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預定利率換擋、“報行合一”執行、權益市場波動……2023年的保險業有喜有憂,行業公司受到哪些影響,又采取了什么策略應對?
正值上市險企2023年財報披露季,許多問題或能從財報中找到答案。3月21日晚間,A股五大上市險企中,金融保險巨輪中國平安率先交出2023年成績單。
年報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平安主力板塊壽險及健康險業務迎來突破性成績,多項指標重回升勢,價值維度也實現韌性增長。這一年,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36.2%,其中,銀保渠道及代理人人均新業務價值增速均超70%,表現搶眼。對于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板塊新業務價值的增長,部分券商研報給出了“超預期”的評價。
從營運利潤看,2023年中國平安壽險及健康險、財產保險、銀行三大核心業務合計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為1409億元,同比小幅下降2.8%。但這并未影響中國平安堅持注重股東回報,2023年現金分紅比例為37.3%,分紅總額連續12年增長,分紅規模保持行業領先,體現了中國平安對長遠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
“信心”也是3月22日中國平安年度業績會上的高頻詞。中國平安高管層在約1個小時的業績會中回應了近20個問題,當中既表達了“對中國經濟長期持續穩定發展有信心,對壽險行業持續穩定發展有信心”,也基于集團壽險改革成效、“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戰略深化,傳遞出“對公司未來三年經營有信心”,并透露會保持一貫分紅政策。
“面對外部市場壓力、內部經營挑戰及三年疫情遞延影響等諸多不利因素,有賴于全體平安同仁的拼搏、客戶與股東的信賴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平安在經營業績上表現穩健、充滿韌性?!敝袊桨捕麻L馬明哲在2023年財報中如是評價過去一年中國平安所取得的成績。
保險業變革調整期,中國平安緣何能夠頂住壓力,實現主力板塊重回高增軌道?中國平安價值成長超預期的底層邏輯又是什么?不妨透過財報和業績會尋根溯源。
01
壽險重現增長態勢
渠道改革拐點顯現
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1179.89億元、現金分紅水平連續12年保持增長、保險資金綜合投資收益率同比上升0.9個百分點……2023年,我國經濟在疫后復蘇過程中面臨了不少挑戰,權益市場波動,保險行業深化轉型調整仍在持續,在此背景下,中國平安仍交出一份韌性十足的成績單,背后“秘訣”何在?
拆解年報不難發現,作為中國平安三大核心業務之一的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在2023年重回上升態勢,是業績的貢獻主力。年報顯示,2023年,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的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36.2%,其中,代理人渠道新業務價值增長40.3%,銀保渠道勢頭更強勁,新業務價值增長77.7%。
從營運利潤構成看,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實現歸母營運利潤1050.7億元,因有部分業務利潤貢獻為負,以絕對值計算,在集團總營運利潤中占比高達89%,其次是銀行業務和財產保險業務。
“去年四個季度,壽險新業務價值都是雙位數增長,這受益于非常扎實的壽險改革,且成為未來利潤釋放的堅實基礎?!敝袊桨哺笨偨浝砀缎涝?月22日的業績會上說道。三年前,我國壽險業進入轉型調整期,作為行業頭部企業的中國平安,率先開啟“(4)渠道+(3)產品”雙輪驅動、數字化加持的壽險改革。
渠道是平安壽險改革的重要一環,包括代理人渠道、銀保渠道、社區網格化渠道和下沉(百萬兼職代理人)渠道,從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核心指標顯著回暖來看,目前壽險改革已取得明顯效果。中國平安聯席首席執行官、副總經理郭曉濤在業績會上詳談了具體打法、特色和最新成果。
“在傳統代理人渠道,除了對代理人個人質量提升主動轉型,我們還強調優秀的團隊、營業部協同,設定了三好五星評價標準,優化和升級團隊打法,從個人作戰到協同作戰。去年代理人產能同比提升接近90%,收入也同比提升近40%?!惫鶗詽榻B稱。對于2023年監管推動銀保渠道嚴格執行“報行合一”的政策,他表示,這樣的政策能解決行業長期的挑戰和問題,對產品和服務能力強、品牌優秀的保險公司來說是一個利好。
他還特別談到中國平安特有獨創的社區網格渠道,該渠道模式根據存量客戶的地域分布、潛力價值挖掘,能更有效地經營存量客戶,通過持續服務和綜合金融服務等,提升續保率、加保率,也讓客戶獲得感更強,價值不斷提升,是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的渠道。
渠道的多元協同發展也帶來品質改善。年報顯示,平安壽險及健康險13個月保單繼續率同比上升2.5個百分點?!八膫€渠道當前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相信這一布局會給壽險業務的長期穩定發展帶來持續推動力?!惫鶗詽Q。
02
做深醫療養老生態圈
釋放新增長潛力
近幾年,隨著保險業高質量轉型的深化,險企單純為客戶提供保單服務已難以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特別是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之下,客戶對醫療健康、養老服務的需求愈加旺盛,由此“保險+醫療健康”“保險+養老”正成為眾多險企布局的第二增長曲線。
縱觀中國平安對于醫療養老生態圈的布局,其并非跟隨者而是引領者、先行者。
據年報披露,在醫療健康服務網絡方面,過去十年來,中國平安通過整合國內外優質資源,搭建了提供“到線、到店、到家” 的網絡服務。
截至2023年末,在國內,中國平安的內外部醫生團隊已達到約5萬人,合作醫院數超3.6萬家,并已實現國內百強醫院和三甲醫院100%合作覆蓋。此外,中國平安合作的健康管理機構數超10萬家,合作藥店數達23萬家,全國藥店覆蓋率超37%;在海外,中國平安的合作網絡已經覆蓋全球33個國家,超1300家海外醫療機構,其中全球前10 覆蓋7家,全球前100覆蓋56家。
鏈接國內外優質醫療服務資源的同時,2021年中國平安通過接手管理北大醫療集團,其實體醫療健康版圖也隨之補齊。截至2023年末,中國平安已布局5家綜合醫院、1家康復??漆t院、1家心腦血管專科醫院、17家健康管理中心和10家兒童康復中心。
在養老服務方面,中國平安找準了我國養老“9073”格局的痛點,差異化探索“保險+居家養老”模式,并在2023年取得突破。截至2023年末,中國平安居家養老服務已先后覆蓋全國54個城市,累計超8萬名客戶獲得了居家養老服務資格;同期,中國平安“保險+高端養老”的產品線也在穩步落地,高端養老項目已在4個城市啟動,新項目上海頤年城已于2023年2月正式對外發布,平安臻頤年三亞體驗中心也于當年7月開業運營。
不得不提的是,恰是源于多年來對醫療養老生態圈的深耕布局,加之在綜合金融、科技、運營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優勢,中國平安于行業內創新性推出了中國版“管理式醫療模式”,這一模式將線上、線下的醫療養老生態圈與作為支付方的金融業務無縫銜接,不僅能夠給客戶提供更具性價比的服務,還形成了獨有的盈利模式。
透過中國平安年報可以發現,其醫療養老生態圈已釋放出增長價值,成為新的發展引擎。譬如,從生態圈獨立價值上看,2023年集團醫療健康相關付費企業客戶超5.6萬家,平安健康過去12個月付費用戶數近4000萬。從賦能金融主業的價值上看,截至2023年末,在平安的個人客戶中,有近64%的客戶同時使用了醫療養老生態圈提供的服務。2023年,中國平安享有醫療養老生態圈服務權益的客戶覆蓋壽險新業務價值占比超73%。
“國際上‘管理式醫療模式’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如今的成功恰恰證明了‘保險+醫療’模式的可行性與潛力。”在年報致辭中,馬明哲也如是指出。
他進一步表示,錨定平安未來十年的新業務增長點,將立足于2.32億規模的客戶群體,外部整合國內外的優質醫養資源,構建高效的服務平臺,內部依托先進醫療科技與AI能力賦能業務,全力以赴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比西方經驗更全面、更有深度的醫療養老服務模式,為國人提供最專業、最具性價比的醫養服務,真正讓每個家庭都擁有平安。
03
探索“富國銀行+聯合健康”升級版
重構傳統估值邏輯
基于對中國版“管理式醫療模式”的探索突破,如今中國平安的戰略路徑愈加清晰,即“綜合金融+醫療養老”雙輪并行、科技驅動,這將成為未來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錨。
對于中國平安的長遠戰略,外界多有解讀,如將其形容為“富國銀行+聯合健康”模式。在中國平安年度業績會上,郭曉濤解釋稱,平安的“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戰略是“富國銀行+聯合健康”模式的升級版,是集團應對當前經濟環境下的核心競爭力,而通過科技賦能及組織協調,協同效應進一步展現,驅動公司價值不斷提升。
那么,該如何理解中國平安的戰略是“富國銀行+聯合健康”模式的升級版?先來看富國銀行的發展模式,這家在2008年經濟危機之中仍實現逆勢增長,并逐漸崛起,躋身至美國銀行業“第一陣營”的突圍者,實際與中國平安“綜合金融”戰略如出一轍,即富國銀行在發展過程中十分注重深挖客戶的多樣化金融服務需求,并開辟出商業銀行、保險、私人銀行、投資、經紀等多項業務,而中國平安也在持續深化 “一個客戶、多種產品、一站式服務” 的綜合金融模式。
至于近年醫療健康界探討火熱的聯合健康模式,本質上是將商業健康險的支付功能延伸至醫療、健康管理服務場景中,打造業務閉環,這不僅能夠提升消費者體驗,增強用戶黏性,還能降低醫療服務的提供成本,實現雙向賦能。而中國平安所探索的中國版“管理式醫療模式”亦是打通供給、需求與支付的閉環,為用戶提供最佳性價比、全生命周期的醫療健康服務,并反哺金融主業。
但細看平安的“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戰略,較富國銀行與聯合健康模式,又有諸多升級與不同之處,如中國平安有著全牌照的金融業務,特別是保險板塊與醫療養老服務的鏈接包含健康保險、人壽保險等多個層面,還借助強大的科技和AI技術賦能,構建了“到線、到店、到家” 的服務能力。由此來看,中國平安的戰略模式盡管有“富國銀行+聯合健康”模式的雛形和影子,但所做的事情更廣泛、更超前。
某種意義上看,中國平安獨具特色的“綜合金融+醫療養老”雙輪并行、科技驅動的戰略,或將重構外界對傳統金融保險機構的估值邏輯。
這主要源于,綜合金融的布局能夠更好地抵御來自單一行業的周期波動,助力企業保持穩健的發展增速;而醫療養老作為中國平安的新增長引擎,將深度賦能金融主業,特別是對壽險及健康險這一主力板塊,能夠有效滿足客戶對健康養老的多元化需求,深度踐行“健康中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并推動保險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從當前中國平安的股價及估值情況來看,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2日收盤,中國平安A股報收40.56元/股,PE為8.62倍,PB為0.82倍。中國平安總經理兼聯席首席執行官謝永林直言:“公司PB與PE都很低,但我相信是金子總歸會發光,股價總歸要回歸到與價值一致的位置,所以我們很有信心。”
中國平安在2023年財報展望部分亦充分傳遞信心,表示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深化 “綜合金融+醫療養老” 雙輪并行、科技驅動的戰略,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為廣大客戶、員工、股東與社會創造長期、穩健、可持續的價值。
2024償付能力掃描:化險關鍵期,“誰”把7家險企“拖下水”?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保“開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年首張罰單:三家金融機構均被罰超千萬,兩家險企“中彩”
10家險企“打頭陣”!拿到投資黃金“入場券”,意味著什么?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