接天安財險。三是,以易安財險為代表的險企,以破產重整方式完成化險工作,目前易安財險由比亞迪100%控股并更名比亞迪保險,完成轉身。
目前來看,泰禾人壽已被接管,距離“重獲新生”還需時日。此外,泰禾人壽的下場也再次為地產系險企敲響了警鐘,野蠻生長已淪為過去式,隨著監管政策的的不斷收緊,怎樣把控好與房企的“尺度”,對于險企來說還需要不斷斟酌與反思。
重磅獨家!瑞眾人壽首次公開公司治理概要:披露董監高簡歷、股東會議信息等;9名高管來自國壽,去年保費2368億元
重磅!又現四大保險央企總裁互送:繼趙鵬之后,52歲人保第一副總裁李祝用履新國壽黨委副書記
“難兄難弟”各虧17億!十家“銀行系”險企2024成績揭榜:合計凈利99.4億,新會計準則影響深遠…
時隔七月,57歲“老國壽”趙國棟正式任瑞眾人壽董事長!人事版圖重塑,去年前11月保費2268億;今年定下七項重點工作
綜合成本率高達264.3%!63歲平安女將霍建梅挑大梁,能否破題前海財險虧損怪圈?!
60家非上市人身險保司2024業績揭曉:財信人壽虧損3.7億,六家銀行系險企入圍利潤top10!泰康、中郵保險業務收入超千億
管理層多為"80后",董事長、總經理去年齊換;東方嘉富人壽的“前世今生”…
保險人春節朋友圈“營業”指南|春節特別策劃
保險人的春節“職業病”|春節特別策劃
重磅!新增保費30%投資A股,千億資金或將入市;推動中長期險資入市方案出爐,保司接下來怎么干?…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