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會不會顛覆這個世界?至今沒有答案。
但對于保險業而言,互聯網卻實實在在地改變著行業生態。
眾安年報顯示,2020年公司業績再創新高,保費收入達167億元,其中自有平臺保費收入較同期接近翻倍增長,達21.7億元。
沒有線下代理人的互聯網保險公司,如何讓客戶在買保險的時候被想起,在虛擬世界被找到?眾安的解題方式,意料之中卻頗具成效:海陸空全方位無死角的高頻網絡曝光。當然,這背后需要的是強大的資金支持。
根據眾安保險2020年度業績報告,2020年,其在各大媒體平臺的推廣及營銷開支為18.30億元,較2019年的6.09億翻了兩倍。
投產比考驗的是企業的精準預判力,從披露數據看,眾安無疑是成功的。
對于一個2019年還在虧損的上市公司,每一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幸好這筆大額增加的支出回報顯著。當眾安首位品牌代言人張國立重磅上線時,其“國民化保險”的品牌認知得到了進一步推廣。
除了花重金請代言人,自有渠道的推廣費用價格同樣不菲,優秀數據的背后都是金錢的沖鋒。去年眾安保險在頭部短視頻平臺上累計實現了超過3億的短視頻曝光量,一年內漲粉高達400萬。同時,眾安保險APP注冊用戶達數千萬,月活超過240萬,均位居互聯網保險行業第一。
積極布局APP、公眾號、短視頻等自有平臺讓眾安嘗到了甜頭,其保險板塊業績的加速增長背后,自有渠道貢獻保費同比翻番成為了不可忽視的推手。去年眾安自有渠道保費占公司總保費比例的13%,2018年該數字僅為2%。
●
01
●
從產品運營到用戶運營
3月23日,眾安保險發布2020年業績報告,公司歸母凈利潤達人民幣5.5億,成為上市以來的首年盈利;保費達到167億元,同比增長14.2%;2020年被保用戶數量增至5.2億,總保單超過79億張。
業務方面,健康生態和數字生態是拉動公司增長的兩大板塊。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喚醒了用戶的健康保障意識和對保險的需求,健康生態去年實現總保費66億元,同比增長37.4%;從用戶的互聯網生活切入,數字生活生態貢獻保費63億元,同比增長25.2%。其中,手機碎屏險、寵物險等創新業務收入占比從2019年4%升至去年的16%。
高速增長的背后離不開益于自有平臺的建設,2020年自有平臺的總保費達到21.7億元,較2019年同期翻倍增長,健康生態中32%的保費來源于自有平臺,2019年該數據僅為23%。以健康生態旗下尊享系列產品為例,自有平臺的續保率均顯著優于非自有平臺。
依托于自有APP、小程序、微信公眾號、抖音號、快手號、企業微信號等多載體矩陣,眾安通過品牌傳播和運營轉化的深度綁定,將用戶吸引至自有品牌并沉淀下來,享受更定制化的服務。眾安保險CEO姜興在年報發布會上稱:“通過自有平臺,我們能更關注用戶體驗,真正實現從產品運營到用戶運營的升級,在釋放保險創新力的同時,為用戶創造更多價值。”
依托數據分析,眾安將自有平臺中的用戶分層,定制不同產品及服務,沉淀超過2000個標簽,并通過用戶年齡、性別、家庭、已購產品等信息進行算法引導,去年自有平臺加購率已經達到約16.6%。
由于疫情居家的原因,2020年短視頻也成為了資本追逐的風口。眾安緊跟市場熱點,利用原創的傳播內容在短視頻、直播等公域流量新場景獲取用戶,抖音和快手等平臺品牌號粉絲數量超過500萬,并持續進行市場教育,通過私域流量轉化沉淀用戶留存在自有平臺中,可見其對于內容以及用戶進行運營的能力。
●
02
●
自有平臺高地如何持續?
為什么自由平臺的強化重要且緊急?進一步挖掘客戶價值精準營銷不說,自有平臺客戶續保時投入的費用也會下降;此外,該舉措可以降低對第三方渠道的依賴性,提升渠道議價權,長期內降低渠道的費用率。
2020年,眾安的綜合成本率大幅改善至102.5%,而在2017年上市之時,綜合成本率高達133.1%,2018、2019年依次降低至120.9%、113.3%。
然而觀察渠道費用率(即渠道費占凈保費比例)這項內容時,數據卻有所升高:整體來看從2019年的24.7%升至2020年的26.5%;從數字生活生態、消費金融生態和汽車生態三個生態單獨分析,渠道費用率都有所下降,只有健康生態中,該數據從20.8%升至26.9%。
(眾安年報中注釋:渠道費用定義為與保費收入直接相關的手續費及傭金、技術服務費和其他渠道相關費用)
由于健康生態的手續費及傭金率上升,公司去年整體手續費及傭金為14.1億元,較2019年度的9.1億元增加了54.6%。年報發布會上,眾安保險CFO李高峰解釋稱,2020年健康生態的渠道費用率為同比上升6.1個百分點,主要是因為隨著健康險景氣度提升,行業競爭有所加劇導致獲客成本上升。
2021年的健康險市場競爭只會更加激烈。當獲客成本上升,推廣費用的加大投入能否持續強化眾安的國民化品牌與自有平臺高地?當國內全面接種新冠疫苗,人們線下生活逐漸回歸正常后,互聯網保險的線上優勢和因疫情而產生的健康保險意識,會否也隨著疫情逐漸消退?李高峰認為,用戶的保險消費習慣向線上遷移的趨勢已不可逆轉。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眾安的原保費收入同比收入增長了20%。
吸引客戶難,留住客戶更難。業內常用增加保險消費者粘性的做法是喚醒用戶醫療服務、健康管理等更深層次的需求。眾安也將互聯網醫療服務與健康險產品進行融合,將眾安互聯網醫院的門診服務納入到相應產品的保障范圍。
提供融合醫療問診、健康管理、疾病預防和醫療信息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是否就能實現健康生態從低頻保障到高頻服務的升級?眾安希望以滿足用戶不同健康狀態下所需的各項醫療服務需求的方式,提升用戶的體驗和黏性。
據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互聯網醫療領域獨立APP日活最高峰達到了862.4萬人,同比最大漲幅144萬人,尤其是“平安好醫生”(現已更名為平安健康),其平臺的訪問人次更是達到了11.1億,APP新注冊用戶量增長了10倍。
在疫情期間,在線醫療有巨大發揮空間。但隨著疫情逐漸過去,互聯網醫療APP日活也逐步下降。從低頻健康保障向高頻醫療服務升級是保險公司提升用戶粘性的趨勢,但即使眾安互聯網醫院前景巨大,其效益也并非能在短時間內體現。
進一步完善產品矩陣或許是眾安吸引客戶的另一個舉措。以用戶需求為支點,大數據定價,眾安推出了多次賠付的重疾險等新產品系列,覆蓋更多細分人群包括慢病、亞健康客群等,這類客群的健康管理需求更強烈,也更能留在自有平臺中。
成立僅僅七年,眾安就已躋身國內前十大財險公司,這一速度著實令業內佩服。未來,眾安將如何拓寬市場邊界,從中端醫療險延伸至大健康市場,瓜分這塊巨大的蛋糕并且服務更多人群?
接入Deepseek,快一步慢一步?
銀保陣痛難掩渠道前景
2025年,保險業落馬人數或將再創新高
再創農險新局面
監管工作會帶來的保險業新希望
罕有人至的商場背后,是險資的另類投資經
年終獎
防盜易、防家賊難——系列新規有感
逆周期中行刑銜接的可能性
提防分紅險異化為金融怪獸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