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提交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這是金融“五篇大文章”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列入貨幣政策工作之下;也是去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給金融支持實體、增進民生福祉指引路徑后,“五篇大文章”在更高層面被提及,重要性不言而喻。
實際上,這幾方面已是近年金融工作的關鍵詞。其中,在普惠金融方面,金融機構不斷提高普惠金融服務覆蓋度,保險業也深耕其中,以現象級產品惠民保為代表的普惠型健康險就是一大抓手,在我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中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惠民保如何可持續發展、商業健康險怎樣精耕細作并繼續提升普惠性等,是近年全國兩會提案議案聚焦的熱點話題,今年同樣被重點關注。
01
帶病體保障待補
惠民保與基本醫保銜接痛點待解
說到普惠保險,近年大熱的一類產品就是惠民保。其帶有政策福利屬性,是為彌補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不足、提升居民面對重大疾病抗風險能力而設計推出的,運行八年有余,近四年呈爆發式增長,目前已吸引3億人次參保,和百萬醫療險等商業健康保險一同在我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過,惠民保的發展目前還面臨諸多痛點,在近年全國兩會期間被多位代表委員們提及。如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朱同玉在2023年兩會期間談到,商保長期將帶病體人群拒之門外,導致后者的保障缺口巨大。
的確,盡管惠民保、百萬醫療險在帶病體人群保障上已有突破,但保障力度依然不足,市場呼吁針對帶病體人群的專屬普惠險。
根據行業機構統計,我國帶病體人群有4億人,帶病體保險保費只有數百億元,在健康險保費總規模中占比不到10%,也遠低于萬億級的醫療支出,可見帶病體保障缺口明顯。
進一步來看,數據未打通是掣肘帶病體保險產品創新的一大因素。朱同玉表示,帶病體保險產品設計挑戰了保險業傳統運營邏輯、數據缺失導致帶病體保險研發困難。
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在今年的一份提案中指出,商業健康險缺乏數據獲取,無法精算定價與提供精準保障;而且商業健康險定位不清晰、產品同質化嚴重,醫療險仍然是“被動支付工具”,沒有更好地發揮出資源配置、支持創新醫藥發展的作用。
此外,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院長吳凡也表示,惠民保特藥目錄制定,缺乏與基本醫保有序銜接,當前各地惠民保特藥目錄的納保規則不清晰也不透明?;菝癖L厮幠夸浫狈τ行У摹罢{進調出”動態機制,不利于惠民保特藥保障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她以占據惠民保特藥理賠總額50%以上的腫瘤藥舉例稱,一方面,四款主流國產PD-1全部通過“國談”,大幅降價進入國家基本醫保用藥目錄;但另一方面,四款進口PD-1均未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卻以高出國產PD-1數倍的價格成為各地惠民保特藥目錄中的“明星產品”。質量相當、治療同樣適應證的PD-1,因分出不同的藥品目錄而呈現出極大的價格差異。這一價差背后,是惠民保高昂的特藥理賠成本與參保人的巨大經濟負擔。
02
建議打通數據
完善惠民保特藥規則
對于上述痛點,代表委員們也帶來解決建議。在推動數據共享方面,朱同玉建議,促進醫保、商保、醫院、醫藥多方協作。打通基本醫保和商保數據,助力創新型商保產品待遇設計、費用精算和風險控制,推動基本醫保與商保的保障銜接。
多方合力、優勢互補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孫潔和吳凡還重點談到了明確惠民保定位、完善特藥目錄制定規則等。孫潔建議,明確商業健康險在多元支付體系中的位置,建立更完善的藥品準入機制。形成基本保險、大病保險、政策性商業健康保險和醫療救助的四層保障體系,讓商業健康險以社商合作形式,作為政府主導保障和商業保障的銜接與過渡,明確政策性商業健康險(含惠民保)在多層次保障體系中第三層社商保障的地位。
同時,孫潔還支持惠民保進一步升級。她指出,在基礎款上,針對不同類型的既往癥人群開發高值、高保障的升級款產品,強調“醫保外覆蓋”,滿足參保人群的多層次保障需求,拓展特藥目錄。對于特藥目錄制定過程中,缺乏藥企、臨床、醫院和參保人多方參與的問題,孫潔建議惠民保承保機構組織臨床、藥物經濟學及醫保領域等專家,綜合考慮臨床用藥需求、藥品療效、納入價格等多方因素,對特藥品種進行多維評估,做好與基本醫保目錄有效銜接,遴選出科學且合理的特藥目錄。
吳凡也表示,希望進一步明確惠民保的定位與功能,與基本醫保發揮互補功能。她還稱,應制定惠民保特藥目錄“有進有出”的動態調整機制,提升惠民保特藥保障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在惠民保特藥談判規則制定方面,建議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國家醫保局進行修正和完善,參照“國談藥”的價格形成機制,形成合理價格,進一步減輕患者負擔,同時增加惠民保對于年輕、健康人群的吸引力,成為撬動健康服務業發展的支點。
03
政策加碼護航
普惠保險創新與康養相向而行
兩會是觀察我國發展進步的一個重要窗口,雖然普惠保險發展面臨痛點和挑戰,但也應看到其發展成效和發揮的作用。這背后離不開政策的加碼和完善,以及商業化的實踐與創新。
如針對前述提到的惠民保定位問題,2023年末,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與國家醫保局聯合發布《關于平穩有序開展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提出惠民保的定位為“重點保障基本醫保政策范圍外的合理費用和政策范圍內個人負擔較高的費用”“與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其他商保形成有序銜接”。
又如針對數據缺失、保險業“無米難炊”的問題,今年1月,國家數據局等17部門印發“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支持公立醫療機構在合法合規前提下向金融、養老等經營主體共享數據。該計劃提出,到2026年底打造300個以上示范性強的典型應用場景,共12個重點行動,其中在“數據要素×醫療健康”重點行動方面,思路就是提升群眾就醫便捷度、便捷醫療理賠結算、加強醫療數據融合創新等。
在商業化實踐和創新中,普惠保險在傳統醫療賠付之外,也逐漸與“健康中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等國家戰略融合,增加健康管理、養老服務等內容。以2024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為例,在保費195元/人/年不變的基礎上,健康服務從42項增至49項,新增了機構康復和生活照料兩大類服務項目。其他地區惠民保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務也已逐漸拓展至超聲波潔牙、救護車服務等特色服務。
普惠保險與養老服務的結合案例更是不勝枚舉,如“60元的老齡保險幫助朱大爺獲得1400元的理賠金”。許多險企近年積極關注老年客戶金融服務需求,不斷推出和完善老齡意外傷害險等普惠產品,為老齡人群提供涵蓋疾病身故、醫療費用補償、意外骨折、住院津貼等保險保障,進一步提高老年人群的抗風險能力。
結合上述代表委員的建言以及監管政策的引導方向,不難想象,下一步普惠保險的創新方向將朝著保障人群更廣泛、與基本醫保銜接更有效、服務內容更多元的路徑演進發展。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伴_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年首張罰單:三家金融機構均被罰超千萬,兩家險企“中彩”
10家險企“打頭陣”!拿到投資黃金“入場券”,意味著什么?
2024非上市人身險企大賺247億!17家何以虧損“拖后腿”?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