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前些年的“跑馬圈地”之后,惠民保已覆蓋全國絕大多數省市區及地級市。
當市場進入平穩發展期,惠民保項目需要步入深耕及精細化運營管理階段,為謀求可持續發展,惠民保產品究竟要如何升級迭代,朝著哪些方向創新求變?
近期多地的惠民保產品陸續上線2023版,來看看它們的新變化、新動向。
深圳是在全國最早推行普惠性質醫療保險的城市,也是惠民保產品極為豐富的城市。多年以來,深圳市民對惠民保險的參與熱情較高,可謂有了扎實的群眾基礎,需求推動著惠民保不斷求新、求變,地區惠民保產品也相對豐富。
例如,“深圳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險”、“深圳專屬醫療險”、“鵬城保”、“深圳眾惠保”等不斷涌現,就在5月9日深圳又上線了一款“深圳惠民保”。
仔細分析深圳市場上的幾款惠民保產品,從保障責任來看,看似各自為陣,但又有互相倚重、同場競技的意味。
比如“深圳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險”價格最便宜,但不報銷醫保目錄外個人自付費用;“鵬城保”則反其道而行之,不報銷醫保目錄內個人自付費用;看上去“內外兼修”保障全面的“深圳專屬醫療險”、“深圳眾惠保”,其報銷比例又與是否投保“深圳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險”有關。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反復提及的“深圳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險”,是有官方背景的,也被行業稱之為我國最早的惠民保產品。據悉,“深圳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險”是2015年深圳市政府推出的重大民生實事之一,旨在有效減輕重特大疾病患者的醫療費用負擔,由深圳市醫療保障局主辦、平安養老險承保,其最初保費是20元/年,后來價格逐漸提高,截至2022年已提高至39元/年。
相關數據顯示,已經運行八年之久的“深圳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險”,賠付總金額達到16.27億元。雖然曾有過漲價,長期維持39元/年的價格也足已“普惠”,但其保障程度與市場上主流惠民保產品相比,仍顯不足。因此,深圳市場上再次出現幾款覆蓋社保外費用的惠民保產品,看似與之打配合。
不過,問題來了,明明買一款產品就能解決的問題,卻需要買兩款甚至三款才能保障更全面,那么,產品怎么選擇、怎么配置,顯然給消費者帶來一些困惑。因此,“深圳惠民保”近期出現,或在于解決這一個困惑。
從條款來看,“深圳惠民保”是原版“深圳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險”的升級,不過升級亮點并不少,價格也大幅調整,堪稱“大變臉”。
公開信息顯示,“深圳惠民保”相比“深圳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險”在價格上有了較大的調整,由39元/年上調至88元/年,雖然上漲幅度較大,并不再支持醫保個賬余額統一劃扣,但在投保時,可以直接選擇使用醫保個人賬戶余額為本人及參加本市基本醫保的配偶、父母、子女投保交費,方便了投保人,也盤活了醫保個人賬戶資金。
除價格調整外,在“深圳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險”的基礎上,“深圳惠民保”對保障的內容也進行了顯著升級,如新增醫保目錄外自費保障、罕見病專項保障和“港澳藥械通”大灣區特色保障,同時免費提供六大項健康管理服務等。
值得一提的是, 在罕見病的保障方面,“深圳惠民保”嘗試將報銷比例與連續參保年限掛鉤,是在增加客戶投保黏性方面的有益嘗試。與此同時,“深圳惠民保”將“港澳藥械通”部分藥械納入保障范圍,積極發揮粵港澳大灣區醫療服務的地域優勢,凸顯地方特色。另外,在承保機構方面,與“深圳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險”的主要承保機構為平安養老不同的是,“深圳惠民保”是由中國人壽、人保財險、人保健康、平安健康險四家險企共同承保。
從參保情況上看,“深圳惠民保”的熱度漸顯。6月1日,相關媒體從承保機構獲悉,“深圳惠民保”參保人數已突破300萬。
相比“深圳惠民保”升級上的大刀闊斧,更多地方的惠民保產品則是小步微調。
以2023年“滬惠保”為例,與2022年的保障內容相比,保費、保額和主體保障均未發生變化,而是在進一步降低個人自費醫療的費用負擔方面進行了升級。具體來看:
○ 降低免賠額。免賠額由原先的2萬元下降至1.6萬元,無理賠續保人群享再降免賠額優待。其中,連續兩年續保客戶免賠額降至1.5萬元,連續三年續保客戶賠免賠額降至1.4萬元。
○ 增加國內特藥種類。特藥從25種擴增至36種,新增凱麗隆、優羅華等18種藥品。
○ 新增專屬健康服務權益。參保人可享指定醫保外新冠藥品9.7折購藥權益以及滿68元減10元的普通藥品折扣券6張,可在指定線下藥店使用。
相比2022年“滬惠保”保費微漲、保障升級,2023年“滬惠保”屬于“加量不加價”,這或許是在保證參保率與賠付壓力之后做出的平衡。
不得不說的是,很多惠民保產品盡管經過多次迭代,保持著“保本微利”、“加量不加價”的特色,但參保人數上很難再超越曾經的高峰。如2021年,“滬惠保”以總參保人數超739萬的成績創下“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首年參保人數之最。
而在2022年,截至6月29日,“滬惠保”的投保人數超過500萬人,其中還包括超70萬新市民。而后,到了原定投保截止日期7月31日,包括團單在內,2022版“滬惠保”共有645萬人參與投保。最終,“滬惠保”將投保日期延長至8月20日,但投保人數仍低于首年。
今年,“滬惠保”在“加量不加價”的同時,推廣力度加大,保險公司內勤人員齊上陣。目前“滬惠保”開局良好,參保人數已超300萬人,業內也普遍對今年“滬惠保”的表現表示樂觀。
不僅是“滬惠保”,很多城市的惠民保項目也普遍存在較大續保壓力。
除續保率承壓外,獲得感不強、帶病體保障仍有缺口等問題也在困擾著各地惠民保的可持續發展。
比如身體健康人群和已經享受高水平醫保人群,對惠民保險的獲得感不強,因此投保、續保并不夠積極,而惠民保投保門檻低、甚至無門檻,又不可避免吸引了帶病群體和老年群體投保。為了降低賠付風險,惠民保又不得不設置較高的免賠額、較低的賠付比例,甚至在續保時調高保費價格,這樣一來,難免會抑制低風險人群的投保熱情。在學術界稱之為陷入“死亡螺旋”困局。
近幾年,留住老客戶、挖掘新客戶,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擺在惠民保面前的待解難題,各地均在探索適合本地的發展路徑,尋求平衡點。
比如2023版“惠蓉保”多管齊下,一方面擴面,開放成都戶籍參保;一方面新增全自費海外特定高額藥品費用保障、擴展全自費特定高額藥品;另一方面提高報銷比例,將醫保范圍外個人自費醫療費用的報銷比例提升至30%;與此同時,還針對續保客戶給出優待,降低起付線。
再比如2023版南寧“惠邕保”,也是從降低年免賠額、提升報銷比例、擴容特藥目錄、拓寬保障群體、增加增值服務五個角度進行了升級。
正如原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所言,“惠民保要實現可持續發展,要找到產品成本、服務質量、可持續能力間的平衡點”。
兩點之間找平衡,相對容易,但在多點之間求平衡,則并非易事。惠民保險的探索與演進過程,就是在多點之間不斷尋求平衡的過程。
周評|從“雙11”到保險“開門紅”,正在告別“大進大出”式消費
保險業多位高管失聯,找尋背后的那些蛛絲馬跡!
玖亓周評|10萬億化債!財政刺激救短期,最終化債靠發展
時隔三年半,水滴擬赴港再上市!內情主導,還是外因倒逼?
探求專業養老險公司致力成為經營第三支柱“頭部”的方法論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險資,最近盯上哪些新“標的”?
玖亓周評|險企三季報的“高光”和波動
五大上市險企盈利暴增!“規模+盈利”能否可持續,半喜半憂!
玖亓周評|從比亞迪到小米,新能源車險會“變天”嗎?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財險:折射國家態度、外資雄心、中資戰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