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夢涵
編輯:邢莉
來源: 險企高參
這家中外合資壽險公司現高層人事變動。
近日,據業內消息,中宏人壽發布內部公告稱,任職七年有余的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CEO)張凱即將卸任,同日,中宏人壽宣布由吳曉詠任臨時負責人。
一個月前,多家媒體稱,匯豐銀行任命張凱為南亞區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主管,6月26日起生效。
近年來,中宏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持續增長,去年保險業務收入實現145.71億元,保費增速為8.66%,2022年中外合資壽險公司表現亮眼,保險業務收入超過百億的險企共有9家。
總經理張凱即將卸任
任職已有七年
據今日保消息,中宏人壽發布內部公告稱,任職七年有余的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CEO)張凱即將卸任。
張凱,出生于1970年,畢業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持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張凱于2016年加入中宏人壽,經保監會核準后,于2016年2月起擔任總經理,同年11月起擔任中宏人壽董事。
目前,張凱還兼任泰達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職務。在加入中宏人壽前,張凱就職于花旗銀行,歷任花旗集團總部、亞太區和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多項要職。加入花旗前,張凱還曾擔任麥肯錫管理咨詢公司顧問以及華信惠悅咨詢公司的精算分析師。
張凱的這一變動早有跡象。一個月前,多家媒體稱,匯豐銀行任命張凱為南亞區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主管,6月26日起生效。張凱常駐新加坡,將負責加速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在南亞地區的擴張;她將向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全球行政總裁馬勵濤和亞太區聯席首席執行官蘇倫德拉·羅莎匯報。
同日,中宏人壽宣布由吳曉詠任臨時負責人。
吳曉詠,出生于1973年,吳曉詠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持有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擁有特許金融分析師資格。吳曉詠于2019年7月加入中宏人壽,同年12月經上海監管局核準擔任中宏人壽總經理助理暨首席投資官,自2021年4月起擔任中宏人壽財務負責人暨首席投資官,2021年11月起任本公司副總經理。
在加入中宏人壽前,吳曉詠曾就職于上海復星集團,在此之前,還曾在瑞泰人壽、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等公司擔任投資管理崗位。
保險業務收入持續增長
去年凈利腰斬
中宏人壽成立1996年11月,是國內首家中外合資人壽保險公司,由加拿大宏利旗下的宏利人壽保險(國際)有限公司和中國中化集團公司核心成員——中化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合資組建。
近年來,中宏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持續增長,但去年增速有所放緩。2018年-2022年分別實現保險業務收入80.97億元、99.63億元、122.66億元、134.10億元、145.71億元。保險業務收入增速分別為20.10%、23.05%、23.12%、9.33%、8.66%。
中宏人壽保險業務主要來源是個險,其中2018年-2019年分紅險是主要來源,分別實現40.22億元、38.80億元;2020年-2021年中宏人壽發展健康險,分別實現43.13億元、48.53億元;2022年普通壽險后來居上,實現51.22億元。
歷年年報顯示,自1998年-2006年,中宏人壽基本處于虧損狀態。自2007年后,中宏人壽長年處于盈利狀態,且盈利額度持續增長。2018年-2020年凈利穩定增長,分別實現6.93億元、9.13億元、10.89億元,近兩年凈利有所下降,分別實現10.49億元、4.58億元。
(險企高參根據公開數據制作)
2023年一季度,中宏人壽實現保險業務收入70.52億元,實現凈利2.03億元,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38.06%,較上季度末上升3.92%,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24.67%,較上季度末上升 3.11%;最新一期的風險綜合評級為AA。
據悉,近年來中宏保險全面布局“康養傳承”戰略,重點聚焦健康以及養老兩大領域,以“成為中國領先的健康和養老專家”為長期戰略目標,將“康養”變成為自身特色標簽,打造其在細分市場的差異化“名片”。
2021年11月,中宏保險將公司戰略升級為“康養傳承”。積極實踐保險保障與健康管理、養老服務的有效融合。2022年11月,中宏保險“宏運世家”家族辦公室成立五周年暨中宏保險成立26周年慶典在上海成功舉辦。通過不斷升級的“康養傳承”綜合解決方案為客戶帶來健康、養老、傳承的全方位守護,旗下力推創新保險理念MOVE計劃,致力于打造全方位的健康生態圈,并在多個領域與領先企業展開跨界合作,推動自身業務持續創新發展。
9家中外合資壽險保費超百億
中宏人壽位列第八
近年來,中國保險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的逐步加深,政策上的支持為外資提供了良好的營商環境。
2022年中外合資壽險公司表現亮眼,其中保險業務收入超過百億的險企有9家。
具體來看,工銀安盛人壽位居第一,實現491.22億元,中信保誠人壽、招商信諾人壽超200億元,分別實現311.89億元、265.19億元。中意人壽、交銀人壽、中銀三星人壽、中美聯泰人壽分別實現保費收入198.23億元、181.44億元、173.26億元、162.51億元。中宏人壽實現145.71億元保費收入,中英人壽實現113.34億元保費收入。
其中,招商信諾人壽、中銀三星人壽保費增速超20%,分別實現21.6%、20.8%,中信保誠人壽的保費增速為16.3%,剩余6家中宏人壽、交銀人壽、中荷人壽、中意人壽、工銀安盛人壽、中英人壽、中美聯泰人壽的保費增速分別為8.7%、7.1%、6.4%、6.0%、 5.5%、5.4%、4.2%。
(險企高參根據公開數據制作)
凈利方面,中信保誠人壽實現11.75億元,穩居第一。中意人壽凈利也超10億元,實現凈利潤10.73億元。中英人壽、中美聯泰人壽、招商信諾人壽超5億元,分別實現9.22億元、7.18億元、6.74億元。中宏人壽實現凈利4.58億元,中銀三星人壽實現0.64億元。交銀人壽、工銀安盛人壽未能盈利,分別虧損3.60億元、7.98億元。
根據2023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摘要顯示,9家中外合資險企償付能力充足率都在達標線以上。2023年一季度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排名依次為:中美聯泰人壽(453.92%)、中英人壽(249.40%)、中宏人壽(224.67%)、中信保誠人壽(202.88%)、交銀人壽(197.87%)、招商信諾人壽(188.16%)、中意人壽(178.95%)、中銀三星人壽(169.78%)、工銀安盛人壽(159.00%)。
最近一期的風險綜合能力評級顯示,5家家風險綜合評級為A類及以上,中美聯泰人壽、中宏人壽、交銀人壽、中英人壽均為AA,工銀安盛為A,中意人壽、中信保誠人壽、招商信諾人壽均為BBB,中銀三星人壽為BB。
DeepSeek會搶保險人飯碗嗎?!人保、新華、太平等多家險企接入模型…
一次性裁掉四大營業部,“財險一哥”又有大動作:75后總精算師張瑯履歷官網被撤,此前為該司最年輕高管…
重磅!6.5萬億中國人壽最年輕副總裁誕生:50歲“實干家”伍健內部晉升,在廣西、云南、廣東歷練多年;去年凈利預計多增超100%…
重磅獨家!瑞眾人壽首次公開公司治理概要:披露董監高簡歷、股東會議信息等;9名高管來自國壽,去年保費2368億元
重磅!又現四大保險央企總裁互送:繼趙鵬之后,52歲人保第一副總裁李祝用履新國壽黨委副書記
“難兄難弟”各虧17億!十家“銀行系”險企2024成績揭榜:合計凈利99.4億,新會計準則影響深遠…
時隔七月,57歲“老國壽”趙國棟正式任瑞眾人壽董事長!人事版圖重塑,去年前11月保費2268億;今年定下七項重點工作
綜合成本率高達264.3%!63歲平安女將霍建梅挑大梁,能否破題前海財險虧損怪圈?!
60家非上市人身險保司2024業績揭曉:財信人壽虧損3.7億,六家銀行系險企入圍利潤top10!泰康、中郵保險業務收入超千億
管理層多為"80后",董事長、總經理去年齊換;東方嘉富人壽的“前世今生”…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