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公司監管“落棋”關鍵一步:監管新規“塵埃落定”,撥開養老保險公司前進方向的“迷霧”。
據媒體消息,近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向各地監管局和多家養老險公司印發《養老保險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掇k法》規定,養老險公司可以申請經營以下部分或全部類型業務:
? 具有養老屬性的年金保險、人壽保險,長期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
? 商業養老金
? 養老基金管理
? 保險資金運用
? 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的其他業務
與征求意見稿相比,《辦法》在業務范圍方面將“健康保險”的表述改為“長期健康保險”,并明確業務范圍超出規定的養老險公司應當在3年之內完成變更。這就意味著,未來養老險公司將不得銷售短期健康險。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監管對養老保險公司作出更為明確的規定,部分公司的業務范圍、組織架構、產品結構或將迎來調整。
監管動作頻頻
引導養老險公司聚焦主業
自2004年首家養老險公司成立以來,國內養老保險公司數量已經達到10家。近年來,受多重因素影響,一些養老險公司在業務發展上承接了壽險公司剝離的團險業務,如團體意健險等,以至于非養老業務成了“主營業務”,與養老險公司的專業定位發生嚴重偏離。
2021年12月,原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規范和促進養老保險機構發展的通知》,開始限制養老險公司的保險資管業務和具有理財性質的個人養老保障管理業務,引導養老保險公司回歸主業經營。
今年年初,原中國銀保監會下發《養老保險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要求養老險公司突出專業化經營,強化公司治理、提高注冊資本金等。
養老險公司具有養老基金管理業務、保險資金運用業務,且多為保險集團旗下子公司,上述征求意見稿也要求公司強化關聯交易、內部交易管理,且必須具備至少3名獨立董事。
此次落地的《辦法》也是對2023年伊始原中國銀保監會下發《養老保險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的“回應”。
作為首個針對養老險公司的監管新規,此次落地的《辦法》進一步明確,養老險公司應當走專業化發展道路,積極參與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聚焦養老主業,創新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養老需求。
在公司治理方面,《辦法》規定,養老險公司應當建立健全以聚焦養老主業為導向的長期績效考核機制。商業養老險和養老基金管理等業務的投資管理考核期限不得短于3年。
經營規則方面,《辦法》提出,養老險公司應當主要經營與養老相關的業務,包括養老年金保險、商業養老金、養老基金管理等,不得受托管理保險資金和開展保險資產管理產品業務。
《辦法》還就分支機構管理進行了說明。養老險公司應當根據資本水平和業務發展規劃,審慎、合理地制定分支機構設立計劃。主業突出、管理規范的養老保險公司開業后,可申請設立省級和省級以下分支機構。養老險公司經營養老基金管理業務,可以在全國展業。
養老險公司啟動增資模式
為業務發展打基礎
相較于“保險公司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2億元人民幣”的規定,《辦法》對養老險公司的注冊資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年初征求意見稿的要求基本一致。
根據報道,《辦法》規定,養老險公司注冊資本應當符合《保險公司管理規定》要求。養老險公司經營上述第一項業務的應當符合《保險公司業務范圍分級管理辦法》。同時經營上述前兩項業務的,注冊資本不得低于10億元;同時經營上述前三項業務的,注冊資本不得低于30億元。
從國內10家養老險公司的注冊資本金情況來看,目前只有恒安標準養老有著較為急切的增資需求,它的注冊資本為2億元。
其他9家養老保險公司目前的注冊資本情況為:平安養老116億元、太平養老30億元、國壽養老34億元、泰康養老70億元、長江養老30億元、大家養老33億元、新華養老50億元、人保養老40億元、國民養老111.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多家養老保險公司開啟增資模式。泰康人壽在今年4月和8月兩度增資,分別增資10億元,增資后泰康養老注冊資本才變更為70億元。
9月,太平養老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發布了增資擴股項目,擬募資不低于10.75億元。
11月1日,恒安標準養老發布公告稱,恒安標準人壽擬向其增資2億元。此次增資方案獲得監管部門核準后,恒安標準養老注冊資本金將從目前的2億元增加至4億元,無新增股東,全部由恒安標準人壽認購,持股比例100%。
對于養老險公司不斷釋放出的增資信號,首都經貿大學農村保險研究所副所長李文中向媒體分析指出,“我國已進入老齡社會,并且正處于快速老齡化階段,養老壓力逐步增大,養老保障業務市場需求持續增長,為專業養老險公司提供了較好的發展機遇,機構提前進行資本金儲備,為后續業務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應對養老刻不容緩
養老險公司亟待轉型
中國養老市場的蛋糕正逐步擴大,發揮自身優勢參與養老產業布局已成為險企的普遍選擇。
在老齡化逐步加深的當下,對于聚焦養老的保險公司來說,也迎來新的市場機遇。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億人,占比18.70%;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億人,占比13.5%。
據國家衛健委測算,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預測,到2030年我國養老金融市場規模將達到22.3萬億元。
中國人壽董事長白濤在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上指出,“養老產業是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增長點”。他解釋,因為養老產業鏈條很長,涉及人數眾多,而且持續時間很長。老年人到本世紀末會維持很高的位置,持續很長時間。這種情況下就業容量很大,光護理人員就需要上千萬,養老產業具有跨金融、地產、醫療、藥品、文化、娛樂多個領域,這么強的增長拉動效應,是未來很好的經濟增長點。
而在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的改革發展下,目前也已形成相輔相成的“三支柱”養老金制度框架:第一支柱是政府統一的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第三支柱是個人養老金和商業養老保險。
從國際養老金制度的發展經驗看,僅靠第一、第二支柱支撐的養老金制度難以為繼,疊加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大力發展第三支柱的個人養老金是大勢所趨。
正是在老齡化持續加速的背景下,發展養老金融勢在必行。首個專門針對養老險公司的監管辦法出臺,也意味著監管致力于推動養老險公司聚焦其養老主業。與此同時,也要看到,在監管細化和明確之下,養老險公司在迎來蝶變的同時也要注意風險防控。
目前,一些養老險公司正在不斷退出非主業業務,其中也包括短期健康險業務。這對于曾經一度偏離養老主業的養老險公司,需要快速轉型。養老險公司2022年度的業績發現,保費排名前五位的產品中,并無與養老相關的產品,僅是團體醫療保險、意外傷害醫療保險、補充醫療保險等,未來這些產品將被迫在三年之年停業轉型。隨之而來的,還有公司的整體組織架構也將作出大幅度的調整。
周評|從“雙11”到保險“開門紅”,正在告別“大進大出”式消費
保險業多位高管失聯,找尋背后的那些蛛絲馬跡!
玖亓周評|10萬億化債!財政刺激救短期,最終化債靠發展
時隔三年半,水滴擬赴港再上市!內情主導,還是外因倒逼?
探求專業養老險公司致力成為經營第三支柱“頭部”的方法論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險資,最近盯上哪些新“標的”?
玖亓周評|險企三季報的“高光”和波動
五大上市險企盈利暴增!“規模+盈利”能否可持續,半喜半憂!
玖亓周評|從比亞迪到小米,新能源車險會“變天”嗎?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財險:折射國家態度、外資雄心、中資戰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