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許岑cen。
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是很多公司組織體檢的日子。我今天要提醒大家2個小知識:
買保險是需要進行健康告知的,醫療險、重疾險的健康問卷尤其詳細。
大陸保險實施的是有限告知:對于健康問卷的問題,我們需要按目前已知的身體情況,如實回答。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不知道,就可以默認為沒有問題。
小A沒有做過體檢,也沒有就診記錄,投保時可以認為身體沒有異常,直接按標準體,正常承保。
即使小A有結節、囊腫、鈣化灶,因為小A沒有做過檢查,不知道這些情況,小A本身是誠實的,因此完全沒問題。
但是,如果小A做了體檢,把這些情況查了出來,觸碰到保險公司的健康問卷,就得遵循最大誠信原則,如實告知。
至于小A在告知后還能不能按標準體承保,要看這些體況的嚴重程度,以及保險公司的核保尺度了。
現實情況往往會更加復雜,也更加麻煩,因為體檢就像開榴蓮,誰都不知道里面到底有幾瓣肉,是驚喜、湊合還是驚嚇。
而且,現在人們的生活壓力和精神壓力都不小,身體出毛病的時間越來越早;隨著年齡的增長,毛病也大概率會越來越多。
比如小B買了醫療險,在等待期內因為急性腸胃炎住院治療。即使小B是按標準體承保的,醫療險也不理賠。
比如小C買了醫療險,在等待期內體檢發現非萎縮性胃炎,在等待期后情況加重、伴糜爛,住院接受治療。
雖然醫療費發生在等待期之后,但因為小C是在等待期內確診的,因此醫療險也是不賠的。
那么,為什么只強調醫療險,不把重疾險的等待期也過完,再體檢呢?
一方面,醫療險的等待期比較短,大多是30天。推遲一個月再體檢,問題不太大。重疾險的等待期比較長,少則90天,多則180天。推遲至少3個月再體檢,對很多朋友來說不太方便。
另一方面,重疾險在等待期內出險的可能性比醫療險低。就算查出結節、囊腫等情況,一般不會達到重疾險約定的病種理賠標準,因此不會影響合同效力。
有些朋友可能會覺得這樣不公平:
有健康管理意識的朋友,往往會定期體檢,早早發現身體異常,但可能沒辦法正常承保。沒有這類意識的朋友,不做體檢,如果也沒有就診記錄,買保險時反而可以按標準體承保。
確實,對健康管理來說,體檢是非常重要的事;但對買保險來說,體檢卻是宜遲不宜早。所以,我寫下這篇文章,希望讓更多的朋友知道:
和懂健康告知的業務員溝通后,確定檢查策略,再行動。
如果不刻意調理身體,年齡越大,投核保的難度越大,選擇面越窄,需要的保費也更高。
醫療險拒保,我給改成除外承保
好險,幫我客戶從保險公司那里搶回1500元!
早產/低體重兒,怎么買保險?
“不是在你這兒的保單你就不管啦?”
找你買保險,有必要對身體情況問這么細嗎?!
保險經紀會被AI取代?我試用了爆火的DeepSeek,結論是...
DeepSeek試用筆記:我發現了它在保險領域里的懵懂
醫保DRG來了,買無社保版的百萬醫療險就行了嗎?
醫保DRG來了,百萬醫療險會不會變成廢紙
買保險被風險控制。我找客服詢問,回復竟是這樣...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