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到個貼子。
有人在網上控訴保險,說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公司買了某公司重疾險,繳了幾年因為經濟原因繳不起了,退保時才發現不能退還全部本金。又是投訴、又是交涉,想了很多辦法也沒能解決。
于是她恨恨的說:保險就是個智商稅,我這輩子再也不會買了。
我很認同這句話——的后半句。一年3000多塊的重疾險,交了4年就繳不起了,哪怕今后她又想買,同樣的保額,保費的增長也會讓她更買不起。所以推斷她這輩子,真的是大概率不會買保險了。
要我說,保險并不是智商稅,但它卻收認知稅。
什么叫智商稅?它指的是由于購物時缺乏判斷能力,買了根本不需要且用不到的商品,花了冤枉錢,這筆錢就被認定為是「交了智商稅」。
發貼這位女士買了重疾險,在繳費期間并未經歷過理賠,所以她就認為這筆錢白花了,交了智商稅,堅持要把所繳費保費全部退回來。
很多消費者都信奉「錢要花在刀刃上」的觀點,認為買的商品派不上用場,錢就白花了。所以,買了保險沒出現風險,就覺得很虧。
那么我們換個場景,假設她罹患了重疾,保險公司會賠她錢嗎?肯定會。而且賠的不是幾千塊保費,而是比這多得多的保額,十萬或更多。
所以,不是保險沒有用,是這位女士沒用上。保險到底是不是智商稅,這取決于每個人的認知。你覺得它是,它就是。你覺得它不是,它就不是。
保險是不是智商稅,我說了不算,以后關于這個問題還會持續有爭議。但我敢肯定的是,保險是收「認知稅」的。收多收少,也是根據認知來的。
什么是認知稅?就是由于個人認知局限導致的非理性決策,從而付出的額度成本。這種額外成本可以是時間或金錢。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就明白了。
10年前我剛做保險的時候,一位遠房親戚家里剛添了位男丁。我給她家孩子設計了一份少兒重疾險,20年交,22萬重疾保額,3500多塊錢。
當時她很痛快投保了??墒墙涣?年左右,她突然覺得這份保險沒什么用,想要退掉。我勸了好多回,她還是堅持,沒辦法只能退掉了。
前段時間她又主動找到我,說是想把孩子的重疾險給辦上。我又做了一份少兒重疾險,10歲男孩,18年交,22萬保額,4862元。
她很詫異為什么保費漲了這么多,10年前每年才3500露頭,今年再買就快5000了,同樣的保額,相當于每年多交了1362塊錢。況且一年前她家孩子還得了場病,住院一個多月,保險公司核保大概率還會免責。
專業的你看到這里,肯定明白這是因為年齡增長導致的風險提升,所以保險公司要根據定價表收取更高費用,來控制風險的保障成本。
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這部分每年多交的錢,和被免除掉的責任,這就是保險公司收取的認知稅。你對規劃保險這事認知得越晚,所付出的代價自然也越高。
保險好不好,真的就取決于你的認知。認為保險重要的,很早就開始投保了,也受益了。哪怕中途保費繳不上了,他總有辦法湊出保費,就像抽煙的人再窮也有買煙的錢。
但認為保險不重要的,要么在拖延,要么買了沒幾年就退了,所以她就沒有受益的機會,就更加認為保險不怎么重要,根本就用不著,從而陷入一個越沒有越需要的惡性循環。
保險好不好?有時候領悟這個真相的時候,已經太晚了。如果不想向這個世界繳納認知稅,提升自己的認知,及早買保險是個很好的選擇。
也希望所有人明白到保險的好,時機不算太晚。
來打破成見,改寫命運:這里有份屬于你的'哪吒式'逆天改命事業
今天我把話撂這了:哪怕再過100年,AI也取代不了保險營銷員
保險從業者不必太焦慮,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一樣能迎來好收成
保險跑不贏通貨膨脹,所以不買?這種心理的客戶其實沒那么難溝通
越懂心理學,越不怕保險客戶的拒絕:為什么很多人都不愿意買保險
想賣好保險得研究心理學:客戶所有的異議,在心理學都能找到解釋
孩子每年收到的壓歲錢,無非就這三種結局,看看你家屬于哪種?
盤點馬云預測過的幾條預言,讓人細思極恐的是,幾乎全都說中了!
臺灣保險人是如何溝通保險的?分享各位一段話術,請細細品讀
客戶總收到保險負面視頻?教你幫他掙脫信息牢籠,看清背后真相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