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耿一康
編輯:顧檸
來源:險企高參
自2023年末以來,華泰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泰保險”)遭小股東密集“清倉”。7月13日,華泰保險的央企股東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廣核”)擬公開掛牌轉讓其持有的該公司的660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0.1641%,轉讓底價為7237.16萬元。
據《險企高參》梳理,近一年來,“離場”的華泰保險股東大都具有央國企背景,包括東北輕合金、東風資產、樂凱膠片、中國船舶、江南造船等在內的多家企業,轉讓的持股比例均不到1%。
實際上不只是華泰保險一家,隨著“退金令”威力漸顯,多家保險機構都在面臨非金融國企、央企股東的退出離場。背靠“電力系”股東的永誠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永誠財險”)亦是如此,今年4月,中國華電集團資本掛牌轉讓持有的7.6%的股權……
中廣核擬出清所持華泰660萬股權
年內已有5家小股東出局
外資巨頭”安達系“掌舵下,年內華泰保險多家國企央企小股東密集“離場”。
7月3日,北京產權交易所披露的一則產權轉讓信息顯示,中廣核擬公開掛牌轉讓其持有的華泰保險660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0.1641%,轉讓底價為7237.16萬元。
圖:北京產權交易所
據《險企高參》了解,中廣核在總經理辦公會2024年第8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華泰保險股權轉讓方案。此次掛牌轉讓實為中廣核出清其所持華泰保險的全部股權,若轉讓順利完成,中廣核將不再直接或間接持有華泰保險的股權。
事實上,這已并非是年內首次華泰保險股東“出清”股權的案例了。據《險企高參》梳理,近一年里,華泰保險小股東接連“清倉”股權的戲碼連翻上演,算上此次中廣核已發生5起。
按時間倒序向前推,2023年年末,實控人為央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樂凱膠片將其所持華泰保險2200萬股股權掛牌,占公司總股本的0.547%,當時定價為2.69億元。今年1月,樂凱膠片又將此筆股權二度掛牌,此時掛牌價下調至2.43億元。
2023年12月,東風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所持660萬股股權在廣東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轉讓底價7919.47萬元。
同一時期,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將持有華泰保險880萬股股權聯合掛牌出讓,轉讓股權占總股本的0.2188%,轉讓底價1.01億元。
再往前一個月,國資委控股企業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所持660萬股華泰保險股權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該筆股權掛牌底價6502萬元。
結合以上5次股權轉讓的事例來看,幾位股東都有著相似特征。一是均有著國央企企背景,二是所持股權占比均接近1%,其轉讓股份的模式均為“清倉式”掛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幾筆股權轉讓仍未找到“接盤方”。
可鑒,“退金令”的“威力”不斷顯現。6月3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擴大會議強調,各中央企業原則上不得新設、收購、新參股各類金融機構,對服務主業實業效果較小、風險外溢性較大的金融機構原則上不予參股和增持的背景下,央國企出清與主業協同度低的金融股權,利于聚焦主責主業,優化資產結構。
無獨有偶,作為頗具代表性的“電力系”保險公司,永誠財險所背靠的“電力系”股東有多家于近兩年陸續掛牌計劃出售股權。2021年9月,中國大唐集團資本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正式掛牌,擬出售其持有的永誠財險7.6%的股權;隨后,南方電網資本控股于2023年7月在廣東聯合產權交易中心同樣掛牌,計劃轉讓其所持的永誠財險3.28%的股權;不久之后,國家電投集團資本控股也于2023年9月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準備出售其持有的永誠財險6.57%的股權;而就在今年4月,中國華電集團資本也在北京產權交易所亮出了其持有的永誠財險7.6%的股權的出售意愿……
壽險連虧兩年短板漸顯
股權爭奪戰落幕后高管首輪變陣
回首華泰保險30載歲月,股權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成立初期的中資控股,再到外資巨頭“安達系”加盟,轉變為中外合資企業,再到“蟄伏”近20年的安達轉變為實控人,華泰保險也成為國內首家中資轉外資的保險公司。
隨著國央企小股東的相繼出局,華泰保險的外資大股東安達集團更是一家獨大。華泰保險官網顯示,其實際控制人為安達集團,其通過旗下安達北美洲保險控股公司(下稱“安達北美洲”)、安達天平再保險公司(下稱“安達天平”)、安達美國保險公司(下稱“安達美國”)、安達百慕大保險(下稱“安達百慕大”)公司四家子公司合計持有華泰保險85.53%的股權。其中,安達北美洲保險控股公司單一持股比例最高,其持有華泰保險股份增至35.73%。
華泰保險官網年報數據顯示,從2019年到2023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57.3億、161.9億、166.4億、170.2億、71.6億,實現凈利潤分別為:14.04億、14.71億、13億、9.08億、11.91億。從數據看出,華泰保險5年來營業收入有小幅上升,但是凈利潤在2022年和2023年卻呈小幅下降態勢。
據《險企高參》了解,華泰保險的財險領域一直是經營的“主心骨”,去年該公司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00.4億元,凈利潤4.03億元。而對比來看,或是壽險領域成為了業績的拖累。2023年,華泰人壽營業收入總額84.32億元,實現保險業務收入73.12億元,虧損8.89億元。實際上,華泰人壽2022年已經打破了自2014年以來的連續盈利期,虧損2.25億元。時間往前推移,華泰人壽2019年凈利潤達到5.06億元,2020年及2021年逐年下滑,分別為4.12億元、2.8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壽險業務承壓的同時,今年3月華泰保險內部高管變陣頻繁。3月1日,華泰保險集團發布公告稱,經該公司第八屆董事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李存強不再擔任華泰保險集團公司總經理職務,指定叢雪松為華泰保險集團公司臨時負責人,代行總經理職務,全面負責華泰保險集團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工作。
重磅獨家!瑞眾人壽首次公開公司治理概要:披露董監高簡歷、股東會議信息等;9名高管來自國壽,去年保費2368億元
重磅!又現四大保險央企總裁互送:繼趙鵬之后,52歲人保第一副總裁李祝用履新國壽黨委副書記
“難兄難弟”各虧17億!十家“銀行系”險企2024成績揭榜:合計凈利99.4億,新會計準則影響深遠…
時隔七月,57歲“老國壽”趙國棟正式任瑞眾人壽董事長!人事版圖重塑,去年前11月保費2268億;今年定下七項重點工作
綜合成本率高達264.3%!63歲平安女將霍建梅挑大梁,能否破題前海財險虧損怪圈?!
60家非上市人身險保司2024業績揭曉:財信人壽虧損3.7億,六家銀行系險企入圍利潤top10!泰康、中郵保險業務收入超千億
管理層多為"80后",董事長、總經理去年齊換;東方嘉富人壽的“前世今生”…
保險人春節朋友圈“營業”指南|春節特別策劃
保險人的春節“職業病”|春節特別策劃
重磅!新增保費30%投資A股,千億資金或將入市;推動中長期險資入市方案出爐,保司接下來怎么干?…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