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衡量保險公司償還債務能力及安全性的重要指標,“償付能力”在今年5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掛牌后的首次工作會議上被重點關注,7月底總局掛牌后首場發布會上再被提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適逢險企2023年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于近期陸續出爐。截至8月2日,有超20家險企“掉隊”,表現為二季度償付能力指標預警或報告多個季度“缺席”,其中二季度不達標的有10家,多是近年經營管理已亮紅燈的企業,而“拖累”償付能力的主因是高額賠付、短期兌付、人員流動和漫長的股權紛爭等。
雖然此前諸如幾家“遇險”的險企,都獲得保險保障基金兜底救助,但近一年多位金融監管人士發聲,強調出現風險的金融機構要自救。粗略計算,“掉隊”險企資產總規模已超過3萬億元,而保險保障基金最新公布的“家底”僅2000億元,大規?!八取睙o疑有難度。
可以看到,“掉隊”險企不能躺平也沒有躺平,普遍都在主動化解風險。根據償付能力報告的披露,化解舉措主要包括增資、穩定人員、調整業務結構等。
“目前保險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90.3%,保持在合理的區間。”在7月27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掛牌后的首場發布會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計工作負責人劉志清介紹道。這一水平遠高于100%的達標線。
不過小部分險企“掉隊”,第一類情況是指標亮紅燈。
根據中保協官網公開信息統計,截至8月2日已披露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險企中,有10家償付能力不達標,即不同時滿足“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00%,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50%,風險評級≥B類”的條件。該規定出自原銀保監會(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前身)發布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自2021年3月起實施。
這10家險企中,多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并不低,主要“折”在風險評級上。例如富德產險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去年四季度及今年一季度公司風險綜合評級均為C,但二季度末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377.43%、380.91%,明顯高于監管紅線,且分別較上季度上升22.76個百分點、23.99個百分點。
也有險企三項指標全部折戟。如三峽人壽、北大方正人壽、安心財險,最新風險評級均為D。三峽人壽二季度末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僅有0.7002%、0.7513%;安心財險數據更糟糕,二季度末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驚人的-1019.21%。
第二類“掉隊”情況是“只見報告不見評級”。
如弘康人壽、信泰人壽,均已多個季度沒有披露風險綜合評級,但償付能力充足率達標,且與相關部門進行了溝通,自評估的操作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流動性風險也整體偏小或處于健康區間。
第三類“掉隊”情況是償付能力報告多個季度“缺席”。
此類公司有超10家,包括和諧健康、君康人壽、前海人壽等。從公開信息不難找到緣由,例如“明天系”的華夏人壽、天安人壽,經歷約兩年半的風險處置期,近期才出結果——分別承接兩家公司資產的瑞眾人壽、中匯人壽近期獲批開業。
綜合上述幾種情況,目前“掉隊”險企數量超過20家,人身險公司居多,多數也已是預警名單上的“??汀薄Mㄟ^公開信息和險企自身披露的報告,可尋得償付能力下降的主因:包括漫長的股權紛爭、人員流失、高額賠付及其后遺癥等。
其中,被股權紛爭拖累的險企不在少數。如前述的北大方正人壽、三峽人壽,兩家險企分別經歷了前股東破產、股東股權凍結的危機;連續多個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為C的百年人壽,五個季度虧光前七年盈利,業績衰退主因也直指股權紛爭,高管“走馬觀花式”換人。
有類似遭遇的還有長生人壽,“公司目前處于股權轉讓階段,受此消息影響,從機構到總部層面員工穩定性出現不同程度波動,對公司運營造成影響,部分操作風險指標下降,最終觸發風險綜合評級下降”。長生人壽在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稱,其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風險綜合評級都是C。前述償付能力充足率較高但評級已至少連續兩季度為C的富德產險,主要是受前高管“下課”、治理不善等問題困擾,二季度報告中還披露了總額過億的未決訴訟。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達標險企也嘗過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的苦滋味。例如面對2021年10月出臺、標準更高的互聯網保險業務開展準則(包含“連續四個季度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20%,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75%,連續四個季度風險綜合評級≥B類”等條件),近一年很多險企因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而宣布暫停互聯網人身險業務。
對于償付能力下降的原因,多險企給出的解釋包括:新業務增長快,市場風險最低資本較上季末有較大增長;當季度公司虧損,導致公司實際資本有一定幅度減少等。
回到“掉隊”險企來看,另一大原因是高額賠付。以前述提及的安心財險為例,其是今年二季度唯一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紅線的財險公司。安心財險與長安責任等險企于2018年前后踩雷P2P履約保證險,驟然面對的十億級保險賠款,直接將險企的償付能力值從達標線上拉至負值。安心財險于2021年初被監管采取停止車險新業務、高管限薪等行政監管措施,至目前仍未走出泥沼,“公司目前主要面臨償付能力嚴重不足,短期健康險、車險等主要業務停滯,流動性壓力較大等風險”。安心財險在今年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說道。
參照過往案例,不同風險企業有不同處理方案。例如分別承接華夏人壽、天安人壽資產的瑞眾人壽、中匯人壽,數百億注冊資本金的出資方中都有保險保障基金的身影,且不只是“灑灑水”,保險保障基金對兩家新公司分別出資226億元、66.4億元,持股達到40%、20%。也因這一兜底救助行為,保險保障基金有了“白衣騎士”的別稱。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末,保險保障基金余額2038.33億元。粗略計算,前述“掉隊”險企資產總規模已超過3萬億元,依靠“白衣騎士”大規模“他救”無疑有難度。
兩位剛退休不久的金融監管口“老干部”——央行前行長易綱、原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都在去年底《黨的二十大報告輔導讀本》上發表的文章中提到風險處置。易綱表示,大規模的“他救”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特殊安排,“自救”應當成為當前和今后應對金融風險的主要方式。郭樹清也稱,要做好“自救安排”,自救失敗的問題機構必須依法重整或破產關閉。為防止退保事件和單體風險引發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必要時再運用保險保障基金。去年底落地的2022版《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也明確責任義務,完善救助機制,不守規矩需后果自負。
在躺平等待“他救”與主動“自救”之間,可以看到,很多“掉隊”險企已選擇后者,紛紛采取行動化解風險。化解方式主要包括增資發債、穩定人員、調整業務結構、加強內部管理等。
例如飽受人員流失之苦的長生人壽,在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表示將“提升專業隊伍穩定性”,同時加強運營管理等,報告期末公司在員工留存、運營時效、客戶投訴方面的相關指標已有不同程度改善。富德產險也在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提到,“將根據新的公司章程,選舉確定新的董事長與總經理”。
提到持續優化產品結構的有北大方正人壽、新疆前海聯合、弘康人壽等“掉隊”險企。北大方正人壽在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表示,“將持續優化產品結構,加強資產負債管理”;新疆前海聯合稱將“全面強化資本管理,降低經營成本,加大與監管和股東強化溝通”;弘康人壽介紹得更為具體,談到“二季度公司主動削減綜合成本高、資本消耗高、持續盈利能力差的萬能業務;重點推動綜合成本低、持續盈利能力強的終身壽等價值類產品發展,業務結構持續優化”。
風險綜合評級為C的合眾人壽,二季度償付能力充足率有所上升,評級“減分項”主要是操作風險。合眾人壽表示,“今年上半年分支機構監管處罰較去年同期上升,未來將加強分支機構銷售行為管理”。
增資“補血”更是重中之重,北大方正人壽、安心財險等險企均提到積極推進增資事宜。北大方正人壽在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表示,“公司正在積極協調各方股東,盡快達成并執行有效的增資方案”;安心財險表示“2023年全力推進融資”,此外在理賠等方面,將監控立案注銷率的變化及時做出調整。
事實上,不少償付能力相對充足的險企也有危機感,進而積極“補血”。例如今年一季度評級降為BB的永誠財險,在償付能力報告中就提到要“推動發行資本補充債”。從行業來看,今年上半年市場化募資近860億元,規模超去年全年。已有10多家險企發債或增資獲批,還有新工具永續債亮相。據華創證券分析,“償二代二期”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評估標準顯著提升,短期內中小險企資本充足度承壓,這會刺激部分險企進一步補充資本,但中長期有利于保險行業資本管理和風險管理水平的整體提升。
保險業正在謀求轉型,以實現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其中就應該包括處理好業務發展與資本需求之間的關系,只是一味通過增資補血來滿足業務發展的要求,長期而言并非良性健康。在資本上能夠實現自給自足,才能回歸到良好經營的道路上。
2024償付能力掃描:化險關鍵期,“誰”把7家險企“拖下水”?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伴_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年首張罰單:三家金融機構均被罰超千萬,兩家險企“中彩”
10家險企“打頭陣”!拿到投資黃金“入場券”,意味著什么?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