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契銳評
醫藥股正在感受過山車般的刺激感。
反腐的大旗牽扯著無數投資者的神經,更刺激著整個醫療體系從業者,從主動退繳到縱身一躍,每個深處其中的人,似乎都在經歷著有史以來最慌張的時刻。
一周來,媒體高密度地報道著醫藥領域的反腐成就和走向,從一開始的震驚到后續的期待,市場尤其是資本市場,用真金白銀支持著這場無聲的戰爭,一如業內人士所言,一場持續而深入的反腐或可還醫藥行業一個持續穩健發展的未來。
根據中紀委近一年多來的公開發聲以及刑法修正案的草案,除醫療、教育兩大民生領域外,金融則是另外一個重點領域。
只是誰也不知道,金融領域的這場暴風雨什么時候來,更不知道影響有多大,唯一可確定的是,金融反腐一定會來。
金融和醫療從本質看并無太多不同,從常識看,區別或許在于終端的銷售難度不同,醫療是強勢銷售(醫生處方),金融的終端則需要成熟的銷售體系支撐。除此之外,從其基礎邏輯看,二者或許鮮有區別。
也正是基于此,我們可以沿著醫療反腐的路徑推演下金融反腐的可能路徑:
根據媒體公開報道,醫療反腐目前的主要舉措有三:1.緊盯關鍵人物,目前公開信息顯示歸案院長已近200人;2.全面關注普通從業者,醫生、藥房、器械等人員主要采取自認和上繳(自首),公開信息顯示,自認人數快速增長,而上繳金額則從幾萬元到幾千萬元不等;3.深入挖掘,結合關鍵人物和普通從業者的相關情況,有針對性的深入調查,徹底肅清。
對此,金融領域大致的路徑或許也可猜測一二,即從關鍵人物入手,廣泛發動群眾,并對重點領域進行深度挖掘。
此前,曾多次論述過銀保、企財、建工、農險等保險領域的腐敗高發領域,但鑒于此前“法不責眾”思維慣性,多數從業者多抱有僥幸心理。但從此次醫療反腐實踐看,“法不責眾”已不具備現實基礎,深挖細挖則成為主流方向。
一如市場對醫療領域的反應,從驚恐到期待,畢竟,肅清一批關鍵人士,不僅有助于營造不敢腐、不能腐的市場環境,更有利于行業的長期穩健發展。
仍以銀保渠道為例,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保險公司組成聯合體,以對抗銀行的高手續費,進而實現成本壓降。然而現實是只要存在競爭,只要存在保費規模訴求,只要存在“銀保小賬”,保險公司的成本幾乎就沒有壓降的空間,只不過從公開合法合規的手續費演變為更隱蔽更不合法的“小賬”。
在此之前,銀保小賬主要出口是代理人的傭金(提成),而即便出問題,亦多被行政處罰所掩蓋,但從近期山東等地出具的監管處罰信息看,監管已開始不再認同銀保渠道的代理人可以獲取傭金(提成)。
如上,或許可以窺視監管對行業灰色痼疾的導向。
概而言之,要真正意義上實現保險公司的成本壓降,或者說實現報行合一,首要前提是保險公司和銀行共同建立起規則意識、法律敬畏。
醫療領域反腐過程中那些“縱身一躍”的逝者,或許可以警醒很多人。
接入Deepseek,快一步慢一步?
銀保陣痛難掩渠道前景
2025年,保險業落馬人數或將再創新高
再創農險新局面
監管工作會帶來的保險業新希望
罕有人至的商場背后,是險資的另類投資經
年終獎
防盜易、防家賊難——系列新規有感
逆周期中行刑銜接的可能性
提防分紅險異化為金融怪獸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