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車險都是財險業的基本盤,是大部分財險公司經營的壓艙石。2023年,在出行復蘇、大災肆虐、費用競爭抬頭、二次綜改來臨的綜合影響下,車險市場交出了一份怎樣的成績單,各家險企經營境況幾何,備受市場關注。
日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的2023年財產險公司經營情況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末,財產保險公司經營的機動車輛險業務同比增長5.64%,小幅超過全年GDP增速。這反映出,2023年車險業務依然保持著穩健增長的態勢。
然而,盡管車險保費增速向好,但2023年險企想要實現承保盈利卻并不容易。據『A智慧?!猾@取的行業交流數據,2023年車險行業實現承保利潤90.35億元,較上一年降幅達到近六成。全部經營車險的64家行業主體中,僅有16家實現了承保盈利。
從競爭格局來看,馬太效應、強者恒強的局面未變,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利潤都向行業巨頭高度集中,財險“老三家”貢獻了近七成的市場業務份額,以及超出整個行業的承保利潤。這折射出中小險企經營車險業務的空間進一步收窄。不過,夾縫中也不乏突圍者,部分財險機構憑借自身資源稟賦,積極布局新能源車險業務,推動車險保費實現較快增長。
強者恒強格局未改
夾縫中不乏突圍者
隨著近日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保險業經營數據,2023年車險市場經營情況大致揭曉。數據顯示,2023年財產險公司經營的機動車輛保險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8673億元,較上一年增加463億元,同比增長5.64%。作為財險業的基本盤,車險市場保費實現平穩增長令人欣慰。
“今年以來國家層面推動擴大汽車消費的政策指引頻出,新車銷售趨勢總體向好,帶動車險業務穩健增長?!睂τ谲囯U保費增速穩健的原因,有行業內部人士分析稱。
據乘聯會最新零售銷量數據統計,2023年12月國內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達235.3萬輛,同比增長8.5%,環比增長13.1%;2023年,國內乘用車累計零售量為2169.9萬輛,同比增長5.6%。
若將視角從宏觀轉向微觀不難發現,車險市場強者恒強的格局并未改變。據行業交流數據,財險“老三家”,即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和太保產險2023年合計實現車險保費收入6029億元,占據全市場近七成的份額。保費增速上,財險“老三家”亦表現平穩,人保財險和太保產險的車險保費增速均超過5%,平安財險車險保費增速更是超6%。
值得關注的是,在車險市場競爭壓力較大的背景下,仍有一些中小主體在夾縫中實現突圍,2023年車險保費增速可觀。如兩家互聯網財險公司泰康在線和眾安財險,其車險業務保費增速分別為35.29%和29.55%。
此外,兩家擁有互聯網股東背景的險企車險業務亦表現不俗。如騰訊入股的三星財險2023年車險保費增速達到25.08%;滴滴出行入股的現代財險,2023年車險保費增速達到49.63%。
還有部分擁有車企股東背景的險企也在默默發力。如廣汽集團控股的眾誠保險,2023年車險保費增速為31.79%;吉利控股集團入股的合眾財險,車險保費增速也達到30.91%。
對于部分中小險企車險業務逆勢突圍的原因,有專業人士指出,一方面或源于這些險企加速發力新能源車險業務,借此實現彎道超車;另一方面也與部分財險公司加強數字化、科技能力,在細分業務上形成錯位競爭優勢有關。
費用競爭疊加賠付增長
車險承保利潤大降
盡管2023年車險保費規模保持穩健增長,但卻不得不面對承保利潤同比大降的現實。
行業交流數據顯示,2023 年車險行業實現承保利潤 90.35億元,比上一年減少了128.28億元,降幅達到 58.67%。在經營車險的64家行業主體中,僅有16家實現承保盈利。也就是說,有四分之三的險企車險業務承保虧損。
首先看財險“老三家”,2023年車險業務合計實現承保利潤128.39億元,同比下降42.39%。但即便財險“老三家”車險業務承保利潤普降,仍貢獻了超出整個行業的承保盈利。而車險業務承保虧損的險企中,有15家虧損超過1億元。
剖析車險業務承保利潤大降背后的原因,在業內人士看來,這與2023年車輛出行恢復常態化疊加氣候災害影響,推動車險賠付率走高不無關系。此外,新能源車險賠付率居高不下也構成一定影響。
數據顯示,從 2022年初到2023年底兩個完整經營年度的行業綜合賠付率來看,在2022年末見底后呈V字反彈,2023年下半年已高于24個月平均線,綜合賠付率超過70%。
除了賠付率走高外,2023年隨著車險二次綜改正式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險企定價自主權擴大,手續費惡性競爭現象再次顯現,這也導致行業綜合費用率抬升。數據顯示,從2022年初到2023年底兩個完整經營年度的行業綜合費用率來看,2023年全年高于 224個月平均線,說明行業主體間費用導向的市場競爭開始恢復。
為遏制車險手續費惡性競爭現象,2023年6月,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發《關于規范車險市場秩序有關事項的通知》,引導保險公司合規審慎經營。文件從五大方面著手規范車險市場秩序,包括嚴禁險企盲目拼規模、搶份額,要求險企不得偏離精算定價基礎,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車險產品。此外,文件強調各銀保監局要持續做好車險市場動態監測,重點關注轄內各機構的費用水平,強化對車險費率執行情況的監管。
緊接著2023年9月,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又下發了《關于加強車險費用管理的通知》,劍指車險費用問題?!锻ㄖ诽岢鰢栏褴囯U費用管理,據實列支各項經營管理費用,不得套取手續費;強化手續費核算管控,堅持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如實記入“手續費支出”科目;及時做好費用入賬,不得無故拖延或者提前將費用核算入賬;加強中介業務管控,不得通過中介變相支付車險手續費等。
顯然,從承保利潤的結果導向來看,以較高手續費搶占市場份額,打價格戰的方式經營車險業務終究是飲鴆止渴,導致盈利空間不斷收窄。為此,不少業內人士也發出倡議,要珍惜來之不易的承保盈利局面,共同維護好行業市場秩序。
新能源車險挑戰仍存
直面破題乃大勢所趨
2023年已然收官,2024年車險市場發展走勢幾何,承保利潤會否改善,更受市場關注。
落眼2024年車險市場,招商證券近期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車險綜改實施 三年多以來,“降價、增保、提質”的階段性目標已全面達成,2023年11月底八大頭部財險公司簽署了《車險合規經營自律公約》,主動規范市場秩序,嚴控手續費。預計隨著監管政策與行業自律約束的加強,2024年車險市場競爭格局有望進一步優化,穩健合規經營的頭部險企有望憑借規模、品牌、渠道、數據等優勢,承保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
與此同時,汽車消費作為我國消費結構升級的最重要一環,在穩增長、促消費政策的引導下,需求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2024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預測峰會預計,未來中國汽車市場將進入3000萬輛級別的新階段,由此車險保費也有望同步實現穩健增長。
其實,說到汽車消費對車險業務的影響,近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迅猛發展,也助推了新能源車險成為財險公司新的增長極。但面對新能源汽車居高不下的出險率、賠付率,險企對新能源車險的經營策略開始分化,甚至出現拒保、拖延承保的現象。
對此現象,站在維護保險消費者權益的角度,近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財產保險監管司向財險公司特別下發《關于切實做好新能源車險承保工作的通知》,要求財險公司對新能源車交強險不得拒保,商業險愿保盡保,不得在核保政策、系統管控等方面對特定的新能源車型采取“一刀切”等不合理的限制承保措施。大型財險公司要發揮行業頭雁作用,履行社會責任,積極承保新能源車商業保險。
面對監管政策要求以及消費者的保障需求,如何經營好新能源車險,成為擺在行業主體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在近日由A智慧保與新時代保險研究院聯合舉辦的“2023年度中國保險鼎峰50人論壇暨第四屆中國保險鼎峰108將盛典”上,茶道燕梳創始人兼CEO、原天平車險總裁、久隆保險原總經理謝躍直言,新能源車險是車險的終極之戰。
謝躍指出,從國家層面看,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已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從監管角度看,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部署的“五篇大文章”中,很多層面都與新能源車險相關聯,新能源車險的重要性、機遇性不言而喻。
對于如何應對新能源車險業務存在的挑戰,謝躍認為,財險業可以從以下方面探索,如行業協會可成立新能源車險專業委員會,聚焦新能源車險;專屬條款迅速迭代、打開費率上升空間;監管重視新能源車險問題,爭取相關部門給予財稅支持等。
顯然,包括新能源車險業務在內,車險市場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路途上,還有很多艱難險阻,這背后需要險企堅定長遠戰略,摒棄粗放式經營模式,走精細化、專業化道路;需要行業合力共建,圍繞新能源車險等關鍵卡點、堵點,攻堅破局。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保“開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年首張罰單:三家金融機構均被罰超千萬,兩家險企“中彩”
10家險企“打頭陣”!拿到投資黃金“入場券”,意味著什么?
2024非上市人身險企大賺247億!17家何以虧損“拖后腿”?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