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我國是名副其實的保險大國,但想要真正成為保險強國卻還有一定距離,其中,提升再保險業務的國際化水平,便是邁向保險強國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
6月8日,在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宣布正式啟動上海再保險“國際板”。同日,《關于加快推進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也正式發布,提出將以構建布局合理、先進可靠、治理有效、富有彈性的再保險金融基礎設施體系為核心,推動我國再保險市場由“單向開放”向“雙向開放”轉型升級。
那么,在《細則》指引下,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將如何建設?再保險“國際板”在上海這座活力之城將如何落地?于我國保險業而言,再保險“國際板”啟動的意義是什么?
6月8日,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開幕,作為國家金監總局的首任局長,李云澤在論壇開幕式上發表講話,其宣布正式啟動上海再保險“國際板”,同時金監總局將與上海市共同發布《細則》。
話音剛落,上述《細則》便正式揭曉。縱觀文件全文,共涵蓋六章,分別包括總則、完善再保險市場基礎設施體系和機構體系、深化再保險產品供給和創新能力建設、推動再保險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加強再保險人才吸引和培養機制建設以及附則,共制定了22條政策舉措。可以說覆蓋了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落地實施的方方面面。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細則》的發布,圍繞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一系列市場機遇與人才政策紅利也同步釋放。
具體而言,在完善再保險市場基礎設施體系和機構體系方面,《細則》提出,提升數字化再保險登記清結算平臺金融基礎設施的服務能級;鼓勵有關區政府、管委會對保險機構與保險中介機構對接數字化再保險登記清結算平臺所產生的技術改造費用,按照70%的比例(上限50萬元)給予專項扶持;對在上海新遷入或新注冊設立、經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批準的中外資再保險機構、再保險運營中心,在上海金融發展資金中按規定給予相關開辦、租房、增資與專項扶持。
在推動再保險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層面,一些新平臺、新機制的打造舉措也成為看點。《細則》提及,支持在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國際再保險業務平臺,通過平臺開展的國際再保險分入業務,實施統一的交易信息登記;依托國際再保險業務平臺,建設國際再保險功能區,對符合要求的功能區內再保險機構、再保險運營中心等,實施營商環境支持政策;打造中國再保險信用評價體系;完善自由貿易賬戶體系的再保險資金跨境便利化通道;打造上海國際再保險會展品牌等。
面對巨大的人才缺口,《細則》著眼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工作強化機制保障,如提出對符合條件的人才給予公寓申請支持,將再保險人才列入“上海金才”開發計劃重點支持范圍;實施更加開放的境外人才出入境與停居留政策;加強上海再保險人才隊伍建設,制定實施再保險人才培養計劃;鼓勵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區政府、管委會等圍繞再保險精算、風控、營運等專題開展人才海外培訓。
可見,為護航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的順利建設,金融監管部門、地方政府及相關參與機構,在引人、給錢、制度保障等方面作出了充分規劃。
不得不提的是,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的建設工作已醞釀多時。
早在2021年6月,原銀保監會就聯合上海市政府發布了《關于推進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要成為再保險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在全球再保險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中占據優勢地位等發展目標。
如此看來,上述《細則》可視為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實操手冊。那么,在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過程中,李云澤所指的再保險“國際板”又是何物呢?
據悉,再保險“國際板”是指開展國際再保險分入業務的交易市場,主要通過使用國際再保險業務平臺與相應規則,實現高度電子化交易和信息披露要求,并對通過國際再保險業務平臺開展的國際再保險分入業務實施統一的交易信息登記。而國際再保險業務平臺則是,支持打造國際再保險分入業務交易市場的數字化再保險交易系統。
顯然,再保險“國際板”將成為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的重要載體,起到提升我國再保險業務規范性、透明性與國際化的關鍵作用。
對于推動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啟動再保險“國際板”的意義,有業內人士指出,此舉一方面可以促進我國保險業與國際成熟市場對標,實現從保險大國邁向保險強國;另一方面有利于我國深度參與全球風險治理,在“引進來”的同時,也積極扮演“走出去”的角色,提升我國保險業的國際競爭力。
作為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協調小組的成員單位,上海保險交易所表示,將全力打造承接政策落地、平衡效率安全、暢通要素流通的交易服務平臺,以構建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進可靠、富有彈性的再保險市場基礎設施體系為目標,對標國際一流,從立規則、建市場、強服務等方面入手,全力助跑再保險“國際板”的高質量發展。
談及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期待,太保產險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總精算師陳森介紹,其一是要注重國際性,未來能承保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跨國再保險業務,彌補當前國內再保險市場幾乎只承保國內業務的短板;二是要在精細和專業上下功夫,重視引進在某些特殊領域有專長的再保險人才及專業團隊,培育獨特細分市場的競爭優勢。
的確,從產品創新供給維度看,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也承載了諸多使命。如《細則》提出,將建立特殊風險、中大型風險的數據交換與資源整合機制;豐富保險產品體系,保障國家戰略;研究開展境內外機構共同參與的新型風險轉移產品的發行與交易試點;完善巨災風險與特殊風險分散的資本補充機制;優化上海再保險市場的相關司法仲裁環境等。
作為“保險的保險”,再保險業務起到了分散風險、提升資本效率的重要作用,被譽為保險業的明珠。由于再保險業務的特殊性,其也是一個高度全球化的市場,主要表現在再保險公司普遍跨國經營,地區市場普遍呈現全球公司同臺競爭的格局。
從我國再保險市場的發展情況看,目前我國共有14家再保險公司,包括中再壽險、中再產險、太平再保險(中國)、前海再保險、人保再保、中國農業再保險6家中資公司,以及慕再北分、瑞再北分、法再北分、漢諾威再上分、德國通用再上分、RGA美再上分、大韓再上分以及信利再保險(中國)8家外資險企。
盡管我國再保險市場主體不斷豐富,但分入與分出業務經營差異顯著。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分出至境外保費規模約1120億元,相比之下,境外分入的保費規模僅約283億元,再保險逆差近4倍。折射出我國再保險分入業務存在不足,需要與全球再保險市場加強融合的現實。
從再保險公司競爭力上看,盡管在國內市場上,中再集團的壽險及財產再保險業務處在行業領先位置,但全球再保險公司TOP10中,國外再保險公司占據主導。
全球再保險公司Top10(2020)
對于我國再保險業務經營現狀,中再集團原董事長袁臨江曾于2019年發表文章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再保險市場在主體培育、業務發展以及監管制度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世界上成熟的再保險市場相比,在產品服務、專業人才、承保能力方面仍存在明顯短板,防范化解的風險能力仍有待提高。
這些問題突出體現在,再保險結構性供給不平衡,新興風險、特殊風險、大型風險等保障能力不足,定價權基本被國際市場把控;國內再保險市場對外依存度過高,國內財產再保險業務50%流向海外離岸市場,而2015年美國境外分出份額僅為24%,加大了跨境風險傳遞和再保險市場不穩定;人才建設存在短板,境內中資再保險的專業人才尚不足千人,遠不及慕再、瑞再等國際巨頭上萬人的專業隊伍等。
對此,袁臨江認為應從加大創新力度、加快國際化進程、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等諸多層面推進我國再保險市場進一步發展。
其實,除了強化人才建設、保障能力等方面外,不容忽視的是,近年來日趨復雜的全球經濟環境、自然氣候環境等,也成為我國再保險經營主體“走出去”面臨的挑戰。如安永發布的《2023年全球保險業展望》就指出,保險行業需要積極采取行動,應對氣候風險帶來的獨特挑戰。氣候風險既影響到資產也影響到負債,而且很難進行建模,時間跨度很長。
不過,隨著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的加快建設,以及上海再保險“國際板”的正式啟動,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我國應對全球風險市場的能力將持續增強,再保險市場加快從“單向開放”向“雙向開放”轉型升級。
周評|面對國家大勢和存量市場,如何樹立“大保險觀”?
監管嚴禁“特藥卡”“CAR-T卡”成保險營銷贈品,部分地區摸底排查
周評|從“雙11”到保險“開門紅”,正在告別“大進大出”式消費
保險業多位高管失聯,找尋背后的那些蛛絲馬跡!
玖亓周評|10萬億化債!財政刺激救短期,最終化債靠發展
時隔三年半,水滴擬赴港再上市!內情主導,還是外因倒逼?
探求專業養老險公司致力成為經營第三支柱“頭部”的方法論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險資,最近盯上哪些新“標的”?
玖亓周評|險企三季報的“高光”和波動
五大上市險企盈利暴增!“規模+盈利”能否可持續,半喜半憂!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