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銀行存款理財和普通型、分紅型壽險產品之后,“降息”的風吹到了萬能險身上。
據媒體報道,近期多家險企接到監管部門窗口指導,從今年1月起,萬能險結算年化利率不超過4%,到今年6月應進一步壓降,或將視情況分為3.8%和3.5%兩個上限檔位。
這是繼2020年萬能險結算利率告別5%時代后,又一次下調“天花板”,可在險資配置承壓背景下給險企更多喘息的空間,進一步降低負債成本,防范利差損風險。從近年監管指導連貫看下來,規范險企產品設計和營銷、引導長期投資之意也十分明確,同時引導行業從資產和負債兩端強化質量管理。
事實上,曾一度風光無限、扮演險資舉牌“彈藥庫”角色的萬能險,近年在監管規范和市場利率下行的大環境下已逐漸回歸理性。眼下誰的利率還“超標”?曾經的萬能險“大戶”現今如何,又給我們留下哪些啟示?
萬能險利率繼續“坐滑梯”
誰還在高位?
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降息潮”席卷銀行保險業:銀行存款利率三連降、3年定期存款掛牌利率降至2%以內,增額終身壽險預定利率從3.5%切換至3%。進入2024年,即便在“開門紅”時期,降息步伐仍未停止,中小銀行跟進下調存款利率,保險這一邊則是萬能險利率“坐滑梯”,將告別4%時代。
據多家媒體報道,近期保險公司接到監管部門窗口指導,從今年1月起,萬能險結算年化利率不超過4%,到今年6月應進一步壓降,或將視情況分為3.8%和3.5%兩個上限檔位。
萬能險結算利率降至4%以下有跡可循。去年1月,原銀保監會發布《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險產品信息披露規則》時提出,保險公司演示萬能型保險產品保單利益時,取消“高中低”三檔利率演示,保留最低保證利益演示和萬能結息利益演示兩檔演示產品未來的利益給付,演示利率分別不得高于最低保證利率和4%,自同年6月30日起實施。
將時間進一步拉長來看,萬能險結算利率下降趨勢已延續6、7年。在2017年發行高峰期,萬能險年化結算利率一度高達8%,到2020年前,不少萬能險結算利率仍達5%以上。2020年8月,原銀保監會人身險部約談12家人身險公司總經理及總精算師,要求下調結算利率超過5%的萬能險產品。
在沒有窗口指導“定價”的情況下,受市場利率下行帶動,不少險企也自主地調降了萬能險結算利率。官網萬能險月度結算及歷史價格看到,不少萬能險產品結算利率近年持續下降,2023年降幅尤其突出,部分產品結算利率甚至從“4.5%+”降至2.5%上下,降幅超過2%。從行業平均降幅看,據“13精”數據測算,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市場上1871款萬能險產品結算利率平均值為3.52%,相比2022年年底下降了31個基點。其中,大型險企的平均結算利率為3.8%,中小型險企的平均結算利率為3.47%。
不過,每年歲末都是營銷旺季,為了沖刺“開門紅”,許多銀行保險機構會提高產品利率,尤其短期產品利率,既能“吸金”又不改降息長期趨勢。部分中小銀行的動作尤為明顯,保險公司逆勢加息的不多,但產品利率保持在高位的仍有。據“13精”的統計數據,2023年12月納入統計的922款產品中,有85款產品的結算利率超過4%,占比約一成,這些產品來自長生人壽、匯豐人壽、安聯人壽、友邦人壽、國泰人壽等10余家公司。
官網最新公告發現,多數公司于每月月初公布產品上月收益,去年12月結算率最高的是富德生命人壽的富德生命如意寶A款終身壽險(萬能型)產品,當月結算年化利率為4.8%,該公司有超過10款萬能險產品上月結算年化利率不低于4%,國泰人壽上月結算利率不低于4%的萬能險產業也超過10款。此外,利率始止日為今年1月1日-1月31日的萬能險產品中,還有超過4%利率的,如匯豐人壽的匯豐匯增利B款終身壽險(萬能型),月結算年化利率為4.5%。
曾經的“大戶”現今如何?
多家機構現金流連年承壓
萬能險在幾年前利率高峰、發行高峰時期,一度是行業話題中心,彼時繞不開的一個關鍵詞是“舉牌”。根據券商統計,以生命系、寶能系、恒大系等資本族系為代表,在高峰期舉牌上市公司的規模超過2000億元,而萬能險扮演了險資舉牌“彈藥庫”的角色,這是此后監管升級的一大主要原因。對一些中小險企來說,萬能險保費能快速提升規模,如2015年開業的上海人壽,不到一年規模保費就超過百億,其中約七成由萬能險貢獻。
像上海人壽這樣的昔日萬能險“大戶”并不鮮見,綜合監管和行業多方統計,2016年、2017年前后,萬能險保費占公司規模保費比超50%的險企不下20家,最高的業務占比超過90%,瑞泰人壽、珠江人壽、英大人壽、中華人壽等都是萬能險“大戶”榜單上的常客。還有如原華夏人壽這樣萬能險規模曾超千億的險企,也在“大戶”之列。
但在“償二代”要求下,包括萬能險在內的高現金價值產品資本占用比高于傳統產品,在狂熱發行萬能險的同時,許多公司的償付能力就已預警,之后隨著監管升級、發行放緩、退保增加等,不少公司連續多年承受現金流壓力。
以瑞泰人壽為例,2017年四季度時,公司整體凈現金流出現資金缺口,主要就是因為“萬能賬戶預期到期資產和利息收入現金流入不足以彌補萬能賬戶退保現金流出及償還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所產生的現金流”,直到2020年,萬能險退保業務造成的現金流壓力才同比呈現一定程度的緩解。
另外從“保戶儲金及投資款”的增長來看,多家險企在財報中稱,萬能險收到的規模保費不確認為保費收入,作為負債在“保戶儲金及投資款”中列示。瑞泰人壽保戶儲金及投資款在2017年至2021年連續下降,規模從62.68億元降至16.28億元,2022年重回正增長,為21.49億元。
承受現金流壓力的不止瑞泰人壽一家。例如據“13精”統計,2021年,69家公司萬能險產品現金流支出收入比加權均值為42.4%,最大值高達1224%,比值超100%的有9家公司,表明這9家公司的萬能險產品現金流“入不敷出”。
萬能險退保趨勢近年仍在持續。值得一提的是,從2022年起,險企每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增加了退保額前三和退保率前三的數據。從多家公司償付能力報告看到,有公司單季度退保額總和接近百億,多以理財類的萬能險、分紅險、兩全險為主。至2023年三季度,萬能險仍占據一些公司退保額前三或退保率前三中的一到兩席。
更有一些險企沒能獨自“善終”。疊加股權違規、產品管理存漏洞等問題,上海人壽多年償付能力不達標,2021年至今已連續三年未披露財報,2022年8月太保壽險以業務指導組身份進駐,幫助上海人壽化險;另一家昔日萬能險“大戶”原華夏人壽,也因償付能力不足在2020年被接管,目前“變身”為瑞眾人壽。
“利差損”何解?
監管“減負”,險企也需提升能力
“巔峰期”的萬能險,被一些保險公司設計成高收益、返錢快的純理財產品并大力推廣,雖其不能與險企風險成因直接畫等號,但無疑曾是許多險企保費快速“進賬”、營造虛假繁榮的工具。
對此,比指導“定價”更早的,是萬能險專項檢查和叫停快速返還類產品。2016年,原保監會對9家公司開展專項檢查,并對發現問題的公司下發監管函,責令公司進行整改;2017年,原保監會發文叫停短期、快速返還類的產品。這些舉動均在引導保險業轉型并優化業務結構,讓萬能險回歸保險保障屬性、發揮資金保值增值功能。
萬能險收入增速自2016年以來已逐步放緩,在許多險企的業務結構中占比也逐年下降。平安人壽、中國人壽、太平人壽、太保壽險、新華保險、泰康人壽、陽光人壽、瑞泰人壽等萬能險規模大或曾經業務占比高的公司2022、2023年半年報,因各家口徑不同,經粗略計算,萬能險收入占比多不超過20%,有的甚至只有不到1%。
對于本次“降息”,業界普遍認為,主要原因是進一步降低險企負債端成本,防范利差損風險加大,此前降低增額終身壽險預定利率就是應對利差損問題打出的“組合拳”之一。
百年保險資管董事長楊峻上個月在第十四屆中國金融發展論壇上談到,對險資而言,通常固收票息和一定的久期策略,基本上能覆蓋負債成本。但現在處于低增長、低通脹、寬貨幣的宏觀環境下,加上短期可能有一定的利率反彈,影響了險資傳統配置策略的有效性。“低利率環境給保險資產配置帶來極大壓力。目前我國傳統險平均資產久期約7年、負債久期約16年,久期缺口較大,放大了利差損,多數中小壽險公司面臨經營虧損壓力。”他表示。
疊加權益市場波動,上市險企投資業績也普遍承壓。2023年前三季度,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總投資收益率均沒有超過3%,中國平安總投資收益率為3.7%。另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披露的數據,2023年三季度,險資年化綜合收益率為3.28%。而與前述三季度末市場上1871款萬能險產品結算利率平均值3.52%相比,險資投資收益低于萬能險結算利率,也意味著從平均值來說,一些公司要“虧本”經營萬能險產品。
因此,對萬能險結算利率適當下調,符合市場變動的總體趨勢,雖然短期內部分險企尤其是部分中小險企的產品吸引力可能會有所削弱,但長期來看有利于引導行業從資產和負債兩端強化質量管理,提升保險公司精算、定價和風控能力。
從境外經驗看,短期利率下行、資本市場波動也是成熟保險市場必經的磨礪。“沒有魔法,沒有訣竅。”有精算師曾指出,美日等國的公司在低利率環境下生存了較長時間,市場利率下行初期,利差縮小難免感覺陣痛,這也倒逼保險公司進行更精細化、科學化的經營管理。
周評|從“雙11”到保險“開門紅”,正在告別“大進大出”式消費
保險業多位高管失聯,找尋背后的那些蛛絲馬跡!
玖亓周評|10萬億化債!財政刺激救短期,最終化債靠發展
時隔三年半,水滴擬赴港再上市!內情主導,還是外因倒逼?
探求專業養老險公司致力成為經營第三支柱“頭部”的方法論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險資,最近盯上哪些新“標的”?
玖亓周評|險企三季報的“高光”和波動
五大上市險企盈利暴增!“規模+盈利”能否可持續,半喜半憂!
玖亓周評|從比亞迪到小米,新能源車險會“變天”嗎?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財險:折射國家態度、外資雄心、中資戰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