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后再說”真的到了要說說的時候了。
“公司太垃圾了,年后看看“、”有個公司在談著,年后再說”、“反正就看這次年終獎吧,如果不好的話年后可能要動動”……
這些都是年前很多人掛嘴邊的話,可能是一時的義憤之詞,可能是拖延癥的癥狀,但無論如何,都需要面對一個現實。
那就是,在產險行業,已經不太可能靠跳槽來實現階級躍升了。
相反,現實中的很多案例是很多產險老炮都在找之前的關系照顧一個職位安頓“余生”,待遇和職級都沒有進步甚至是降級,有些看起來進步的,也只是給個安慰性的“總”“總監”的頭銜而已。
大家都明白了,行業在收縮。
別看整個行業保費在增長,但是以車險來說,新能源車的銷量在新車市場占比已經40%左右了,對于中小公司來說,這些增量根本沒有意義,因為自己公司承保不歡迎這類業務。
再細了說,過戶車、中高端車、年輕車主……也不是友好的業務。
更不用說營業貨車和網約車之類的業務了。最近聽說有一家以營業車為主的特色型小公司的省公司(私家車業務占比不足1%)也開始調頭去做非營業客車了。
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對于大部分公司來說,整個市場體量是在減少的。
這就帶來了一個直接的影響——機構數量在減少,機構數量少表示領導職級就少了。
還有,新設公司越來越少,這表示之前跳一跳就晉升的臺階被撤了。據了解,有些省份已經幾年沒有開過新的產險省級分支了。
一方面鼓勵差異化競爭,讓大家不要都擠在紅海市場,另一方面,大家都在縮減戰線,本能地向賠付安全區域集中,形成了目前的私家車保險市場的踩踏現象。
回到業務員的擇業話題,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的跳槽空間在哪里?
創新?沒有空間給你施展機會,目前在部分地區,車險行業競爭脫離了市場競爭的軌道,變成了行業資源的競爭。誰掌握了行業資源,經營壓力就不大,沒有掌握行業資源,請你去也無事無補。
傳統?如果你是做渠道的,不好意思,主體公司不歡迎,現在誰還不認識幾個代理公司呀,現在是代理公司來求著要政策,你的價值何在?
如果你是帶團隊的,你確定隊伍都能帶去嗎?隊伍去了你確定業務都能帶去嗎?團隊能帶去你確定公司政策一定讓團隊滿意嗎?
噓……不要再說你有很多的市場管理經驗和兩核或者財務經驗了,現在就是看有沒有業務,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伯樂也有業績考核呀。
最近讀者反饋的跳槽經歷挺多,有些也挺尷尬:
有些人年末談好的,一季度一結束就不對了,因為對方就是為了開門紅沖一把才增的員。
有些人談得都快要入職了,不料談的領導換了,這事就黃了,因為行業的有點判斷都是非常個人色彩的。
有些人談了,也去了,后來發現大家聊得不是一回事,很多東西都沒兌現,那有可能對方是“先下手為強”的策略。
有些人跳槽成為了家常便飯,這里半年,那邊一年的,儼然是個產險“吉普賽人”,最后變成了為了跳而跳了。
同一顆種子,都是一樣的土壤,為什么要不斷地跳呢?大概是為了想讓人精心培育吧,比如批一個獨家的政策什么的,但是說實話,跳得越多的人這種機會越少,在這個行業誰還能沒幾個親信呀,為什么要把肥施你這株呢?這種常抱著“去試試,萬一呢”的短期僥幸的心態,注定只能在市場上游蕩。
綜上,從客觀環境來看,行業在收縮,不宜頻繁跳槽,以免有“踩空”風險,主觀上來說,要嘗試深耕業務,努力挖掘自己的能力,彌補自己的短處,積蓄力量。
如果你不是有行業資源的,不是有非車資源的,而是一個純粹的市場化的個人奮斗者,在行業的冬天,我奉勸還是要少跳槽。
健康險很熱,但是這個風險很大,目前已有公司面臨集體訴訟
攜程的車行保障服務到底是不是車險呀?
往往沒想到,財險公司流行的團建居然是……
對于財險業務員來說,區分車險非車險沒有任何意義
“老三家”賺得盆滿缽滿,“車險限速”幫了大忙
“砍掉”基層機構的大腦,對中小財險公司來說是明智的嗎?
財險行業:不怕公司規模小,就怕公司太官僚
EA門店能拯救中小公司車險嗎?
在銷售物業管理責任險時,業務員要注意這個細節
為了躲避“垃圾”車險業務,財險公司閉門謝客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