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契銳評
保險業的利潤來源是三差,即費差、利差和死差。
在保險業跑馬圈地,規模至上,一路狂奔的二十年間,三差似乎都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
在此背景下,行業不斷回歸保險保障初心與本源,通過接管等方式不斷出清風險。
而為了壓實防風險的堤壩,近兩年來,三差的整治更為集中:
公司層面,在市場行情下行周期內,持續降本,嚴格控制費差,以應對可能的寒冬;行業層面,則通過系列考核指標來倒逼公司打好費差攻堅戰。
至于死差,行業層面,人身險第四套生命表呼之欲出,更適應當下人口結構趨勢的生命表,將進一步提升壽險產品的死差收益。
當然,更為關鍵的是,行業對利差的關注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繼人身險預定利率下調至3%之后,萬能險結算利率亦將下行,行業對利差損的防范預期不斷調升。
如從這個視角看,保險業無疑仍是一個尚未長大的小寶寶,父母等長輩總是擔心其沒有自行應對風險的能力,從吃穿住用行到結婚生子,都一一關照。
但從全球壽險業的發展歷程以及保險業特有的性質看,其最核心的競爭力就在于具備可穿越周期的能力。
觀察美國、澳洲等市場發展趨勢,其保險業在過往幾次大周期中并未能體現出優于其他金融產品的穿越周期能力,因而呈現出快速衰落的趨勢。
市場的終歸要由市場決定。畢竟,大浪淘沙中剩下的才更具英雄本色。
當然,從我國實際情形看,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最核心的體制優勢,基于此,我們更傾向于通過保護市場主體來保護消費者權益。
由此可見,強制性下調收益,不僅是對利差損風險的防范,更是希望以時間換空間,避免壽險業急速硬著陸。
換一個視角,如果壽險的下行趨勢注定不可避免,那財險業是否可以在逆周期中撐起大局則是關鍵。
這或許也正是巴菲特鐘情于財險的一個原因。
保險業能不能出現“曉華姐”
現實小而全,理想小而美,中小財險公司出路何在
舉國關注之下,保險業能答對養老這道題嗎?
從宏觀視角看開門紅發力點
上市險企三季報集體爆紅,分紅險大賣更添信心
拒收商保病人,傷害的到底是誰?
小米車險能否熬過車險“報行不合一”周期?
高端養老社區或將迎來黃金二十年
《保險法》修訂猜想
看見國有大型金融機構的信心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