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保險公司的前同事讓我幫他招一個業務內勤,不是公司正式編制的,是他個人招的助理性質的。
要求是不要對薪資要求太高的,一個月大概四五千元。
承諾的是以后業務做大了,可以給一個編制,這個正式編制是以后可以和保險公司簽合同。
我開玩笑,你是pua人家嗎?這都十幾年前的套路了。你這個編制也不是什么公務員編和事業編的,就是個企業的用工合同而已。
畫大餅也要畫得像一點。
朋友在酒桌上聊天,聊到一個話題,就是大家感覺現在好多行業的姑娘們的平均顏值有下架,比如餐飲、銀行和保險公司等等。
甚至包括空姐。
這在經濟上叫“美女指數”,就是收入高的前景好的行業美女集中度較高,反之則是美女集中度較低(這里沒有批評行業顏值的意思)。
四五千元的收入,其實就是二十年前剛入行時的內勤標準,這類崗位包括業管(前臺出單算價)、銷管(核算費用)和理賠(接收材料)等崗位。
那時候的房價大概是現在的五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一左右,也沒有互聯網公司碼農的高薪刺激,年輕的小姑娘,在金融單位,在繁榮的CBD上,看起來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但現在不一樣了,當年的那些內勤能換工作的都換工作了,能換行業的也都換行業了。沒離職的也有區別,有點想法的,慢慢去維護渠道了,沒想法的,就忠誠在自己的崗位上了。
剩下的都是一些本地土著,經濟上沒多少大的擔憂,家里還能幫襯一些,就這樣從小李小鄭熬成了李姐鄭姐。
她們見證了行業和公司的諸多變化,出公司第一單交強險保單、公司理賠體制改革、新公司成立很多人跳槽、費改學習、電子保單、各種明察暗訪……
唯獨待遇被塵封在二十年前。
再跳意義也不大了,大的公司進不去,好的崗位都要硬件和資源的,小的公司也不愿意去,都差不多,再說了最近幾年小公司穩定度很差。
也不會迷信跟哪個領導走了,領導還不如自己穩定呢。
換行業,是真沒那么大的勇氣,無它,唯手熟耳。
偶爾,會有一些儀式感的東西,比如長期貢獻獎之類的,當廣告一樣被領導發發朋友圈。
貴為金融行業,基層員工的收入為什么這么低?
在改革前說是為了沖業務,把費用都投放到市場了,要控制人力成本。
在改革后說是怕虧損,同樣的是需要控制人力成本。
年年都說要虧損,實際情況是近幾年車均保費下跌了30%左右,行業的綜合成本率還是低于100%的,這行業就像海綿,擠擠總是有水的,但是外面行業發展帶來的壓力擠出的水和基層沒有多大關系。
春風不度玉門關。
有一個市場排名前三的公司的四級機構,去年3000萬的保費居然有500萬的利潤,但是這個跟基層人員的關系不大,機構總應該收成不錯。
抓大放小一直是這個行業的文化,誰上了誰下了,誰跳槽了,誰成功挖到誰了,都是大家關注的重點。
很少有人考慮到團隊的作用。
無非是政策好,關系好,就會有業績。細致的管理和人文關懷是極少的。
領導一開心,今年賺得多了,“那誰誰誰,拿點發票來報銷”。
有一些中介的人很不適宜主體公司的做事風格,周末沒人值班,工作日中午,大家把燈一關趴著午休。
我說你也別怪人家,一個月才多少收入呀。
壟斷行業,就是有高額的利潤,極好的福利,體面的社會地位。
充分競爭的市場,就是全員上陣,集體拼搏。
既是壟斷又是紅海市場的產險行業把兩個缺點結合起來了,收入低,不注重激勵基層工作人員。
這個行業,常常遺世獨立。
攜程的車行保障服務到底是不是車險呀?
往往沒想到,財險公司流行的團建居然是……
對于財險業務員來說,區分車險非車險沒有任何意義
“老三家”賺得盆滿缽滿,“車險限速”幫了大忙
“砍掉”基層機構的大腦,對中小財險公司來說是明智的嗎?
財險行業:不怕公司規模小,就怕公司太官僚
EA門店能拯救中小公司車險嗎?
在銷售物業管理責任險時,業務員要注意這個細節
為了躲避“垃圾”車險業務,財險公司閉門謝客
唉!鉆保險空子賺錢的人不少呀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