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國”大戰略下,保險成為守護健康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隨著“醫、藥、險”的打通,打造“醫+藥+險”的閉環模式也成為諸多險企發力的方向。然而,創新的模式里,總有畸形的騷操作。
監管給各地金融監管局和各財產險公司下發通知,要求開展短期健康險業務自查工作,限期在一個月后報送相關情況。這也成為繼2022年、2023年監管就短期健康險中“藥轉保” 偽創新模式的又一次排查。
據悉,監管部門在開展現場檢查及數據延伸排查過程中,發現一些財險公司在“保險+醫藥”合作過程中,通過團體補充醫療保險承保了確定將發生、損失程度確定的既往病醫藥支出,使財險公司實質成為有關機構給患者發放購藥補貼、促銷藥品并獲得銷售提成的通道方。
雖然監管一直鼓勵保險公司通過創新產品來服務實體與民生,但絕不允許將保險異化為提款通道。
監管再查“藥轉保”
近年來,隨著商業健康險的快速發展、保險產品從支付端向服務端的廣泛延伸,“醫+藥+險”的閉環模式漸成險企創新的主流方向,各大保險公司紛紛選擇與第三方TPA平臺、醫藥企業展開合作,為用戶打通健康管理、用藥服務鏈條,并以此增強自己的市場競爭力。
然而,在保險與醫藥產業鏈加速融合的過程中,部分產品服務形態卻打著創新的旗號,將保險產品“異化”、脫離保險精算法則,進而埋下風控漏洞。
7月23日,金融監管總局財險司下發通知,要求各地監管局和財險公司開展自查行動,自查內容為短期健康險。
通知顯示,監管部門在開展現場檢查及數據延伸排查過程中,發現一些財險公司在“保險+醫藥”合作過程中,通過團體補充醫療保險承保了確定將發生、損失程度確定的既往病醫藥支出,使財險公司實質成為有關機構給患者發放購藥補貼、促銷藥品并獲得銷售提成的通道方。
為了讓一切看起來“合情合理”,一些財險公司甚至通過調整等待期設置、人為調整理賠發生等方式,營造保險公司承保的被保險人保費收入與藥品開支不同、部分被保險人不出險等表面看起來符合保險射幸原理的假象,從而使違規行為更加隱蔽。
正因違規操作的隱蔽性,此次監管要求各財險公司自查自家的短期健康險業務,重點是公司與擁有互聯網醫院、健康科技公司、保險經紀公司關聯公司的相關業務集群合作開展的相關業務。
排查內容包括三方面,是否存在承保確定發生的保險事故,不符合保險基本原理;是否存在業務全流程被動受制,保險公司無法控制風險;是否存在通過人為調整理賠等方式營造符合保險射幸原理的假象,刻意規避監管。
監管要求各財險公司在2024年8月31日之前完成內部自查自糾工作。
賠付率異常背后藏貓膩
這種業務看似“一箭三雕”,能讓部分患者受益、幫助一些醫藥企業增加銷售、讓保險公司更快地做大規模,但這種“偽創新”卻是以賠付率異常、損害保險專業等為代價,破壞業務的可持續性,而且進一步擾亂醫、藥、險市場。
以2023年短期健康險賠付率情況為例,有媒體統計有53家險企2023年短期健康險賠付率下降,而賠付率超過80%的財險公司有7家。其中,一家財險公司2022年短期健康險綜合賠付率為54.75%,但到2023年該指標就達到了3639.67%。
一般認為,短期健康險綜合賠付率在50%—100%的區間內是險企相關業務比較健康的體現。如果賠付率過高,則會影響到險企后期相關產品的經營,如果賠付率過低,消費者的權益則無法保障。
而造成短期健康險綜合賠付率波動較大的原因,或有兩個,即停止短期健康險新單業務后,客戶仍有退保,導致已賺保費規模出現大幅度下降;由于短期健康險業務規模較小,個別大額賠付案件會對當年賠付率產生較大的影響。但如果是“異常承保”,也會造成賠付率的異常。
就像監管此前所說,險企承保的是確定發生的醫療費用,不符合大數法則、射幸原理等基本保險常識和原理,且無法通過重大風險測試,同時,險企存在明顯的風險管控缺失,前端承保和后端理賠等核心重要環節均交給第三方機構掌控,險企不掌握自主定價權,也未實際參與風險管理環節,無法體現保險公司管理風險的基本功能和專業價值。
“賠本賺吆喝”害人害己
名不正則言不順,事有不成。
保險做的就是給風險定價的生意,如果只是為了沖保費規模,抑或虛增保費,無異于掩耳盜鈴。這樣的保費規模,對整個行業而言毫無益處,“藥轉保”產品如果設計有誤,保險公司還可能賠本賺吆喝。另一方面,這樣異化的保費規模、失真的數據,也會對行業監管和宏觀調控形成干擾,在當下尤甚。
而且,整個模式鏈條中,最受益的,或者說最積極的,應該是醫藥企業。隨著國產創新藥的發展,為了打開更多的渠道賣藥,無論是進入醫院,還是進入藥房,倒逼出這種異化的創新支付模式,通過保險渠道變相降價,既在現階段多賣藥,又托住了醫保價格,不至于在未來成為“便宜藥”。
但作為風險承擔者,保險則是為他人做了“嫁衣”。
雖然我們一直提倡保險公司要走出大規模同質化競爭,多供給定制化、個性化、高端化的產品和服務,但前提是符合保險的基本規律,也就是基于大數定理和射幸原則而形成的業務才叫保險。但“賠本賺吆喝”的特色化經營,則是害人害己。
為此,在此次自查中,監管也要求財險公司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由分管健康險業務的負責人牽頭、相關業務部門負責制定自查方案、統籌協調、督促落實,切實做到資產不走場、不漏環節、不留死角。
同時,財險公司應立即停止經營不符合保險原理、失去保險或然性的短期健康險業務,進一步完善內控制度,并對相關責任人追責處理。
各金融監管局要結合年度現場檢查任務安排,加強對轄內財險機構自查工作的檢查、指導、跟蹤,有關自查情況各地金融監管局匯總后要在2024年9月6日前通過內網送財險司。
又一場短期健康險大檢查來了。目前已有地方監管局再擬通知,針對當地實情向各財險公司分支機構二次加碼,要求認真落實自查。
周評|從“雙11”到保險“開門紅”,正在告別“大進大出”式消費
保險業多位高管失聯,找尋背后的那些蛛絲馬跡!
玖亓周評|10萬億化債!財政刺激救短期,最終化債靠發展
時隔三年半,水滴擬赴港再上市!內情主導,還是外因倒逼?
探求專業養老險公司致力成為經營第三支柱“頭部”的方法論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險資,最近盯上哪些新“標的”?
玖亓周評|險企三季報的“高光”和波動
五大上市險企盈利暴增!“規模+盈利”能否可持續,半喜半憂!
玖亓周評|從比亞迪到小米,新能源車險會“變天”嗎?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財險:折射國家態度、外資雄心、中資戰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