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沃滋基·謝德
編輯:顧檸
來源:險企高參
預定利率“3.0%”的時代也或將劃上句號。據《上海證券報》報道,部分險企主動決定在6月30日正式停售3.0%的增額終身壽險。七月伊始,他們將全新推出預定利率為2.75%的增額終身壽險,新產品已報備成功,等待著市場的檢驗。
驀然回首,從1998年預定利率8.8%被叫停,到2013年預定利率上限設為4.025%,再到2019年8月預定利率4.025%被叫停,以及2023年7月預定利率3.5%被叫停,每一次的調整都如同一次行業的洗禮,讓險企在變革中不斷成長。
放眼當下經濟環境,銀行存款利率不斷下行,保險預定利率下調,似乎一種潮流,無法逆轉。然而,這也讓險企陷入“資產荒”和投資收益受損的兩難境地。國債這一主要標的,30年期的收益率已然滑落到2.5%的下方,而10年期的國債收益率,更是一度創下20年來的新低。險企投資亦是承壓,今年一季度76家人身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超過2%的僅有四家,五家收益率為負,更多的則是介于1%至2%之間,這一數據無疑給險企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在此背景下,面對預定利率調整,各大險企都需以更加成熟的姿態來應對,在保障客戶利益的同時,更要確保公司的穩健經營。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考驗著每一家機構的智慧與勇氣。
險企主動調整利率 “3.0%”謝幕成定局?
近日,《險企高參》獲悉,部分保險公司為符合公司風險管控要求,主動將于6月30日正式停售3.0%的增額終身壽險,并將于7月1日上市預定利率2.75%的增額終身壽險,并且新產品已經報備成功。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并沒有明確的6月底下架利率3.0%保險產品的監管指導。
部分險企正在積極配合“3.0%謝幕”。《險企高參》注意到某壽險公司下發一份《關于全系統停止銷售XX終身壽險》的通知。該通知稱,將于6月30日正式停售某款3.0%的增額壽產品,新款2.75%的增額壽產品已報備成功。
距離上次下調不足一年。2023年10月1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發了《關于強化管理促進人身險業務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中除要求“報行合一”外,還要人身險公司應當在回溯分析基礎上,合理確定產品預定利率、保證利率、投資收益率、預定附加費用率等各項精算假設,按照監管要求進行審批備案。
在此之前的7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人身險部就已對人身險公司進行窗口指導,要求險企停售預定利率超過3%的普通型產品、預定利率超過2.5%的分紅險及最低保證利率超過2%的萬能險。但是據《界面新聞》報道,除了年金險的收益是固定外,多數分紅險和萬能險的向客戶演示的收益都在3%以上。
本次部分險企利率下調不僅順應了市場發展規律,也滿足了監管部門的規范要求。業內人士對《險企高參》表示,利率下調一方面是鑒于全球經濟形勢的演變以及利率市場的動態波動,保險公司必須基于市場環境的變遷及自身的經營實際情況,對產品的利率水平進行審慎調整。另一方面,監管部門對保險行業的監管力度正持續增強,特別是對高風險、高收益產品實施了嚴格的限制和規范化措施。因此,增額終身壽險的利率調整舉措即順應市場規律又滿足監管要求。
“降利”因勢而變 “分紅”因時而升
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銀行存款利率不斷下行,保險行業預定利率下調依然是行業大勢。這也讓險企同時承受“資產荒”和投資收益受損的兩難局面。
從今年一季度數據來看,投資收益率總體還在歷史底位徘徊。76家人身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超過2%的僅有4家,5家收益率為負,更多的收益率介于1%—2%。行業利率倒掛或是收益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國債這一重要投資標的為例,公開資料顯示30年期國債收益率運行至2.5%下方,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創20年來最低。
投資收益率長期疲乏很難支撐預定利率為3%的增額壽產品。傳統險本質上是險企和客戶的利率對賭,如果利率持續上行,則股東利益增長;如果持續降息,則股東利益受損,行業利率倒掛問題顯著,增加了長期利差損風險。而降低預定利率,是解決上述利率倒掛問題最直接的辦法。
在防范“利差損”的同時,開辟“第二條增長曲線”同樣重要,基于此,分紅險備受險企青睞。從股東角度看,利差仍然是主要利潤來源,但利差是來自于浮動收益部分的分成,所以分紅險的收益和客戶的實現利率基本和險企經營水平掛鉤。
有保險經紀人表示,傳統壽險與分紅險預定利率差值普遍在0.5%左右。“如果分紅收益大于0.5%,那么分紅型產品一定比普通壽險更有競爭力;如果分紅收益能達到1%,那么長期IRR已經可以接近3.5%。”上述經紀人表示,“從市場情況看,頭部產品長期IRR一度接近3.8%,對比傳統壽險、銀行理財、定期存款都有一定競爭力。”
然而,在當前投資環境疲軟、收益縮減的背景下,險企所面臨的經營挑戰亦相當嚴峻,頗具一絲“螺殼里面做道場”的氛圍。日前,光大永明人壽率先披露2023年度分紅保險紅利實現率,其中共披露了39款分紅險產品的現金紅利實現率,其中最高的為115%,最低的有三款產品同為19%,分別是光大永明金保安盈年金保險(分紅型)、光大永明金保鴻利兩全保險(分紅型)、光大永明鑫璽人生年金保險(分紅型),而上述產品去年的分紅實現率分別為161%、167%和100%;另外,光大永明人壽去年有6款產品分紅實現率達成目標,超過100%。
預定利率四度調整 劍指利差損
調整預定利率既成事實。但這也非首次調整。
上個世紀90年代,成立于1998年的保監會還未被“合并”,險企可自行設定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大部分險企的保險產品預定利率約8.8%左右。
1999年,原保監會下發《關于調整壽險保單預定利率的緊急通知》,叫停高預定利率產品,要求壽險保單(包括含預定利率因素的長期健康險保單)的預定利率調整為不超過年復利2.5%。有業內人士稱,在該政策發布之前,中國壽險業積累的利差損達到了數百億元,至今仍有個別公司在消化當年的利差損風險。
2013年保監會再次調整。2013年8月,保監會發布《中國保監會關于普通型人身保險費率政策改革有關事項的通知》,2013年8月5日及以后簽發的普通型人身保險保單法定評估利率為3.5%。此外,保監會對國家政策鼓勵發展的養老保險業務實施差別化的準備金評估利率。2013年8月5日及以后簽發普通型養老年金或保險期間為10年及以上的其它普通型年金保單,保險公司采用的法定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可適當上浮,上限為法定評估利率的1.15倍,也就是4.025%。
第三次調整,是在2019年。2019年8月,銀保監會發布《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完善人身保險業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形成機制及調整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有關事項的通知》,對2013年8月5日及以后簽發的普通型養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長期年金,將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上限由年復利4.025%和預定利率的小者調整為年復利3.5%和預定利率的小者。
第四次則是去年10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下發《關于強化管理促進人身險業務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通知要求險企應當在回溯分析基礎上,合理確定產品預定利率、保證利率、投資收益率、預定附加費用率等各項精算假設,按照監管要求進行審批備案。要落實產品銷售執行的管控責任,采取有效措施,加強費用規范性、真實性管理,確保實際費用不高于報備費用,杜絕惡性競爭。應當保持萬能保險實際結算利率以及分紅保險紅利分配政策的科學性、連貫性和一致性。
面向未來,利率可能會越來越低,不排除會有零利率或負利率的可能性。從3.0%降到2.75%又會給保險業帶來怎樣的變化,《險企高參》將持續關注。
DeepSeek會搶保險人飯碗嗎?!人保、新華、太平等多家險企接入模型…
一次性裁掉四大營業部,“財險一哥”又有大動作:75后總精算師張瑯履歷官網被撤,此前為該司最年輕高管…
重磅!6.5萬億中國人壽最年輕副總裁誕生:50歲“實干家”伍健內部晉升,在廣西、云南、廣東歷練多年;去年凈利預計多增超100%…
重磅獨家!瑞眾人壽首次公開公司治理概要:披露董監高簡歷、股東會議信息等;9名高管來自國壽,去年保費2368億元
重磅!又現四大保險央企總裁互送:繼趙鵬之后,52歲人保第一副總裁李祝用履新國壽黨委副書記
“難兄難弟”各虧17億!十家“銀行系”險企2024成績揭榜:合計凈利99.4億,新會計準則影響深遠…
時隔七月,57歲“老國壽”趙國棟正式任瑞眾人壽董事長!人事版圖重塑,去年前11月保費2268億;今年定下七項重點工作
綜合成本率高達264.3%!63歲平安女將霍建梅挑大梁,能否破題前海財險虧損怪圈?!
60家非上市人身險保司2024業績揭曉:財信人壽虧損3.7億,六家銀行系險企入圍利潤top10!泰康、中郵保險業務收入超千億
管理層多為"80后",董事長、總經理去年齊換;東方嘉富人壽的“前世今生”…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