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3月起,部分財險產品正式改為備案制,從此拉開了對財產險實施產品分類監管和屬地監管的序幕。
2020年2月,原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財產保險公司產品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對產品審批備案范圍、備案流程進行了一系列規范。
《通知》規定,對財產險實施產品分類監管和屬地監管:使用示范產品的機動車輛商業保險、中央財政保費補貼型農業保險產品由原銀保監會負責備案并監管;其他產品均由相關銀保監局負責備案并監管。
《通知》也對產品退出機制進行了說明:
對存在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及相關法律法規規定、不符合保險原理、違背公序良俗、噱頭炒作、損害社會公眾利益和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以及危及公司償付能力和財務穩健等問題的產品,一經發現,將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責令停止使用、限期修改,情節嚴重的,在一定期限內禁止申報新產品。
“備案制”的實施,原本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重要改革舉措,是統籌監管資源、形成上下聯動監管合力的重要政策措施,是規范財產保險公司產品管理、提升產品總體質量的重要工作規定,以此來激發產品創新的市場活力。
《通知》實現已經三年多。在這三年里,的確,各財險開發產品的動力更足,創新型的產品備案明顯增多,最為突出的一大創新就是互聯網化的產品開始百花爭艷,信用保證類的保險產品初期被認為是一大創新。
在“備案制”實施的三年里,財險產品的開發備案究竟如何?
據悉,財險產品屬地監管實施三年來,成效顯著,認真貫徹落實各項監管要求,持續規范和改進產品報送質量,不過,細究產品本身,也是問題百出。
目前來看,在財產險市場,最為常見的一大違規行為即為“未按照規定使用經備案的保險費率”。對此,有保險業內人士坦言,備案當然必須合規,但是在競爭激烈的保險市場,一些機構為了在競爭中凸顯優勢,實現順利簽單,往往存有僥幸心理,私下篡改費率,為了業績鋌而走險。
這只是財險產品投向市場的違規行為之一。備案產品不規范問題時有發生,特別是基礎性問題屢禁不止,令人貽笑大方。
以某地最新通報內容來看,典型問題包括備案材料錯誤、備案材料不規范、條款及費率不合規、涉嫌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等四方面。
具體來看,在備案材料錯誤方面,名稱錯誤百出,內容張冠李戴。例如,某財險公司癌癥定藥品醫療保險A款(互聯網專屬)的精算報告內容,錯傳為不相關的第三方公司的精算報告;某財險公司燃氣用戶意外傷害保險(互聯網業務專用)的可行性報告錯傳為本公司旅行意外傷害保險可行性報告,材料錯誤不一而足。
在備案材料不規范方面,某財險公司地方財政補貼型平原生態公益林保險的“保險標的市場需求”中標的分析主體為玉米,相關內容則存在抄襲;某公司的個人借款履約保證保險(2022版)的可行性報告未結合融資性信保業務特征完善風險防控措施,不規范表現花樣百出。
在條款及費率不合規方面,某財險公司營運交通工具乘客意外傷害保險中,未滿期凈保費計算公式為“未滿期凈保費=保險費×[1-(保險單已經過天數/保險期間天數)]”,與《意外傷害保險業務監管辦法》第五條并不相符。
在涉嫌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方面,某財險公司學生幼兒校園外意外傷害保險(互聯網專屬)》將意外傷害定義為“直接且單獨的原因致使身體受到的傷害”,某財險公司法定傳染病保險(2022版)(互聯網專屬)則未明確等待期最長時限。
如此低級錯誤頻出,也暴露出仍有不少公司對產品備案工作重視不足、依法合規意識薄弱。該地區監管要求公司壓實產品管理的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內控機制,不斷提升備案產品質。
在陸家嘴論壇上,國家金監總局黨委書記、局長李云澤闡述了監管的五大領域,包括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金融監管新局面、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和金融對外開放。從市場的角度來說,服務實體經濟需要不斷優化產品,而從監管的角度來說,“該管的堅決管住,該放的有序放開”。
監管要不斷優化金融產品服務供給,就需要對開發、備案、投入市場的產品全面、真實地掌握它的經營實情。在這樣的背景下,財產險產品的開發與管理展開了調研。
例如,近三年關于企財險、家財險、工程險、責任險、信用險、保證險、車險、船舶險、貨運險、特殊險、農險、短期健康險、意外險以及其他保險的備案數量、修訂備案數理、注銷或清退數量,注銷或清退產品的原因;
公司經營的產品是否存在高度同質化問題以及原因分析;產品是否存在頻繁變更問題以及原因有哪些,是否存在較多零銷量或銷量較低的產品;
意健險產品開發及管理中存在的難點,影響個人意健險條款和費率變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保險產品運營中有哪些行業自律規定或者區域性的監管要求;
產品開發及管理中存在的其他難點有哪些;
詳細列明公司有無對下一步產品開發管理的其他需求,等等。
的確,在財產險市場,絕大多數公司的業務條線相對較窄,雖然備案產品有上百款甚至數百款,但真正能落地銷售轉化為績效的屈指可數,質效低下并不鮮見。
服務為本,產品先行。面對產品開發、備案、銷售過程中出現的嚴重問題,很難令人信服“以客為本”。據悉,目前各財險公司正在對比產品線進行梳理,各地監管部門正在進一步壓實主體責任,主動糾偏。
有地方監管局就明確表態,不建議財險公司通過設置投保最低門檻、系統管控、人工核保等方式對高賠付車型或車輛設置不合理的限制承保政策和管控措施,切實加強系統內其他省市分支機構跨省承保當地轄區車險業務的核保管控,促進行業理性競爭。
2024償付能力掃描:化險關鍵期,“誰”把7家險企“拖下水”?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保“開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年首張罰單:三家金融機構均被罰超千萬,兩家險企“中彩”
10家險企“打頭陣”!拿到投資黃金“入場券”,意味著什么?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