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財報季,3月26日,又一家頭部險企中國人保公布2023年成績單。
年報顯示,中國人保旗下常年領軍中國財險市場的人保財險,在2023年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5158.07億元,不僅在集團總保費收入中占比近八成,也是我國財險業首家年度保費突破5000億元的公司。人身險板塊的表現也不遑多讓,人保壽險原保險保費收入再上千億元平臺,首年期交規模保費同比增長37%,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69.6%,呈量質“雙升”;人保健康的新業務價值更是同比大增182.9%。
分析這些成績,都離不開高質量發展導向,以及發展戰略和商業模式的優化。不過,在低利率環境和權益市場波動下,中國人保2023年總投資收益率3.3%,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也是連續兩年下滑;實現歸母凈利潤227.73億元,同比下降10.2%。
“2023年集團優化了卓越戰略,可概括為一個愿景,三階段奮斗目標,六大行動舉措。”中國人保集團董事長王廷科在3月27日的業績會上表示,其中三階段奮斗目標方面,近期目標包括:到2025年,集團三年保費收入復合增長率不低于5%,財產險平均綜合成本率要優于上市同業,集團長期投資收益率均值要高于行業不少于10個基點。
01
財險保費破紀錄
壽險量質“雙升”
無論哪個行業,頭部公司的業績都一定程度上是行業的“晴雨表”,于保險業而言,與共和國同庚、跨越了多個周期的中國人保,無疑是業界高度關注的公司之一。
年報顯示,中國人保2023年實現保險服務收入5039億元,同比增長7.5%;原保險保費收入6617億元,同比增長6.9%。
在中國人保業務板塊中,財險一直扮演“拉大車”的角色。年報顯示,人保財險2023年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 5158.07億元,同比增長6.3%,在集團總保費收入中占比77.95%。與行業橫向對比,人保財險在2023年成為我國財險業首家年保費突破5000億元的公司,市場份額32.5%,穩居行業第一,不過同比下降了0.2個百分點。
進一步來看,受去年臺風、暴雨等大災及疫后出險率回歸常態等因素影響,人保財險2023年綜合成本率同比上升0.9個百分點至97.6%;凈利潤252.29億元,同比下降13.3%。具體到各險種,機動車輛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856.26億元,同比增長5.3%,綜合成本率同比上升2.4個百分點至96.9%;非車險業務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301.81億元,同比增長7.4%,其中責任險、企業財產險分別承保虧損23億元、6.61億元,農險、意健險分別實現承保利潤31.46億元、10.07億元。
相比財險板塊,人保壽險的“頭部色彩”相較其他保險巨頭不算十分突出,且是壽險“老七家”中最晚成立的,不過近年隨著隊伍轉型、業務結構優化等,成績也十分亮眼。
2023年,人保壽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006.34億元,同比增長8.6%,再次重返千億平臺;首年期交規模保費250.3億元,同比增長37%,領先“老七家”平均水平6.1個百分點;實現新業務價值36.64億元,同比增長69.6%。個人業務渠道,月均績優人力同比增長8.9%,月人均首年傭金收入增長60.5%;銀保渠道首年期交保費同比增長53.7%,新業務價值大增241.6%。
人保健康發展成效同樣顯著,2023年實現凈利潤18.4億元,總資產突破千億元;社保、互聯網、銀保三條產品線邁上百億臺階;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52.1億元,同比增長10.2%;新業務價值28.3億元,同比大增182.9%;短期險綜合成本率下降0.7個百分點。
02
商業模式優化
既“分工”又“協同”
去年底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為金融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服務國家大局”“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也是人保財報和業績會上的焦點之一。
年報顯示,作為央企的中國人保,2023年承擔風險保障金額超3500萬億元,截至2023年末,落實“八項戰略服務”投資規模近8000億元。中國人保副董事長、總裁趙鵬在業績會上也介紹了集團服務國家戰略的舉措,包括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服務鄉村振興、服務科技自立自強、服務增進民生福祉、服務綠色發展等。其中,在服務科技自立自強方面,中國人保承保高新技術企業11萬家,提供風險保障87.2萬億元;綠色保險方面,提供風險保障75.5萬億元,同比增長20.4%。
數據只是一個展現在前端的成績單,背后需要深層次的商業模式變革,這也是當前保險業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王廷科曾表示,新商業模式在保險公司不同業務領域有不同體現,在財產險領域是“保險+風險減量服務+科技”,在人身險領域是“保險+養老健康服務+科技”。
中國人保已實施“保險+服務+科技”商業模式,并明確不同業務板塊的定位,提出要“做優做強財產險核心主業”“做專做精人身險和再保險”。如何實現該目標?王廷科表示,將鞏固財產險核心主業,同時與人身險和再保險業務協同發展。
王廷科稱,人保財險將深化實施風險減量服務工程,創新踐行“保險+風險減量服務+科技”的商業模式,完善矩陣式管理體系,加快世界一流財產險公司的建設;人保壽險推進開展價值引領發展工程,做實隊伍,做優產品;人保健康險開展健康管理服務工程,發揮健康險專業特色,打造大健康生態。
他還強調了風險減量管理的重要性,“去年自然災害比較多,但我們的綜合成本率還能維持穩定,就是因為我們做了大量風險減量管理。下一步保險很多業務(如巨災業務)可不可保,就取決于能不能做風險減量服務。把風險減量做好,大災不一定需要大的賠付”。
在服務民生方面,大健康成為一大抓手,健康險的創新與發展頗受關注。在回答“人保健康與市場上壽險公司目前在定位上的主要差異有哪些”時,人保健康總裁邵利鐸表示,發展戰略上,公司立足補充定位,積極服務健康中國和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產品定位上,公司立足保障本源,持續完善風險控制體系,已構建了從小到老,覆蓋疾病保險、醫療保險、護理保險、失能保險在內的全生命周期產品體系;經營模式上,公司立足生態思維,積極構建“健康保險+健康服務+科技”專業化商業模式。
“2023年,公司新業務價值和內含價值同比大幅提升,價值創造和盈利能力基礎不斷夯實。2024年,我們將持續錨定高質量發展,通過數字化賦能和健管專業能力,提高醫療健康風險管控能力。同時,積極落實‘報行合一’等政策要求,提升業務品質。”邵利鐸說道。
03
車險顯現“馬太效應”
壽險壓縮與防范并舉
對于中國人保而言,2024年是一個特別的年份,建司75周年,如何獻上一份大禮也備受關注。
王廷科表示,我國經濟的長期向好為保險業創造了有利的宏觀環境,現代化體系建設不斷推進、新質生產力在實踐中加快培育、強大監管提供了有力監管和市場環境等,都是利好因素。人保集團將優化實施卓越戰略,聚焦主業和做優做強,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抓好重點保險業務發展,同時做好風險防控化解工作。
更長期來看,面對變化的外部環境,在“金融強國”建設過程中有哪些新機遇?車險等險種的綜合成本率、發展趨勢預期如何?如何看待利差損風險,將采取什么措施防范?在業績會上,這些也是市場關心的問題。
對于車險市場的未來發展和競爭格局,中國人保副總裁于澤稱,預計車險賠付率還會進一步提升,費用率進一步下降,大公司在定價、數據、渠道等方面有優勢,馬太效應會進一步顯現。對于未來監管趨勢,他認為,在有效化解金融風險基礎上,金融監管總局加大了對車險“報行合一”的監管力度,預計會形成更為持久嚴格的處罰機制,對促進車險降本增效、市場規范更有利。
對于利率下行的利差損風險及相應防范舉措,人保集團執行董事、副總裁兼人保壽險總裁肖建友表示,這是全行業面臨的問題,近三年人保壽險負債端已持續優化產品結構,壓縮高成本產品規模,加大保障性險種銷售力度等,負債成本連續三年下降。未來將持續加強管理,降本增效,并加強對利率趨勢的前瞻研判,采取動態靈活的資產配置策略,提升投資收益確定性,主動管理久期缺口,防范資產負債久期錯配的風險。
2024償付能力掃描:化險關鍵期,“誰”把7家險企“拖下水”?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保“開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年首張罰單:三家金融機構均被罰超千萬,兩家險企“中彩”
10家險企“打頭陣”!拿到投資黃金“入場券”,意味著什么?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