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上市一周來,從價格到營銷,網友拿著放大鏡觀察著小米汽車的一舉一動,這既帶來了潑天流量,也不可避免地帶來流量的反噬。伴隨著熱度不斷外溢,小米汽車的保費與50萬油車接近也成功登上熱搜,將這些年大家對新能源車險市場的愛恨交織再度喚醒。
這并不意外,盡管熱搜來得早了一些。新能源車險對車企和險企來說,都是巨大的增量市場,特別是隨著大數據和AI這樣的底層技術日新月異,保險對于小米汽車不再只是PLUS,而是有可能成為跨界和降維的護城河。
近 憂
面對熱議,小米汽車對此回應,新能源車和燃油車商業險條款不同,新能源車專屬《條款》既為“三電”系統提供保障,又全面涵蓋新能源汽車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的使用場景。且還會根據新車/舊車、品牌、車型、上戶類型、險種、保額等多種因素綜合計算,保費價格也不盡相同,不能簡單只通過車價進行比較。
實話實說,但消費者接受起來一直不大情愿。畢竟,混業競爭,從來都不是閉門比較。有燃油車近在咫尺的他山之石,新能源車險貴的事實,可以解釋,但沒法掩飾。
面對太保產險2023年新能源車險同比增長約54.7%,太保產險董事長顧越解釋新能源車險成本高的四大因素,包括新能源車智能化集成度高、新能源車身結構有不同、新能源車的駕駛行為和燃油車截然不同、很多新能源車進行私車營運。因此,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從太保產險的出險率來看,新能源車出險率比燃油車出險率高出一倍。
市場處于僵局之中。對險企而言,新能源車險賠付率高,與以往的風險定價不匹配;對車企而言,雖然擁有數據和整合優勢,但線下網點鋪設的成本和線上投保系統的成本,包括客戶運營的成本都是實實在在的。
市場僵局有待打破。新能源車險的綜合成本率高企,承保還是處于虧損狀態,這也是為什么新能源車險既有高價又有拒保的新聞不斷,但險企還在堅持,有時候市場上的贏家,拼的就是熬,減少自己的錯誤,等待別人犯錯誤。任何新興的市場,都是荊棘中有玫瑰,大家拼命擠入圍城,生怕錯過“船票”,對于這一點,業內業外均沒有異議。
遠 景
事事對標特斯拉的小米汽車,不可能不知道,特斯拉將保險服務視為整個產業鏈和商業閉環的重要一環,而這并非戰術動作,更有著戰略思考,通過專屬保險公司和定制化車險,建立起市場護城河。馬斯克說過,保險是特斯拉未來的主要產品。
特斯拉所恃的,就是個性化車險定價,也就是UBI,通過收集車主的駕駛數據,給低風險的用戶以低費率,從而打破長久以來車險市場是檸檬市場的認知。在這樣的愿景之下,特斯拉和彼時“蔚小理”所代表的新勢力紛紛完成了牌照布局。缺少互聯網基因的比亞迪,更是買下了原來“明天系”的易安財險,獲得了比經紀牌照更有含金量的財險牌照。從這一點也不難感知,監管其實是寄希望于比亞迪這樣的制造業巨頭,能夠根據自己的大數據積累,在新能源車險的產品上提供新的可能性。
在傳統燃油車時代,數據分散在產業鏈的上中下游,有一套應對有效的精算及定價方法論,車企和險企各司其職,各賺各錢,隔行如隔山,打通的成本高昂。
但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構成這個時代的底層技術,產業之間也變得“流動”起來。新能源車從一開始就目標明確,要將蘋果的模式復制過來,電動車和手機一樣,硬件構成護城河,軟件完成閉環,“我的地盤我做主”。掌握了車主駕駛行為大數據的車企,理論上獲得了對車險定價、承保和風控的優勢。數字經濟之下,數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數據成為企業未來想象力和資本市場估值的重要權重。
新質生產力
基本上,不管內心是愿意還是抗拒,在歷史進程中順勢而為的小米汽車,已經被推上對標特斯拉的歷史坐標,就像華為對標蘋果一樣,是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企業。
因此,小米汽車在已成為四戰之地的新能源車紅海市場站穩腳跟并躋身頭部,只能算是完成了企業的市場價值,即以利潤考核的市場贏家。更長遠的,作為具有互聯網基因、自稱為科技企業的小米汽車,能否在新能源車賽道崛起并成為與特斯拉一樣的big tech,能否將智能化深嵌于產業鏈和商業生態的每一個縫隙之處,而非簡單的物理加法,是大國科技競爭之下國人的樸素愿望和博弈底氣。
如果再進一步,展現在世人眼前的,是兩條頗為成熟的科技-產業賽道,一個是新能源車賽道,一個是人工智能賽道,前者形成了中國企業與特斯拉“多對一”的局面,后者則是美國企業一騎絕塵,而且有可能造成產業升級的巨大鴻溝。對于處于新能源車賽道的小米汽車,甚至是特斯拉,面對AI的逼宮,如何融合和匯合,則是考驗企業家精神的磨刀石和試金石,既壓力山大,又機遇無限。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和本質,就是創新驅動的產業升級。對于已經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的中國而言,這是必須要闖過的“卡夫丁峽谷”。
2024償付能力掃描:化險關鍵期,“誰”把7家險企“拖下水”?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保“開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年首張罰單:三家金融機構均被罰超千萬,兩家險企“中彩”
10家險企“打頭陣”!拿到投資黃金“入場券”,意味著什么?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