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3年2月6日香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已滿一周年。全面通關的恢復,除了帶動兩地居民旅游消費外,也助燃了內地居民赴港投保的熱情。
2月20日,據相關媒體報道,香港保監局預告的2023年保險業數據顯示,內地訪客投保的個人人壽保險新造保費約達590億元(港元,下同),同比大漲超27倍。
內地居民赴港投保熱情重燃,除了受全面通關政策恢復的影響,以及三年疫情壓制的需求反彈外,也與香港儲蓄險預期收益率相對較高的優勢不無關系。有供職香港險企的保險代理人告訴『A智慧保』,目前香港保險頭部公司的中期儲蓄險產品利率大約在4%—5%,長期在7%左右。中小型公司的儲蓄險產品收益還會更高一點。
那么,落眼2024年,在通關常態化以及前期投保需求釋放后,內地居民赴港投保的熱情還會延續嗎?
PART 01
同比飆升逾27倍
全面通關促需求升溫
香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后,內地居民赴港投保的動態一直頗受市場關注。2月20日,據相關媒體報道,2023年全年,內地訪客赴港投保的個人人壽保險新造保單保費約達590億元,相較2022年約21億元的保費收入,同比飆升逾27倍,超越了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且僅次于2016年727億元的記錄高峰。
其實,內地居民赴港投保回溫,早在全面通關恢復不久后就已顯現。據香港保監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內地訪客的新造業務保費恢復至96億元,同比增長2686.4%,相當于個人業務總額的20.5%。
另據香港保監局公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香港保險業數據,內地訪客的新造業務保費前三季度相關保費已達到468億元,或占個人業務總額的32%。
“新造保單保費強勁增長主要是過去幾年累積的需求得到釋放。”對于不俗的保費增速,香港保險業監管局行政總監張云正如是解釋稱。張云正進一步指出,過去幾年,防疫措施令香港與內地通關受到限制,2021年內地訪客個人人壽保險新造保單保費下跌至僅有7億元,2022年也只有21億元,去年恢復通關,內地訪客來港投保顯著反彈。
這一說法有跡可循。據香港入境事務處披露數據,2023年內地訪客入境人次約2676萬,較2022年上升70倍。香港旅游發展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訪港旅客初步數字為3400萬人次;全年以內地旅客占比最高,達到近八成。顯然,“去香港旅游的同時買上一份港式保單”成為不少內地居民的選擇。
此外,內地居民赴港投保回溫也助力香港保險公司業績增長。友邦保險發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友邦保險香港業務的新業務價值較2022年第三季再次增長。雖然本地業務相對上一年的強勁基數稍有回落,但中國內地旅客的銷售持續強勁增長,約占友邦保險香港業務第三季新業務價值的一半,與2023年上半年的水平相近。
PART 02
高息環境下
儲蓄險成投保“最愛”
與前幾年內地居民赴港投保偏愛保障型產品不同的是,這一波赴港投保熱潮中,儲蓄險擔當“C位”。
張云正指出,過去內地訪客投保產品中,保障型保險占到60%,儲蓄型保險占40%,去年則相反,儲蓄型及保障型分別占比60%及40%。2023年前三季香港保險業數據顯示,內地訪客購買的保單中約97%是以非整付方式支付(即非一筆支付),終身壽險、危疾及醫療保險分別占到已發出保單份額的54%、35%和4%。
在張云正看來,這種情況可以理解,因為中美利率背馳,以及人民幣兌美元一度跌至7.3水平,增加了內地訪客來港購買美元保單的誘因。
中信建投相關研報也指出,香港地區分紅儲蓄險產品具有適配性高、收益率高、功能性強等優勢,具有較強的產品競爭力。收益率方面,香港地區分紅儲蓄險產品的中長期預期收益率可達年化6%左右水平,且近年分紅實現率均接近100%。
不僅如此,2023年為了增強產品吸引力,不少香港險企還面向內地客戶推出優惠活動。
譬如,此前某保險公司的終身壽險產品,推出了多元貨幣計劃并進行限時優惠,活動宣傳稱,以3年供款年期繳付保費,可享受高達11%的保費回贈;以5年供款年期繳付保費,可享受高達23%的保費回贈及每年4%的保證特惠利率。香港宏利保險的某保障計劃顯示,提前繳付高達2年保費將享有每年6%的保證利息。
上述就職于香港險企的代理人也告訴『A智慧保』,2023年內地儲蓄型保險預定利率的下調,也促使消費者為追求更高收益而投保香港保單。
除了港式儲蓄險備受青睞外,保費融資業務也廣受關注。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內地客戶的新造業務中約25%涉及保費融資。近年保費融資在香港金融市場上備受青睞,其主要是指客戶從金融機構借入資金用于保單購買,同時該保單被視作抵押品。當保單回報高于貸款利息的成本時,客戶除了享有保險的保障外,還可以賺取息差。
不過,在香港金融市場高息環境下,保費融資的風險也不容忽視。香港保監局長期業務部主管呂愈國近期發布的文章就指出,保費融資是一把雙刃劍,在過往低息環境下,投保人希望透過保費融資賺取保險產品與貸款當中的息差,借助杠桿效應加大保單回報,然而此舉會同時加大風險及可能損失。現時利率高企,保費融資的償債成本隨之上升,加之市面上以融資方式購買的多為分紅保險產品,該類保單收益受到保險公司投資表現影響,并非保證且回本期較長,令保費融資的風險驟增。
“市場走勢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有的投保人可能認為目前利率已經見頂并將逐步回調,正考慮使用保費融資;亦有投保人可能擔心高息仍將持續或保單回報不及預期,打算終止現有保單。保監局借此機會,再次提醒投保人,使用保費融資,投保前后均應充分考慮,作出明智決策。”呂愈國建議道。
另有數據顯示,香港整體新造保費中,保費融資業務占比已由2022年的43%,下跌至2023年的21%,2023年第四季度更跌至多年來單季最低水平的9%,反映出投保人在高息環境下對保費融資態度審慎。2023年保費融資活動已明顯放緩。張云正指出,最重要是要讓客戶清晰知道保費融資的情況,該局有在探討如何能向內地訪客提供適當資訊。
PART 03
新單保費回落
市場需求仍可觀
過去一年,全面通關的恢復、客戶需求的釋放,以及兩地市場利率差異的存在,推動了香港保險市場內地訪客新單保費大增,但通關常態化下,投保熱情能否持續,市場需求是否穩定?同樣受到業界關注,也牽動著內地市場的敏感神經。
張云正提及,雖然2023年首兩季度內地訪客來港投保大幅飆升,但去年第三季及第四季按季已出現回落,第三季的新造保單保費按季下跌逾32%,第四季繼續向下,只是降幅比第三季小,相信是期內人民幣回升所致。
不過,展望2024年內地訪客來港投保的情況,他指出仍有自然需求,只是難以估計能否達到去年590億元的規模,若中美利率及匯率走勢在目前水平無大幅波動,達到400億元至500億元并非難事。
“自我感覺現在內地來港投保的需求還是挺大的,我春節都沒休息,我們工作群里天天都有大單。畢竟香港的重疾險、儲蓄險都是有優勢的,尤其是內地儲蓄險預定利率調低,加上房地產不景氣等情況,仍將吸引內地居民配置港式保單。”前述保險代理人坦言。
除了保險保障、資產配置需求外,對于赴港投保的內地居民來說,保單管理、續保及索賠服務也尤為關鍵,擔心“錢出去容易回來難”的消費者不在少數。
值得期待的是,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政策下,內地與香港保險市場也在加速互聯互通。2020年4月,央行、原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外管局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共提到保險30次,包括完善保險業務跨境收支管理和服務;擴大保險業開放,支持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設立外資控股的人身險公司;研究在內地與香港、澳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協議框架下支持香港、澳門保險業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設立保險售后服務中心等。
對于保險售后服務中心的建設進程,2023年12月,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在南沙和前海設立保險售后服務中心的籌備工作已進入最后階段。
日前,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在對全國政協委員王思東的提案答復中也透露,正在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建設工作。前期,金融監管總局已組織專門力量,開展實地調研,多次征求并聽取相關意見,研究形成工作方案。金融監管總局表示,將加快推進相關工作,爭取保險服務中心早日落地,為合法持有港澳人身險保單的大灣區內地居民提供售后服務。
信達證券發布的相關研究報告分析稱,隨著大灣區保險業“互聯互通”的進一步發展,香港保險售后服務中心有望加速落地,從而有望進一步提升內地居民赴香港購買保險的體驗感,更好地解決理賠后顧之憂,同時有望為香港保險業帶來更多增量。
綜上來看,盡管內地訪客新單保費出現季度回落,但在香港保險產品優勢仍存,粵港澳大灣區保險市場加強互聯互通的背景下,內地居民赴港投保的需求或將有望進一步釋放。
那么,如此一來,是否會對內地市場未來的發展形成一定的壓力?
周評|從“雙11”到保險“開門紅”,正在告別“大進大出”式消費
保險業多位高管失聯,找尋背后的那些蛛絲馬跡!
玖亓周評|10萬億化債!財政刺激救短期,最終化債靠發展
時隔三年半,水滴擬赴港再上市!內情主導,還是外因倒逼?
探求專業養老險公司致力成為經營第三支柱“頭部”的方法論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險資,最近盯上哪些新“標的”?
玖亓周評|險企三季報的“高光”和波動
五大上市險企盈利暴增!“規模+盈利”能否可持續,半喜半憂!
玖亓周評|從比亞迪到小米,新能源車險會“變天”嗎?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財險:折射國家態度、外資雄心、中資戰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