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瑩
編輯:李亞
來源:險企高參
兩大壽險巨頭聯手設立的私募基金離落地又更進一步!
近日,新華保險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關于申請投資試點基金的議案》,該議案明確投資范圍大致分為上市公司股票、現金管理類投資品種兩大類。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11月底與中國人壽共同發起設立私募證基金后,新華保險又于今年1月宣布和中金資本攜手設立100億基金,其目的是為了投資不動產。
受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以及資本市場波動的影響,險資入市已經成為金融界備受關注的話題。為推動險資積極入市,監管頻頻發文鼓勵險企投資長期資金。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有助于緩解險資缺少長期資產匹配其長期負債痛點問題。
投資范圍涉上市公司股票、現金管理類投資品種,新華保險:將選擇大市值、流動性好的優質上市公司
2月27日,新華保險召開2024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關于申請投資試點基金的議案。
根據股東大會最新通過的議案,該基金存續期限為10年,可變更,投資范圍大致分兩類。一是上市公司股票,投資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連續競價、認購非公開發行股票(A股)/配售(港股)、配股(A股)/供股(港股)、與單一或組合交易對手間的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可轉債優先配售、轉融通證券出借等。二是貨幣市場基金、銀行存款、國債逆回購等現金管理類投資品種。
股票投資方面,基金將選擇具有較大市值、流動性好及較高市場影響力的優質上市公司。
另外,該議案在中國人壽被稱為“匯智項目”,已于去年12月15日在臨時股東大會上獲得通過。
此前該私募基金公司就已在業內掀起波瀾。2023年11月,新華保險與中國人壽同日發布公告稱,擬分別出資250億元共同發起設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有限公司,由各自的控股子公司國壽資產和新華資產分別出資500萬元共同發起設立基金管理人公司,擔任上述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公司的管理人。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披露的信息顯示,1月8日,國豐興華(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完成了登記備案。國豐興華(北京)私募成立于2023年12月22日,由新華資產和國壽資產分別出資500萬元共同設立,目前擁有全職員工8人。
其中兩人來自中國人壽,一人來自新華保險。國豐興華(北京)私募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為楊琳,目前還是國壽資產權益投資部總經理;總經理為新華資產副總經理李杰;合規風控負責人、信息填報負責人為張振,他此前為國壽資產創新投資事業部SVP(高級副總裁)。
攜手中金百億“押注”不動產,
去年投資收益、利潤雙下滑
在與中國人壽共同發起設立私募證基金后,新華保險又于今年1月宣布與中金資本共同設立100億基金,其目的是為了投資不動產。
具體來看,根據有限合伙協議,基金的規模為100億元,公司(作為有限合伙人)擬認購99.99億元,中金資本(作為普通合伙人)擬認購100萬元。上述有限合伙協議的投資策略為,以股權及適用法律允許的其他方式,直接或間接地主要投向持有型不動產項目資產的被投資企業,為合伙人實現投資回報。
新華保險表示,公司作為有限合伙人參與設立基金,主要借助專業機構投資優勢,通過專業化投資管理團隊,拓展投資渠道,挖掘投資機會,多元化管理資產,符合公司業務發展需求及股東利益。設立基金不會影響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不會對公司正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不存在損害公司及全體股東利益的情況。
新華保險兩次設立基金的目的有所不同:和中國人壽共同設立的是私募基金公司,其意愿在于長期投資優質上市公司。而與中金資本設立是以股權及適用法律允許的其他方式,直接或間接地主要投向持有型不動產項目資產的被投資企業,為合伙人實現投資回報的基金公司。
兩大壽險巨頭雙雙設立基金私募公司,業內人士認為,通過基金私募公司進行投資,可以緩解新會計準則帶來的利潤波動。
自2023年以來,保險業的財報編制開始實施新的金融工具準則,新金融工具準則下險企利潤波動。去年前三季度,新華保險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95.42億元,同比下降15.5%;中國人壽實現凈利潤5300萬元,同比下降99.1%。此外,新華保險和中國人壽去年前三季度總投資收益率分別為2.3%、2.81%。過去10年,中國保險行業財務收益率平均為5.3%。
政策加碼引導險資入市,
旨在緩解險企長期負債痛點
作為資本市場的長期投資者,去年下半年以來,監管不斷優化政策,試圖引導更多險資入市。
海通國際證券在研報中指出,新華保險和中國人壽的合作或正是旨在響應監管號召,支持資本市場穩健發展。
去年8月,中國證監會召開機構投資者座談會,指出在國內經濟轉型升級、金融市場改革深入推進、長期利率中樞下移的新形勢下,養老金、保險資金和銀行理財資金等中長期資金加快發展權益投資正當其時。
9月,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的通知》,通過調低部分風險因子等措施,鼓勵保險公司將資金更多地用于長期投資。
10月,財政部發布《關于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的通知》,明確將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經營效益類績效評價指標“凈資產收益率”由當年度考核調整為“3年周期+當年度”相結合的考核方式。
業內人士認為,險資入市有助于緩解險企缺少長期資產匹配其長期負債痛點問題,提升其投資二級市場的穩定性和積極性,同時使其能夠從長期經濟增長視角配置權益資產,發揮久期長、穩定性高的特點,實現對實體經濟更有力的支撐和推動。
重磅獨家!瑞眾人壽首次公開公司治理概要:披露董監高簡歷、股東會議信息等;9名高管來自國壽,去年保費2368億元
重磅!又現四大保險央企總裁互送:繼趙鵬之后,52歲人保第一副總裁李祝用履新國壽黨委副書記
“難兄難弟”各虧17億!十家“銀行系”險企2024成績揭榜:合計凈利99.4億,新會計準則影響深遠…
時隔七月,57歲“老國壽”趙國棟正式任瑞眾人壽董事長!人事版圖重塑,去年前11月保費2268億;今年定下七項重點工作
綜合成本率高達264.3%!63歲平安女將霍建梅挑大梁,能否破題前海財險虧損怪圈?!
60家非上市人身險保司2024業績揭曉:財信人壽虧損3.7億,六家銀行系險企入圍利潤top10!泰康、中郵保險業務收入超千億
管理層多為"80后",董事長、總經理去年齊換;東方嘉富人壽的“前世今生”…
保險人春節朋友圈“營業”指南|春節特別策劃
保險人的春節“職業病”|春節特別策劃
重磅!新增保費30%投資A股,千億資金或將入市;推動中長期險資入市方案出爐,保司接下來怎么干?…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