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指引下,健康險炙手可熱的,受到了各家險企的推崇。
尤其是短期健康險,其需要特殊性,人身險公司可以賣,財產險公司同樣可以賣,大有作為叩開客戶心弦的敲門磚。
近期,市場上熱議各保險公司的短期健康險的賠付率差距之大,令人咂舌。我們也不妨聊一聊。
先從健康險的經營數據說起。
此前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健康險保費收入為5666億元,同比增長6.1%。其中,人身險公司的健康險保費收入為4350億元,同比增長3.97%,財產險公司的健康險保費收入為1316億元,同比增長13.8%,較為可觀。
在人身險公司中的健康險業務,長短結合,而財產險公司中則為短期(一年及一年期以下)業務。縱觀上半年此類業務發展,對于“健康中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都為保障人民健康添磚加瓦。
那么,落到實處,短期健康險在賠付方面落實得如何呢?
有統計數據顯,截至2023年6月底,75家人身險公司的短期健康險平均賠付率41.32%,56家財產險公司的短期健康險平均賠付率為38%。從統計學來說,偏差不大,大體相當。然而,細究各公司的單個數據,則有著天壤之別。
先說人身險公司中,今年上半年賠付率超過100%的公司有四家,分別為上海人壽、和諧健康、和泰人壽和瑞泰人壽,賠付率依次為541.86%、463.32%、140%、101.15%,其中上海人壽近幾年的賠付率均前列,而和泰人壽卻極為不穩定,勝似坐上過山車,例如2021年上半年為-2870%,當年年底為3442%,2022年上半年為0%,瑞泰人壽也有類似的情形。
同樣為人身險公司,短期健康險的賠付率則高低各不同。統計顯示,賠付率控制在15%及以下的公司有中韓人壽(15%)、中美聯泰人壽(13.4%)、中銀三星人壽(13.38%)、匯豐人壽(11.75%)、富德生命人壽(11.2%)、長城人壽(8.5%)、復星保德信人壽(8%)、渤海人壽(1.2%)。另外,還有一些賠付率為負的公司。
反觀財產險公司,賠付率相差之大更令人吃驚。例如,其中安心財險的短期健康險賠付率為10982%,鑫安汽車的賠付率為3202%,燕趙財險為469.78%,賠付率在100%之上的還有中航安盟、浙商保險、東京海上、融盛保險。與此相比,短期健康險賠付率極低的也有之,如國任財險為17.9%,亞太財險為13.9%,安信農業為10.93%,中煤保險為10.9%,泰康在線為4.75%,融通財險為1.99%,渤海財險為1.53%,三星財險為0.32%。另外,也有一些賠付率為負的公司。
對于在計的公司中,對比上一年同期變化,57家人身險公司的賠付率有所提升,23家公司數據下滑;28家財產險公司賠付率提升,30家公司下滑。
對于賠付率畸高的,我們先看看一些公司的解釋。
上半年賠付率最高的安心財險出現爆發式增長,2021年、2022年同期為1.25%、42.74%。對于今年上半年賠付率居于高位,安心財險在報告中解釋:一是公司因償付能力嚴重不足已停止新單業務,且歷史業務仍有退保需求,使得當期已賺保費規模驟減;二是歷史業務尚有賠付成本,相對已賺保費而言規模較大。從安心財險近幾年的經營現狀來看,這種爆發式增長絕對是一個特例,并不具有普遍意義。對于賠付率與歷史數據偏差較大的多家險企解釋,公司短期健康險業務規模較小。
也有一些公司的短期健康險的賠付率出現負值,如英大泰和和誠泰財險今年上半年的短期健康險的賠付率分別為-351.02%、-300.27%。誠泰財險表示,產品綜合賠付率為負的原因,主要由于再保后賠款支出與再保后未決賠款準備金提轉差之和小于0。一些人身險公司對于賠付率為負值也解釋,統計期間再保后未決賠款準備金的釋放,再保后未決賠款準備金提轉差為負值。這些都不能反映險企真實的經營水平。
對于賠付率,數值太高或太低均不合適,都將影響公司的穩定經營,只有每年賠付率趨于公司長期的均值,才算得上合理的經營狀態。縱觀多數公司的賠付率差異,反映出的是公司的經營水平差異、產品設計合理性差異。
不可否認的是,曾經賠付率居高、而2023年上半年明顯下降的不少財險公司,很有可能與曾經的“藥轉保”業務被叫停有極大的關系。
據了解,2022年,原銀保監會財險部下發部分財險公司短期健康險存在的問題和風險的通報,與擁有互聯網醫院、健康科技、保險經紀關聯公司的相關業務集群開展合作中,用特定藥品團體醫療保險方式承保客戶,因已確診疾病發生的后期藥品治療費用。而險企將等待期設置為0天,將保險責任終止條件設置為給付一次等方式,保費收入與藥品價格相近,從收取保費到支付賠款間隔時間較短,因險企未參與掌握核心風險管理環節而直接導致業務持續虧損。
這種為了虛增業務規模鋌而走險,在監管嚴打之下得以收斂,從而導致賠付率下降。
2024償付能力掃描:化險關鍵期,“誰”把7家險企“拖下水”?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保“開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年首張罰單:三家金融機構均被罰超千萬,兩家險企“中彩”
10家險企“打頭陣”!拿到投資黃金“入場券”,意味著什么?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