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財險業基本盤的車險市場,經營變量正逐漸增多,今年以來,先是車險市場整頓旋風再起,監管針對新轉保家用車及駕乘險執行嚴格自律,要求家用車0貼費、家用車及駕乘0返現,進一步遏制車險返傭亂象。
圍繞熱議頗多的新能源車險,最近監管又下發了《關于推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文件提出新能源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范圍由原來的[0.65—1.35]調整為[0.5—1.5],提升了費率浮動的空間。
一系列信號都釋放出,監管正在引導車險市場加速邁向高質量發展軌道。車險市場轉軌之際,近期『A智慧保』獲悉,64家經營車險業務的財險公司中,一季度有多達37家險企的車險業務承保虧損,占比近58%。
在專業人士看來,這一方面與新能源車險賠付率居高不下,以及一季度暴雪冰凍極端天氣造成賠付支出增長等不無關系;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費用端,車險經營成本提升,費用競爭亂象有所抬頭,同時反映出監管強化車險市場“報行合一”的必要性,以及險企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的迫切性。
PART 01
強者恒強格局延續
中小險企保費逆勢高增
一季度是各大財險公司車險業務發力的關鍵期,從64家財險公司車險業務的保費數據來看,強者恒強的格局進一步延續和鞏固。
在保費規模上,今年一季度僅有4家險企的車險保費收入超百億,分別為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財險和國壽財險,車險保費收入分別為692.4億元、517.98億元、264.76億元和167.5億元。
按照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披露的數據,截至3月末,財產險公司一季度共收取車險保費2142億元。也就是說,一季度,上述4家險企合計車險保費占比超七成。其中,“雙寡頭”人保財險和平安產險占據了車險市場的“半壁江山”。
從車險保費增速來看,隨著新車銷量增長放緩,車險綜改下車均保費相對穩定,車險保費增速也呈現放緩態勢,一季度車險原保費同比僅增長2.64%,而上一年同期增速則高達6.21%。
今年一季度車險保費TOP5險企中,保費增速超3%的僅有平安產險和中華財險,分別為3.54%和3.87%。而財險“老大哥”人保財險的車險保費增速僅為1.92%。
盡管車險保費增速整體放緩,但『A智慧保』也注意到,一些中小型險企的車險業務逆勢保持高增長,一季度共有20家財險公司的車險保費增速超過10%,且幾乎都是中小險企。這當中,互聯網財險公司以及一些有著互聯網股東背景的財險公司,車險業務增速可觀。
譬如,車險保費增速居首的現代財險,一季度車險保費同比大增167.63%。據悉,目前現代財險股東有互聯網基因的滴滴、科技十足的聯想,都為現代財險在創新發展方面提供了較大的支持。尤其近半年多,現代財險大力轉型拓展網約車業務,在整個車險市場異軍突起。
包括現代財險在內,一季度車險保費增速超50%的共有4家險企,另外3家分別是中意財險、富德財險和眾安在線,保費增速分別為55.65%、52.37%、51.09%。其中,眾安在線作為互聯網財險公司,近年積極布局新能源車險業務。據眾安在線2023年財報顯示,該年度眾安在線新能源車險保費同比增長約196.1%。
此外,同樣作為互聯網財險公司的泰康在線,今年一季度其車險保費增速也達到22.12%;還有此前獲得騰訊入股的三星財險,一季度車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5.39%。
對于部分中小險企車險保費逆勢高增的原因,有保險公司經營車險業務的內部人士認為,這或源于這些險企正加速發力新能源車險業務,新能源車險正成為新的增長極;同時,高增長背后的費用成本也需要關注 ,謹防以高費用換取高保費。
PART 02
37家車險業務承保虧損
費用、賠付兩端承壓
如上所述,在保費規模上,一季度明顯呈現大公司保守、中小公司猛進的格局。那么,一季度各家險企車險業務的經營質量幾何?這還需從承保利潤上深入剖析。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64家財險公司的車險業務承保利潤合計為48.81億元。尤為值得關注的是,“雙寡頭”人保財險和平安財險的車險業務承保利潤分別為32.1億元和16.17億元,兩者合計幾乎貢獻了99%的市場利潤。
這也從側面說明,多數險企的車險業務都沒有賺到錢,處于承保虧損狀態。數據也顯示,一季度共有多達37家財險公司的車險業務承保虧損,且多數為中小險企。其中,有8家財險公司一季度車險業務承保虧損超0.5億元。
『A智慧保』注意到,上述37家財險公司車險業務的綜合成本率均超100%。其中10家險企的車險綜合成本率超過110%,排在首位的新疆前海聯合財險,其一季度車險業務綜合成本率達151.57%。
緣何一季度車險業務過半虧損?綜合成本率又是怎樣被推高的?這就不得不從費用端和賠付端兩方面來看。費用端方面,有券商研報分析稱,年初以來,中小險企費用競爭逐漸加劇,導致整體承保盈利水平不佳。
事實上,車險費用競爭抬頭早自去年就已開啟,2023年6月,有相關媒體報道,為了搶地盤、爭份額,部分財產險公司通過不正當競爭一度給出超30%的手續費率,大幅偏離車險手續費率的合理區間。不斷高企的手續費疊加賠付支出的增長,也侵蝕了險企的承保利潤。
數據顯示,2023年車險行業總承保利潤比上一年減少了128.28億元,降幅達到 58.67%。而結合一季度車險承保利潤的表現,市場費用競爭亂象也是一個因素。賠付端方面,除了行業眾所周知的新能源車險賠付率較高這一影響因素外,今年2月份發生的暴雪冰凍災害也給險企賠付端帶來壓力。
東吳證券相關研報就指出,2024年車險綜合賠付率開年即在高位,大災拖累賠付率表現。根據應急管理部數據,2024年一季度我國自然災害以低溫雨雪冰凍、地震和地質災害為主,干旱、風雹等也有不同程度發生,直接經濟損失237.6億元,同比明顯增加。
顯然,車險費用端和賠付端的雙重承壓,推高了財險公司車險業務的綜合成本率。還有業內人士直言,在費用高企的背景下,為了更好地控制業務品質,一些大公司主動放緩了車險原保費的增速。
PART 03
監管打出“報行合一”組合拳
嚴控費用成本勢在必行
事實上,圍繞卷土重來的車險費用競爭亂象,監管正打出“組合拳”加以遏制,并進一步強化車險“報行合一”。
這一波車險嚴監管最早可以追溯到2023年6月,彼時原銀保監會財險部下發了《關于規范車險市場秩序有關事項的通知》,從五大方面著手規范車險市場秩序,包括嚴禁險企盲目拼規模、搶份額,不得偏離精算定價基礎,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車險產品等。
緊接著,2023年9月“450號文”落地,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下發《關于加強車險費用管理的通知》,對車險費用進行全方位管控。隨后,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財險、國壽財險等8家財險公司共同簽署了《車險合規經營自律公約》。
不過,從今年一季度車險市場的經營情況看,相關政策尚未完全執行到位。
“去年以來,車險綜合賠付率出現明顯上升,今年前兩個月有加速上升的趨勢。整體看,車險的綜合成本率已到了盈虧平衡點附近,如果對高費用和非理性競爭不加以遏制,將嚴重影響車險高質量發展。”根據相關媒體報道,今年4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召開的一場車險相關工作會議作出如是分析。
為了進一步推動落實“報行合一”,會議還指出,監管部門準備在車險領域實施“查處、通報、掛鉤”三項機制。其中檢查機制是指,組織各地對“報行合一”執行情況開展飛行檢查,強化檢查結果運用,對查實違反“報行合一”要求的保險主體,實施停止使用車險產品處罰,并開展現場檢查調查。
與此同時,為了貫徹落實“450號文”要求,部分險企還從2024年4月15日起針對新轉保家用車及駕乘險執行嚴格自律。
一系列嚴監管政策和配套措施的接連落地,不難看出監管鞏固夯實車險市場“報行合一”的決心,這也是不讓車險綜改階段性成果前功盡棄、付諸東流的必然之舉。
而對于財險公司,特別是中小險企來說,在財險業加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大趨勢下,亟需轉變“唯規模論”的經營模式和考核機制,提升車險業務的品質管理以及精細化、專業化水平。另有行業人士建議,若中小公司能夠圍繞車險細分賽道,探尋差異化路徑,或能在車險業務同質化、強者恒強的格局下,更好地占據一席生存之地。
周評|從“雙11”到保險“開門紅”,正在告別“大進大出”式消費
保險業多位高管失聯,找尋背后的那些蛛絲馬跡!
玖亓周評|10萬億化債!財政刺激救短期,最終化債靠發展
時隔三年半,水滴擬赴港再上市!內情主導,還是外因倒逼?
探求專業養老險公司致力成為經營第三支柱“頭部”的方法論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險資,最近盯上哪些新“標的”?
玖亓周評|險企三季報的“高光”和波動
五大上市險企盈利暴增!“規模+盈利”能否可持續,半喜半憂!
玖亓周評|從比亞迪到小米,新能源車險會“變天”嗎?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財險:折射國家態度、外資雄心、中資戰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