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5日,個人養老金制度在全國36個城市先行就滿一周年。一年來,先行效果如何,還有哪些不足之處,我們一起來探討。
作為長期專門從事養老金管理與服務的一員,我對于個人養老金確實有許多“不足為外人道也”的體悟與期望。
當今,在全球大部分國家人口老齡化的大環境下,建立并維持完善的養老保險體系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基礎性戰略工程,我國更是如此。經過多年的探索,國務院辦公廳在2022年4月發布了《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2〕7號),從制度層面完成了我國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的架構布局。隨后,經過緊鑼密鼓地安排,2022年11月25日起在全國36個城市先行,至今已滿周年了。
近期,許多行業機構、專家都在通過各種方式、各個角度對個人養老金先行一年來的情況進行總結、回顧、分析、展望,數據很全面、研究很精細、分析也很透徹。現僅就我個人角度,說說對個人養老金先行一年來的一些感受與下一步發展的期望。
撰文:張紹白 | 中國人壽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據人社部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先行城市(地區)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人數達到4030萬。盡管下半年的數據還沒有公布,但僅從上半年看,個人認為還是不錯的。要知道,作為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制度從2005年開始試行,到2023年二季度末,累計參加職工人數也僅3084.58萬。和個人養老金相比,企業年金的實施范圍、政策推動與優惠力度更大,積累了18年,參加人數還沒有個人養老金半年的人數多。可以說,個人養老金僅在36個城市先行,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可賀!也可以看出,個人養老金制度作為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的第三支柱,市場空間有多大,值得也需要我們持續努力推動與完善。
當然,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存在開戶但沒有繳費、或繳費但沒有投資(不知道如何選擇合適的投資產品),以及部分投資產品收益不佳等問題。就我從事養老金管理服務這么多年的體會看,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第一,關于開戶但沒有繳費以及繳費但沒有投資的問題。
主要原因應該相關商業銀行在完成開戶后,未能采取有效的跟進措施。比如,大部分銀行網點,開戶時僅給客戶宣傳了開戶就能拿到禮品,而沒有向客戶透徹介紹個人養老金的相關政策、好處,并推動客戶完成繳費與投資選擇。甚至,相當部分到銀行柜面開戶的,是沒有正規工作、且臨近退休的城鄉居民。另外,即便開戶時銀行通過與企事業等用人單位的合作,得到單位支持后完成開戶,銀行機構也沒有后續有效的繳費推進與投資推介,自然地,客戶也就很少會主動進行繳費或投資選擇了。我本人,就屬于這種情況,我去年的12000元至今還躺在賬戶里。而關于這點,也有許多成功經驗,我們了解到,去年底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在河北省人社廳的大力支持下,與某商業銀行合作,為部分下屬單位職工提供了“線上+線下”多形式的政策宣導及服務,截至2023年7月,符合條件的2萬名員工中就有超過6000余名已完成個人養老金開戶并繳存資金,且均已享受稅收優惠,資金繳存職工中近80%已完成投資選擇。
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發現,從一端看,開戶是銀行的事;另一端看,開戶、繳費及投資是職工個人的事;但要想實現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目標,卻不僅僅是這兩端的一次性操作所能完成。這其中,不僅需要作為開戶銀行的主動持續推進,用人單位的作用更不可忽視。能否得到用人單位的持續支持,甚至是個人養老金制度能否有效推進的關鍵。當然,這里,還有更為深層次的,就是個人養老金制度是一個長期且動態變化的系統工程,涉及宣傳、教育、指導、繳費、投資、領取,以及適時清晰地反饋等多個環節,既不是僅靠國家政府政策,也不能僅靠群眾自覺參與,還不能靠銀行這種傳統“坐商”的一次性活動。至于具體如何能做好,河北省電力公司的做法值得進一步深化與借鑒。從長期看,更需要全社會的持續努力,建立完善覆蓋各市場環節的專業機構與隊伍,以客戶為中心,提供專業的服務,等等。總之,對于目前存在的開戶不足、開戶后繳費不足、繳費后不投資的問題,相對于個人養老金制度長期復雜動態的系統工程的特性看,還是正常的。
第二,關于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的負收益,以及投資產品選擇問題。
根據個人養老金制度,目前個人養老金賬戶資金能購買養老儲蓄、養老理財、養老基金,以及養老保險等四類產品。2022年底以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的權益市場一直處于震蕩、波動的狀態。受市場影響,部分產品出現虧損。國家設立個人養老金制度,根本目標是通過長期的強制儲蓄與投資,為退休后積累養老金資產,所以,個人養老金的投資要看長遠。當然,對于臨近退休或風險容忍度較低的人員,應盡可能選擇養老儲蓄或養老保險產品,以獲取長期穩定的正收益。這里,就引發了一個更深層次的投資產品的組合安排與調整問題。個人養老金賬戶里的資金,并不是只能購買一種產品,而是可以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進行靈活配置與動態調整。這些都需要持續可靠的專業支持,僅從目前試點先行一年的經驗,以及我國目前金融市場產品與服務的模式與力量,顯然還遠遠不夠。或者說,存在或出現這些問題,也算是正常可以理解的。
個人養老金制度在我國是個新話題,在許多發達國家已有幾十年的經驗,盡管我國有一些獨特情況,但從總體來看,“陽光下沒有新鮮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且,發達國家現在的情況也是幾十年調整變化而來的,持續改善是正常現象。所以,我們還是可以對照發達國家的經驗,結合我國實際,對我國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提出幾條較為可靠且緊迫的思考與建議:
第一,進一步優化稅收政策。
根據我國現行的個人所得稅征收辦法與標準,年收入低于10萬元的人基本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因此,目前個人養老金在繳費時稅收遞延(EET)的稅收優惠政策對于年收入低于10萬元的人來說,就沒有優惠,而是懲罰。因為他們本不需要繳稅的個人養老金繳費,在將來領取時還要被征收3%的所得稅。這樣的政策會打擊低收入人群(主要是年輕人以及最需要養老金積累的新業態低收入者)參加個人養老金的積極性,既不符合國家稅收政策的邏輯,也不符合中央建立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初心,確實是存在問題的,必須盡快解決。其實,對于這個問題,技術上很容易實現,最起碼,對這部分人的這部分繳費單獨記賬,并且在退休后領取時不征收所得稅。這樣,便能從激發年輕人與低收入者積極性的源頭上提高個人養老金的參加率。
第二,提高臨近退休人員的繳費上限。
目前,我國所有年齡的個人養老金參加者的年度繳費上限都是12000元。對于剛工作的年輕人,幾十年后可以積累可觀的養老金;但是,對臨近退休人員來說,能繳費的時間已經很少了,積累不了多少錢。這是各國個人養老金制度都普遍存在的問題,為此,大部分國家都對臨近退休人員能享受稅收優惠的養老金繳費上限給予了專門增加。為此,建議對臨近退休十年內的人員提高享受稅收優惠的個人養老金年度繳費上限,例如年度上限為:“50萬元(或100萬元)/距離退休年數”。這樣,可以讓目前臨近退休一族也能享受稅收優惠,在退休前多積累些個人養老金。總之,具體的標準不是問題,關鍵是要考慮到臨近退休人員群體的特殊情況,這是作為一項制度應該有的。
第三,總結經驗,整合資源,完善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2月26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作了題為《促進我國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講話,分析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現狀,研究存在的問題,明確完善的思路,提出了一系列促進我國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措施與要求。其中,非常明確地要求我們要“堅持實事求是,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把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建立在經濟和財力可持續增長的基礎之上,不脫離實際、超越階段”,要堅持和發展成功經驗,不斷總結,不斷前進。
站在36個城市先行滿一周年的節點上,我們也要認真細致地總結分析一年來各地的經驗與教訓,建議由人社部門牽頭,組織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以及企事業用人單位共同研究。“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將政府主管部門的政策推動、行業機構的專業服務,與用人單位的支持幫助有機結合,并建立持續推進機制,這里尤其要重視發揮各類用人單位在幫助職工建立個人養老金制度方面的積極作用。
總之,作為我國多層養老保險體系第三支柱的個人養老金制度,具有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長期性、復雜性,是中央對我國金融行業政治性、人民性、專業性要求集中體現的特殊業務。在剛結束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養老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的新形勢下,我們更要高度重視,“提高統籌謀劃和協調推進能力”,“水淺行小舟,水深走大船”,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在提高管理精細化程度和服務水平上下更大功夫”,促進我國個人養老金制度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2024償付能力掃描:化險關鍵期,“誰”把7家險企“拖下水”?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保“開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年首張罰單:三家金融機構均被罰超千萬,兩家險企“中彩”
10家險企“打頭陣”!拿到投資黃金“入場券”,意味著什么?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