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商業模式已日新月異,比如新東方直播間之前突然爆紅,他們一改之前直播間的模式,重心不是講產品,而是詩和遠方,效果極好,GMV快速增長。觀眾不是為了產品和需求買單,而是一種身份認同(為感受買單),這里面包括對文化的理解,對新東方轉型的人文憐憫……
這些對我們產險業務員有什么啟發呢?
業務員反復強調自己公司的產品沒別人的好,所以他賣不出去,天天在比較產品,但其他其他公司的產品他也賣沒出去過,重點的不是產品,而是會不會銷售,然后以中介的眼光去挑產品,而不是想辦法賣產品。
有一些產險公司領導抱怨,我們有一些非常好的個人產品,員工就是賣不出去,或者不愿意賣,比如家財險、商鋪綜合險和健康險等等,理論上這些都是剛需產品,但是員工就是賣不動。
一些產險綜拓團隊的來說,跟壽險的人打交道,我也是夠了,好不容易見上面了,什么都聊了,就是沒有產能。
還有一些人說,我想要轉型非車,也有一些社會資源,但是在一些場合我開不了口呀,比如讓別人幫忙介紹什么的,產品掌握了,資源也有,時間也投入了,這臨門一腳就是不行,咋整?
還有的業務員會抱怨,公司的車險保費是比大公司便宜,可是客戶說這個品牌聽都沒有聽說過,這樣怎么賣得出去
以上種種,都是產險銷售思維的誤區。與產險相比,壽險的銷售模式推陳出新,比如自媒體導流,比如產品評測,比如社群運營,比如個人IP打造等等,但是產險的銷售模式更新很慢,大部分產險主體公司重管理,輕培訓,重執行,輕賦能,以至于銷售人員的銷售意識和技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銷售分三個層次,一是賣產品,二是賣需求,三是賣感受。保險銷售也是萬變不離其宗,遵循這個體系的。我們分別來講講:
一賣產品
賣產品是指自身產品的質量和價格,銷售通常會和客戶進行簡單的溝通后,將產品的賣點一一羅列,客戶對某個賣點感興趣,再進行下一步講解。這種灌輸式的“產品教育”會讓客戶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就好比學生在上課,枯燥的知識總會讓其犯困,因此客戶很快就對產品喪失了興趣。
特別是保險,專業性極強,客戶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所有的知識。無論是產險和壽險,近些年都存在一個不好的趨勢,就是過度強調產品本身,實際上同一類產品,差異不會太大,無論哪個產品都能滿足客戶的相關風險的九成以上的需求。
但是行業里大家熱衷于講差異化。有一次在給主體公司培訓,互動環節有一個學員提問我如何看待產險公司產品的差異化,我說這是行業內的觀點,實際上大部分消費者并不需要了解太多產品知識,特別是非常細節的差異。
產品思維本質上是渠道思維,這是產險人最熟悉的銷售場景,比如談渠道時大家更關注價格、傭金等產品本身的屬性。但是在做直接業務的時候,更應該摒棄“賣產品”意識。
還有一點,產險銷售人員的自我銷售意識不強,當自己一直陷在“賣貨”思維中,就有畏懼心理,很難跨進直接銷售的大門。
二是賣需求
賣需求從客戶的痛點和需求出發,與客戶達成解決問題的共識,此時提出產品的銷售,客戶才會考慮與我們合作。
二十多年前,中國逐步進入網購時代,郵費成為了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大瓶頸,制約著網商的成本,在網絡購物中,由于一直存在退貨時誰來承擔運費而產生的糾紛或者顧慮,在當前的退款交易糾紛中,有42%是由于買賣雙方對退貨郵費問題協商不一致產生的,為售后問題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浙江某地幾個年輕人在淘寶上開了服裝網店,他們也一直頭痛這個問題,剛好他們當中有一人認識朋友是在保險公司上班,于是,大家坐下來研究、探討,后來成就了名聲大噪的退貨險。在這個過程當中,一開始大家并不是為了銷售產品,而是解決一類群體的需求。
客戶的需求是隱蔽的,客戶說“你的公司聽都沒聽過”的真正需求是沒有安全感。其實所有保險的需求理論上都是安全感。根據馬斯洛需求的五個層次,安全感是僅高于生理需求的第二次層次的需求,有廣闊的銷售場景。
以產壽險的綜拓來講,壽險業務員做產險是為了拓寬業務邊界,提高收入,但他們的需求僅限于此嗎?非也!更是為了促進壽險業務,或者接受新的商業模式,但是如果產險綜拓人員一上來就是我們的產品多少好,傭金多少高,壽險人員可能會心動,但試過一二次,發現車險報價沒有優勢,產品沒有優勢,就不會有動力持續銷售。
所以,產險銷售人員如果困在“賣產品”思維中,很難抓住壽險人員的真正需求,比如是否可以為他們的客戶提供專門的產險解決方案,是否可以為他們與客戶提高粘性設計方案,是否可以為他們的海量的客戶資源提供裂變方案,并為他們獲得管道收益……
三是賣感受
高端銷售賣感受,就是我比產品更值得你買。只有那個讓客戶感受到真誠和尊重,同時又擁有專業能力賦予客戶價值的人,才能獲得客戶內心的信任與認同。只有對客戶真誠,為客戶著想的人,才能真正走進客戶的內心。
馬斯洛需求的第三、第四、第五的需求分別是歸屬與愛、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這些是高級銷售需要掌握和理解的。
有一個朋友,是一家外資壽險公司的主管, 有一次增員了一個產險的資深從業人員過來,對方來的時候剛好在培訓,會場在播放形象片,講的大概愛與責任這類主題,對方很不屑,直接問他你們這有什么意思,套路真多,不如看下你們的產品和其他競品的區別呀……他很無語。
有些人評價說產險業務員的優點是實在,缺點是太實在。恰恰是長年的產品思維的浸染,自我嚴重受限。
在產險銷售領域,賣感受就是針對重點客戶(群)設計不同的待遇,這些可以體現在產品里,也可以體現在服務上,關鍵是要讓他們感受到。而這些運營,恰恰也是短平快的產險行業很難實現的。
比如是為你開拓營銷員隊伍的,你是否有為他們設計過專門的營銷機制和服務體系?比如為你銷售訴責險的,你是否關心他們訴責險之外的需求,為他們提供問題解決方案的同時,也拓展自己的業務邊際呢……
產品、需求和感受三者不是絕對的,而是不同階段的銷售方式,剛入職的年輕人肯定以產品導向,隨著環境變化,產險業務員要不斷提升自己的銷售意識和銷售技能。三者也不是割裂的,產品是基礎,需求是核心,感覺是技巧。
雄關漫道真如鐵,選擇了做銷售,就注定風雨兼程,不斷完善自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騙子出沒,財險同行請注意!
限速背景下,停止內耗是小公司車險發展的第一要務
說真的,財險公司很多人都不愿向上爬了
保險行業C端化的執念不改,業務員的日子就不會好過
虛驚一場!DeepSeeK其實沒那么了解財險行業
最近新能源車險出單平臺很火爆,你怎么看?
只有會不會銷售的區別,沒有車險非車險的區別
暴脾氣的老鄭,會讓他兒子接他的班賣財險嗎?
如果辦一場財險行業的“春晚”,你最期待哪個節目?
財險公司姜總,回村里過了一個不太開心的年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