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之首的普華永道,正深陷因恒大地產審計“失敗”而帶來的信任危機之中,并且被市場用腳投票。
5月30日,中石油披露,不再聘用普華永道作為2024年的年審機構。在近期的審計危機中,這不是第一家,相信也不是最后一家。
那種“賺錢賺到不好意思”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無論是財大氣粗的銀行和保險,還是高薪光環的基金和券商,以及躺賺時代紅利的資本市場中介機構,都需要將自己的觀念和行為納入到“嚴監嚴管”的新常態里,合規、負責任、敬畏市場和法治,發揮專業精神,而不是做時代的“精致利己者”。
墻倒眾人推
早在恒大“潰敗”的2022年,市場就質疑審計了恒大地產14年的普華永道難辭其咎。今年4月,“是誰把普華永道帶入恒大這個火坑”的內部公開信,將矛頭直指普華永道亞太及中國主席趙柏基。
自此,普華永道從審計圈“出圈”,輿論風波不斷,媒體也開始跟蹤其不斷丟掉的大單。
根據公開信息統計,超過20家上市公司已經取消或計劃取消與普華永道的審計合作。特別是,普華永道丟的都是金融機構或央企的“大單”,除中石油之外,不乏招商銀行、中國人保、中國人壽等審計費“大戶”。粗略計算,普華永道的損失已經超過2億元。
稍作贅述。目前不再續聘普華永道的A股公司中,不乏連續29年聘請的創業環保、22年的青島啤酒、20年的北辰實業,還有超過10年的青島港、中集集團、中集車輛等,還有連續7年的中國中鐵,其每年的審請費用達到3710萬元。
在保險行業,中國人保于5月29日公告,綜合考慮審計相關需求,以及會計師事務所選聘相關規定,該公司擬聘任安永為其2024年財報、內部控制審計機構。中國人保已連續三年聘請普華永道,年度審計費用為1597萬元。
在此之前,中國人壽也啟動了2024年會計師事務所選聘招標,2023年支付普華永道審計費6418萬元;中國太平也提出,建議委任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接替退任的羅兵咸永道作為公司核數師,而在 2023 年 5 月中國太平剛剛將核數師由畢馬威更換為羅兵咸永道。
有一種墻倒眾人推的既視感。
而更具沖擊力的,或許是監管部門的處罰落地。5月31日,證監會公布了對恒大地產財務造假的處罰,罰款41.75億元。證監會同時表示,正在推進對相關中介機構的調查。這里面包括其出問題的5期公司債的主承銷商中信建投,包括受托評級機構中誠信國際,包括發行人律師北京金社律師事務所,以及對恒大地產2019年、2020年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普華永道。
關于普華永道可能遭受的處罰,眾說紛紜,但業內公認,將大大超過2023年財政部對德勤的處罰,后者北京分所暫停經營業務3個月,罰沒總額超過2億元。
事實上,今年以來,對包括會計師事務所在內中介機構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強。在普華永道之前,因其負責審計的上市公司連續6年財務造假,“本土所”頭部大華被暫停從事證券服務業務資格6個月,人才和客戶流失嚴重,一蹶不振。
從大華到普華永道,從“本土所”到“國際所”,在監管面前一律平等,這或許就是監管想要傳達的信號,而這絕不僅僅是傳遞給會計師事務所或中介機構的信號。
無遠弗屆
自吳清履新證監會主席以來,“兩強兩嚴(強本強基、嚴監嚴管)”之風疾烈,從券商到中介機構,都感受到了“風暴”。券商已經收到了超過100張的罰單,而會計師事務所在過去兩個月的處罰記錄也接近100條。
對此,吳清早已講得清楚,“勿謂言之不預也”。一方面,投資者是市場之本,上市公司是市場之基,必須真誠善待投資者,更好服務投資者,從法律上、制度上、監管執法和司法上進一步加強對投資者的保護;另一方面,證監會將瞪大眼睛,對問題機構、問題企業強化早期糾正,對各類風險及早處置,對各種違法違規行為露頭就打,對重點領域的重大違法行為重點嚴打。特別是一些觸碰底線的,比如造假欺詐、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違法行為,都要嚴厲打擊。
新“國九條”則直接點名,進一步壓實發行人第一責任和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建立中介機構“黑名單”制度。通過加大對違規會計所處罰力度,以期達到以儆效尤目的、倒逼會計所歸位盡責。
而這背后,是整個金融監管的新時代之變。從金融監管總局的成立到證監會的提級,從“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到“長牙帶刺”,稱得上“無遠弗屆”。對于此前在金融市場以及資本市場出現的種種問題,監管要一并矯正,并樹立新的風險預期和監管范式。
一切有例可循。
因此,“審計風暴”只是當下的一個切片而已,甚至是“茶杯里的風暴”。在更早前的金融市場,從包商銀行到問題險企,都讓國家和社會付出巨大的買單成本。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所暴露出來的問題,讓決策層堅定了金融強監管的決心,破除金融特殊論。
回歸本文,審計是很特殊的行業,其所服務并付費的對象是自己要監督的對象,個中尺度向來有異議。
再試想,審計都不靠譜,審請背后的水分和貓膩會有多少,誰都難以估算。會計師事務所也好,中介機構也好,要做的是迅速改弦更張,而不是不適和抱怨。宏觀是我們必須要承受的,而微觀則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保“開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年首張罰單:三家金融機構均被罰超千萬,兩家險企“中彩”
10家險企“打頭陣”!拿到投資黃金“入場券”,意味著什么?
2024非上市人身險企大賺247億!17家何以虧損“拖后腿”?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