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契銳評
盡管承載著監督職能,但媒體不應肆意地通過輿論打壓公司。
無論何種時候,公司良性且蓬勃地發展,往大處說是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的基石,往小處說,一家公司的背后是無數個體以及家庭的生活。
也正是基于此,『保契』對于保險公司的評價,始終秉承著促進公司更好地發展這一目的來談問題。
上周,愛心人壽監事孫偉及愛心人壽股東關聯方跑路事件反射出的公司治理問題無疑就是保險公司持續穩健發展過程中的最大掣肘。
某種程度上,作為公司治理的基石,股東幾乎決定了公司的最終走向和未來發展,對此,當下諸多“問題公司”的故事足以印證。
從監管維度看,不管是股權管理辦法還是公司治理的相關規范,其最核心的一個原則都是力圖對公司股東實現穿透式監管。
但從實踐看,“穿透”卻又很難實現。
不管是入股前的資金來源,還是入股后的關聯交易,其實只要不斷地加杠桿、加影子公司,層層嵌套之后,只要不去真正地較較真,結果基本只能是無從穿透。
這也成為諸多“問題公司”的一個共性問題,股東類型五花八門,但只要用心檢索,幾乎都存在“殼公司”的印記。
典型的如,愛心人壽股東北京寶豐建企商貿有限公司,從表層看既無法看到實際經營業務,亦無法看到其持續經營能力,更無從談及持續盈利能力。
作為需要深刻理解保險公司長久期經營邏輯的股東,突出的主營業務、穩健的經營能力和持續的盈利能力,不僅是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其所投資的保險公司穩健經營所必須。
畢竟,當父母都無暇自顧或根基不穩時,尚未真正獨立的子女如何能在紛紛擾擾的世俗社會中,迎風破浪去化解一個又一個財務問題,財務問題無從解決,又如何能實現真正的階層躍遷和長久發展?
但當我們試圖通過AI、互聯網等去檢索何為一家保險公司的好股東時,卻基本難以得到切實有效的答案。
比如,典型的回答通常是強大的財務實力、豐富的行業經驗、良好的聲譽和信譽、戰略眼光和長期投資意愿、遵守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
而不能成為保險公司好股東的答案通常是財務不穩定、缺乏行業經驗或對保險業不理解、尋求短期利益、干預公司日常運營、不遵守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等等。
但在所有的答案中,基本都會加一句“任何維度的評價都很難真正評價一家公司是不是可以真正的成為保險公司的好股東”,等等,類似的免責表述。
的確,商業世界本就千變萬化,一時一地的好壞,放置于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周期里,都很難保證不會發生質變。
但有一個基本邏輯卻可以探討,比如,平滑人類生老病死風險的壽險業,因更需要持續的經營能力和資本保證,那金融機構或醫養相關機構與其匹配度自然更高;財險卻又不同,除車險外,其他險種更多需要與實體產業的協同,基于此,金融機構(包括地方政府實控的金控平臺)可能就不太適合成為財險公司股東,相反,真正深耕實體產業多年的機構可能更合適。
從日本近年來保險業的發展實踐看,基本也印證了這一邏輯。比如,二戰后財產保險行業最大的東京海上是三菱財閥的成員,三菱財閥企業的財產保險業務大部分給了東京海上,住友財閥所屬企業的財產保險業務大部分給了住友海上。
但我國出現的景象顯然不同,比如,東北某知名實體企業實控的某壽險公司,在充當多年“現金奶牛”后,終于走向了不歸路。
換言之,當一家保險公司的股東在投資一家保險公司時的基礎邏輯都難以講通的時候,其顯然就不是一個好股東。
邏輯無法自洽時,結局便早已注定。
時至今日,行業內仍有諸多所謂的“問題公司”因股東股權問題而無法完全走向正軌。當然,從監管的角度,把住股東入口關是其核心追求,而某些保險公司在被眾多股東拉扯的無力感的推動下,又使得任何的股東股權變化都難以按其期待的那樣順利推進。
比如,明明已經再無增資實力的股東,僅僅為了獲取私利,便通過監管舉報等方式阻撓其他有持續經營意愿股東的進入,而面對難以厘清的舉報糾紛,股權調整通常也就在那個關鍵的檔口被束之高閣,最終多是無疾而終。
在行業艱難轉型或者是艱難生存的當下,拋開一些固有的觀念,切實從有利于推動保險公司持續穩健發展的角度去重新審視保險公司股東或擬進入股東,將實質重于形式落到實處,或將迎來另一番天地。
畢竟,有強烈意愿且有持續經營能力的股東一旦進入,必將革故鼎新,而舉報、投訴等所涉及的問題亦有可能隨風飄散去。
概而言之,某種程度上,愛心人壽股東實控人事件的爆發,或許本不是壞事,如果可以深入挖掘,或將為保險公司的公司治理以及股東資格準入,打開一個重新審視實質重于形式的觀察和決策視角。
保契銳評丨銀保陣痛難掩渠道前景
2025年,保險業落馬人數或將再創新高
再創農險新局面
監管工作會帶來的保險業新希望
罕有人至的商場背后,是險資的另類投資經
年終獎
防盜易、防家賊難——系列新規有感
逆周期中行刑銜接的可能性
提防分紅險異化為金融怪獸
瓊瑤今日花葬,我們到底該如何優雅地跟世界告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