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契銳評
一石激起千層浪。
隨著《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按照自愿、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這一原則的正式公布,延遲退休持續霸榜熱搜。
與此同時,保險圈亦引發情緒營銷小高潮,盡管正式方案尚未出臺,但系列小作文劇卻已在持續加劇養老焦慮,而養老保險、養老年金自然是破解這一焦慮的最佳答案。
至于這一答案是否準確,或許需要時間的檢驗。但目前看,只要不是銷售誤導,某種程度上,保險確是我們當下最值得信賴的選擇。
僅就延遲退休而言,原因、背景、原則以及可能的方案早已為市井所熟知,從最初的反對、質疑和驚恐,到今天的默默接受,既是民生領域常見的輿情走勢,亦是當下公眾近兩年所積蓄情緒的自然反應。
換言之,木已成舟,坦然接受,過好當下,總好過無謂憂慮對身心造成的損傷。
但不論是否影響當下情緒,在“65歲才能領取養老金”的漫天網絡輿論中,客觀理性地考慮養老問題,卻是每一個人都不得不思考的。
而保險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當下最火熱的方向。
試舉一例。
前幾天與中學同學小聚,夫妻二人名校畢業,經過多年打拼已在各自領域小有成就,確也感受到當下環境的影響。女士所在的外資公司,年初已有要撤回本土的傳聞,而習慣了國內生活的她,認為自己不會跟公司一起走;先生一直從事工業設計領域,年初剛剛跳槽,對此夫妻二人用了“好險”二字來形容,“如果不是機緣巧合,上個月就徹底失業了”。
對于未來,兩人的想法高度一致,假如真走到“未退休先失業”那一步,一線城市房產出租,可以解決基本生活問題,現金資產可以基本滿足一雙兒女的基本教育需求,最大的資產全部投向保險:
200萬配置增額終身壽,200萬用于年金,接下來還想再入手80萬元左右的養老年金。
盡管鮮有真正的理財經驗,但面對當下的境況,兩口子從去年就開始咨詢各類養老相關的理財,并且最終堅定選擇了保險。
與股票基金國債大額存單等系列理財產品相比,當下保險產品的剛兌程度、收益水平顯然都更具優勢。近期一篇聯合早報的快訊稱,由于無法吸引足夠多的投資資金,中國越來越多的養老目標基金因無法達到規定的投資門檻而面臨清盤。
再看個人養老金賬戶,盡管在各大銀行的強勢營銷攻勢下,開戶數量短期內激增,但從可公開檢索數據看,繳存資金卻頗為尷尬。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僅從消費者獲益角度看,保險的確是應對養老尤其是退休但無法領取養老金這一空窗階段的有力工具。
“我買的保險會不會有問題?”
多年不聯系的老同學,在得知筆者所從事的行業后,快速地將這一問題拋出。問題很難回答,只能嘗試從理論層面解答一二。
第一,保險是普通的民商事合同,約定的保險利益,原則上必須兌現。
第二,盡管保險公司可以破產清算,但從過往經驗看,即便保險公司出現極端情況,被接管或被收購兼并,從最終結果看亦不影響保單的兌付。另外,保險保障基金亦可以實現對個人保單的基本兜底保障,盡管出現極端情形時僅能兌付個人持有的壽險保單利益的90%,但折算下來,依然較其他產品有優勢;
第三,保險剛兌可能會被打破,市場也確有“此輪《保險法》修訂或將打破保險剛兌”等傳聞,但無論如何,《保險法》依然是中國法律體系的組成部分,根據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修訂后的保險法正式施行前的保單,原則上仍應保證剛兌。
第四,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屢創新低,但對于保險收益的未來給付,原則上仍不是問題。保險業講究資產負債聯動,投資收益決定產品收益,但長期以來資負錯配的慣性一直在持續,甚至出現資負各自為政的情形。因此,只要承保端可以保持相對穩健的增速,保單兌付亦不是問題。至于分紅險、萬能險、投連險等新型保險產品的收益,目前看已受到影響,但萬能險約定的最低保證利率等,原則上不會打破;畢竟靠信譽存在的保險業,除非出現極端情形,否則沒有主動違約的必要性,消費者只能接受投資收益的逐月遞減。
不知這個答案是否可以真的讓老同學心安,但筆者內心卻稍有不安。畢竟,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傾向于將保險作為托付養老大事的第一選擇時,行業的責任顯然更重了,其能否真正扛起這個擔子,既考驗行業的耐性,更考驗消費者的耐性。
保險終歸是時間的產物,需要足夠的時間去印證,但時間卻最容易讓人迷失。
真誠地祝愿更多的消費者可以早日配置到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讓自己不再為延遲退休而焦慮;更希望行業可以真正地秉持長期主義價值,時刻葆有為民初心,力行保險保障之立業宗旨。
保契銳評丨銀保陣痛難掩渠道前景
2025年,保險業落馬人數或將再創新高
再創農險新局面
監管工作會帶來的保險業新希望
罕有人至的商場背后,是險資的另類投資經
年終獎
防盜易、防家賊難——系列新規有感
逆周期中行刑銜接的可能性
提防分紅險異化為金融怪獸
瓊瑤今日花葬,我們到底該如何優雅地跟世界告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