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瑞眾人壽首任總裁趙松來退休,到中匯人壽首任總裁李源退休,“國家隊”主導下的險企正在完成過渡期。也可以說,行業救兵完成救火之后,就要功成身退了。
2月26日,有消息稱,中匯人壽首任總裁李源此前已因某些原因低調卸任,而他的接棒者同樣是來自老東家的新華保險副總裁楊征。目前,楊征已被任命為中匯人壽黨委副書記,待相關必要程序完成后,他將出任中匯人壽新一任總裁。
從李源到楊征,從出身于“業務官”到“財務官”,中匯人壽仍在調整中。
具體來看,1962年出生的李源,主要是業務出身,而楊征自進入保險業,深耕于財務、投資領域。面對同樣的、特殊使命,二位將才要做到殊途同歸,完成中匯人壽既定的戰略目標。
“70后”楊征加盟
生于1970年的楊征,今年54歲,1993年獲得北京工業大學學士學位,2000年畢業于美國東北大學,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擁有美國注冊會計師(AICPA)和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ACCA)資格,畢業后的楊征曾在美國MOLE公司任高級金融/財務分析師。
在保險人士看來,“70后”的楊征可謂正值當打之年,而且,作為財務專業出身的他,是當下保險業緊缺的高級管理人才。
回看楊征的保險工作履歷,他曾分別供職于中國人壽與新華保險兩家大型上市險企。2005年,歸國后的楊征加盟了中國人壽,先后擔任中國人壽財務部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總經理等職務。2013年4月起,楊征開始擔任中國人壽財務總監,2014年11月,升任為中國人壽副總裁,分管財務和投資等部門,同時,他還擔任中國人壽富蘭克林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
在楊征任職期間,中國人壽投資方面表現不錯。例如,2013—2015年期間,中國人壽的投資收益分別為959億元、1078億元與1455億元,投資收益率也由4.86%提升至6.24%。
2016年8月,楊征從中國人壽辭職,隨后加入新華保險,2016年12月,楊征開始擔任新華保險副總裁,2017年2月起他又兼任首席財務官(暨財務負責人)。此外,自2016年12月起,楊征還兼任新華資管非執行董事。2019年年初,隨著萬峰從新華保險離職,楊征曾代行新華保險首席執行官暨執行委員會主任委員的職權。
從以上工作經歷看,楊征主要是在大型上市險企工作。如今,從新華保險到中匯人壽,從大型上市公司到這家剛成立的險企擔重任,于楊征而言,也是一個新的開始。
保險“老將”李源功成身退
中匯人壽此次總裁調整,是成立不到一年的首次人事變動。與 “70后”楊征財務出身不同,李源則是從保險一線干起,是一名業務出身的保險高管。
據悉,1962年出生的李源,于1983年就加入到保險行業,至今已40余年,是位不折不扣的保險“老將”。此前,李源曾供職于中國人保、中國平安、新華保險三家頭部險企。
具體來看,1983年5月—1993年3月,李源擔任中國人保湖南石門分公司業務科科長;1993年4月—1998年11月期間,擔任中國人保湖南常德分公司部門經理;1998年12月—2001年9月,李源離開中國人保,加入中國平安,曾任中國平安廣州分公司營業區、代理部經理職務。
2001年,李源正式加盟新華保險。2001年10月至2009年12月期間,李源歷任新華保險廣州分公司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總經理、高級總經理等職務;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間,歷任新華保險銷售管理中心主任兼廣東分公司高級總經理、個人業務總監兼財富管理業務部總經理、銀保業務總監兼財富管理業務部總經理等職務;2011年12月起,李源擔任新華保險區域總監兼北京分公司高級總經理。
2016年11月,李源正式升任新華保險副總裁一職,直到2022年7月,他從新華保險辭職,加入天安人壽,出任總裁一職,隨著中匯人壽的成立,李源也成為中匯人壽首任總裁。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源出任中匯人壽總裁時已經61歲。如今,隨著中匯人壽逐漸步入發展正軌,這位保險“老將”可謂功成身退。
未來發展擁抱“四個變化”
綜上所述,李源與楊征于2016年下半年,在新華保險“相識”,并一同成為新華保險副總裁,直到2022年7月,共有六年多時間。現在,二人又在新東家“相會”,只不過在這里,一人卸任,一人上任。
新老總裁交接班,對于中匯人壽來講,也將開啟新的征程。
眾所周知,中匯人壽與瑞眾人壽一樣,同樣是身負特殊使命而生。而今,這家險企已在保險業運轉半年多時間。面對未來,如何實現與天安人壽資產負債無縫銜接、不著急過度、穩定走上正軌是市場重點關注的。
在中匯人壽開業之時,中匯人壽董事長任小兵曾表示,要堅持“穩中求進、創新轉型、價值提升、依法合規”16字經營方針,堅持深耕壽險主業,打造健康服務、養老服務、財富管理三大平臺,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和客戶保險保障需求,推動公司發展戰略穩步落地。
后來,中匯人壽的發展路徑進一步明確,即堅持“1+3”發展戰略。李源還曾向全國發出“英雄帖”,表示以壽險為志業、因康養致久遠,期待優秀的壽險專業工作者們共同加入。于是,從9月27日起,中匯人壽在上海、河南、山東、河北、青島、吉林、四川、江蘇、廣東、北京等地輪動舉辦“保險有未來 中匯大舞臺”創業發展論壇,吸引優秀人才加盟。
2023年11月14日,中匯人壽又與中國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產品代銷、資產管理、投資銀行、金融市場、基礎金融業務以及創新業務等領域開展全面合作。
可見,中匯人壽正在加緊步伐重新布局。而今,隨著人事的調整,這一接力棒要交到新的總裁手上。
據了解,楊征曾表示,投資作為壽險經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要堅持符合壽險規律的管理模式,壽險投資是個“恒產恒心”的事業,符合壽險規律的投資應該實現長存續期保險資金的保值、增值。或許,隨著楊征的到來,中匯人壽將在投資方面做出更充分的準備。
另外,在2024年新年致辭中,任小兵這樣表示,中匯人壽要擁抱四個變化:
圖片
? 國有金融企業的身份變化。這為公司品牌增信賦能的同時,也要求中匯人壽必須站穩“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肩負起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職責使命。
? 客戶結構和需求的調整。“80后”和“90后”已經逐漸成為社會財富創造和壽險消費的主力軍。在家庭和社會責任雙重驅動下,客戶對健康、養老、財富管理的需求加速釋放,但也面臨支付能力下降帶來的兩難境地。因此,要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拿出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
? 更加規范嚴格的監管環境。在主動防范化解各類風險、強化保護消費者權益、強調行業回歸本源、明確大型國有和中小型機構市場定位等多重監管目標或舉措規整下,近90家人身險公司的競爭格局或將發生巨變,這是調整更是機遇。
? AI技術對行業價值鏈重塑的影響。對國內壽險公司來說,雖然成熟的大面積商業化應用場景尚未出現,但數字化趨勢已不可逆轉,這對中匯人壽來說,有挑戰,更有長期戰略意義。
圖片
每一項變化,都是當下最為關鍵的使命,互為關聯,互為影響、互為促進,在實踐中,既需要戰術正確,也需要戰略正確,既需要政治正確,也需要市場正確。
能夠把這些變化融為對中匯人壽未來發展的驅動力,這就成為新一屆管理層的新使命。
2024償付能力掃描:化險關鍵期,“誰”把7家險企“拖下水”?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保“開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年首張罰單:三家金融機構均被罰超千萬,兩家險企“中彩”
10家險企“打頭陣”!拿到投資黃金“入場券”,意味著什么?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