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契銳評
不折騰,是近一年來管理學界和咨詢機構給出的高頻建議。
但所有理論建議都是遲于現實的。
前幾天一位朋友發來一份他們團隊的加班時長統計表,18個人的團隊,平均加班時長720個小時,最長的1400小時,最少的270個小時。其中,加班時長最少的這位同學是今年剛畢業的校招生,985碩士。
交出這份加班時長成績單的是行業排名居前的大中型險企的中臺部門,加班時長最長的同學毫無疑問地拿到了部門優秀,而排名墊底的同學則已被納入優化名單。
當然,這或許只是行業面對下行趨勢時的自然應激反應。
2023年,盡管從全年行業成績單看,表現并不差,近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給出的數據是截止2023年末,保險公司總資產29.96萬億元,同比增長10.4%,而從目前各媒體發布的消息看,全年產壽險整體業績較為樂觀。
但從實際看,產壽險卻均面對著階段性難題。產險車險獨大局面難有根本性變化,除老三家、外資等少數公司外,綜合成本率仍居高不下,渠道以及查勘定損理賠等老問題亦未有實質性轉變,且與國民經濟高度同頻的責任險、農險等也未能實現明顯突破;而壽險業則借助上半年的預定利率下調和下半年報行合一啟動等動作攬收了一波保費,穩住了基本盤且實現了相對樂觀的上漲,只是可穩定大盤的個險則盡顯頹勢,舉績人力、人活以及代理人數量均呈快速下行趨勢;與負債端相比,投資端顯然更為艱難。
預期和信心是典型的一體兩面,預期下行時,信心自然會受到影響,而一旦信心不足,標準的動作或許只能是折騰了。
就行業而言,這種折騰基本上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折騰人,二是折騰事。
就折騰人來說,不管是業績不好,還是經營形勢不好,抑或是未來預期不好,都會反映在人身上,高管認為是中層干部不能理解公司經營戰略,中層干部認為是員工偷懶不干活,反之,員工則認為是高管無能。
但在基本的職場規則面前,變本加厲地管控員工則成為常態——早請示,晚匯報,卷PPT,卷加班,更有甚者,全體起立,重新排隊隊,借機吃果果……管理層寄望于通過強化管理來擺脫業務下行的焦慮,試圖通過行政上的管控,去解決業務上的問題,進而實現或公或私的目標。
但事實上,管理是解決不了經營上的問題的,過度管理反而會讓組織陷入內耗,失去戰斗力,反之,越是艱難時刻,越需凝聚人心。
比如,近年來,網民們的“夢中情司”,不再是大廠、不再是金融,而是一家傳統的商業公司——胖東來,其被熱捧當然離不開“上最少的班、拿當地最高的工資”的現實福利,但更離不開的是其把員工當成人,當成家人的企業文化。
胖東來再次印證了儒商文化的威力,企業的成功和員工的成功是可以并行的。但與此同時,亦有無數的案例印證著管理導致的敗局。
一如任正非所言:做不成事不要老折騰組織,不要以為一折騰就靈。
再看折騰事,大到公司戰略,小到一個基礎問題優化,都可以搞得風生水起,但近年來在折騰事上最典型的非“科技”莫屬。
前些年,“保險+科技”是行業當之無愧的主流,在傳統直保公司全面實施技術改造的同時,一批保險科技公司亦隨之興起。但從結果看,直保公司花重金打造的高科技系統多不了了之,而保險科技公司則基本都成為實質上的中介機構,從行業宣傳看,近幾年,科技多已不再被提及。
但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高科技之名重塑管理系統、業務流程等動作卻在業務下行周期再次興起。
當然,保險科技只是一列,其他情形五花八門、數不勝數,或許是病急亂投醫,在向好維艱的當下,越來越多的公司失去了專注保險主業的定力,似乎只有折騰才能刷出存在感。
盡管今天還不能看到折騰的最終結果,但大致可以預判的是——錢折騰沒了,人折騰疲了,高管拿錢走了,股東急了。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越是困難時刻,越需經營人心,以尊重激發員工的內生動力和價值,而絕不是去折騰人(從本質上看,折騰事也就是折騰人)。
不折騰,是最高的智慧和善政。
2024,但愿保險人都可以不折騰。
保險業能不能出現“曉華姐”
現實小而全,理想小而美,中小財險公司出路何在
舉國關注之下,保險業能答對養老這道題嗎?
從宏觀視角看開門紅發力點
上市險企三季報集體爆紅,分紅險大賣更添信心
拒收商保病人,傷害的到底是誰?
小米車險能否熬過車險“報行不合一”周期?
高端養老社區或將迎來黃金二十年
《保險法》修訂猜想
看見國有大型金融機構的信心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