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2月6日起,香港與內地全面恢復通關后,內地客赴港投保熱情也一起被點燃。
5月31日,據香港保監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香港保險業毛保費總額達到1472億港元,相較2022年同期下跌7%。
盡管毛保費總額下滑,但香港保險市場長期業務中,內地訪客的新單業務保費增速十分亮眼,同比上升高達2686.4%至96億港元,幾乎恢復到疫情前水平。這足以看出,全面通關后內地居民赴港投保的熱度。
那么,站在消費者層面看,冰封三年后,內地居民去香港旅游的同時,要不要也帶上一份港產保單回家,且該格外注意哪些事項?站在行業層面,全面通關疊加互聯互通政策之下,兩地保險市場又發生了哪些“化學反應”?
先來看香港保險業首季的整體保費收入情況。數據顯示,2023年首季香港保險業毛保費總額同比下降7%至1472億港元。其中,長期有效業務的保費收入總額為1266億港元,同比下跌8.9%;一般保險業務的毛保費為207億港元,同比上升6.9%。
顯然,香港保險業一季度毛保費總額同比下滑,主要是受長期有效業務的保費收入下降影響。根據香港保監局披露,長期有效業務主要包括個人人壽及年金(非投資相連)業務、個人人壽及年金(投資相連)業務以及退休計劃業務。這三項業務一季度的保費收入分別為1097億港元、65億港元和83億港元,同比增速分別下跌3.2%、18%和47.6%。
可見,在長期有效業務方面,退休計劃業務下滑相對較大。對此,香港保監局解釋稱,有關情況主要是受到2022年同期退休計劃業務的個別交易和個人人壽及年金(非投資相連)業務部分產品的保費支付模式所影響。
盡管一季度香港保險業總保費收入有所下滑,但憂中亦有喜,即新單業務表現可圈可點。數據顯示,一季度長期業務(不包括退休計劃業務)的新單保費為470億港元,同比增長10.7%。這背后,主要由新單保費為435億港元的個人人壽及年金非投資相連業務,以及新單保費為34億港元的投資相連業務所組成。期間,保險公司共發出約16600份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涉及保費10億港元,占個人業務總額的2.2%。
香港保險業新單業務增速可觀的背后,離不開內地訪客的投保貢獻。數據顯示,2023年首季內地訪客的新單業務保費恢復至96億港元,同比飆漲2686.4%,相當于個人業務總額的20.5%。
為了讓外界更方便理解內地訪客新單保費增速的水平,香港保監局還特別列舉了2019年同期數據,即2019年首季內地訪客的新單業務保費為128億元,同比增長26.4%。由此不難看出,內地訪客新單保費收入方面,今年一季度幾乎已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對于內地訪客新單業務保費飆漲的原因,香港保監局稱,這要源于跨境人流恢復正常,釋放了壓抑多時的需求,加之上一年同期基數較低。
的確,自2023年2月6日零時起,內地與港澳全面恢復人員往來后,香港內地游客增長迅速。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入境事務處披露,2023年“五一”假期期間,入境內地訪客數量達到62.55萬人,已恢復到2019年“五一”假期入境人數的六成。另據香港旅游發展局披露,2023年一季度共有441萬旅客到訪。僅3月就有245萬人,其中,內地游客約有197萬人,按月增長77.3%。
當然,參照過往,香港保險產品本身于內地消費者而言也有諸多吸引力。一位資深保險代理人對『A智慧保』分析稱,作為國際成熟的保險市場,香港保險產品具有保費相對較低、產品收益相對較高、差別定價、理賠范圍較廣等優勢。據悉,目前部分香港儲蓄分紅險的整體預期收益率可達6%以上,有的甚至超過7%。
另外,瑞銀在通關前訪問了1000名內地居民,其中有47%的受訪者表示有意購買境外保險,約三分之二考慮在通關一年內投保。這也折射出內地消費者對境外保險的需求較高。
今年一季度,內地居民投保熱情升溫的背后,還離不開香港各大險企在優惠活動上的battle。
如某保險公司的終身壽險產品,就推出了多元貨幣計劃并進行限時優惠,活動宣傳稱,以3年供款年期繳付保費,可享受高達11%的保費回贈;以5年供款年期繳付保費,可享受高達23%的保費回贈及每年4%的保證特惠利率。此外,香港宏利保險的某保障計劃顯示,提前繳付高達2年保費將享有每年6%的保證利息;成功投保首2年合計可享高達28%的保費折扣優惠。
這樣的優惠活動與其特殊的市場背景息息相關。美國加息效果影響下,香港金融市場一段時間內都處于高息環境,銀行存款利率也有所提升,保險公司為了增加競爭力,只能在優惠條款上加碼并且適當調高自己保單的預期收益。一定程度上把短期的高息效果長期鎖定了,繼而提升了理財、儲蓄型保險的吸引力。此外,近期內地儲蓄型保險預定利率下調的預期,也促使消費者追求更高收益而投保香港保單。
官方數據也顯示,內地居民對香港市場壽險產品青睞有加。據香港保監局披露,和過往一樣,今年一季度內地客戶群組購買的保單中約97%是以非整付方式支付(即非一筆過支付),而終身壽險、危疾及醫療保險分別占已發出保單份額的56%、33%和5%。
不過,對于內地居民赴港投保熱情升溫的現象,也有不少專業人士建議消費者理性選投,赴港投保存在合同簽訂、外匯、代理等相關潛在風險。典型的如代理風險,可能會面臨因所投保的公司代理人經常更換,造成服務體驗不佳,或因代理人素質不良、心術不正遭遇騙保等。這就要求內地消費者在購買香港保險產品之前,詳盡考量保險代理人資質、素質等。綜合來看,赴港投保更適合在香港與大陸頻繁往返、留學或旅居的人群購買。
就在內地居民赴港投保熱情回溫之時,兩地保險市場也在加速實現“雙向奔赴”。
之所以這樣說,首先來源于粵港澳大灣區保險市場互聯互通利好政策的不斷出臺。如早在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就共提及保險17處。包括:支持深圳建設保險創新發展試驗區;支持粵港澳保險機構合作開發創新型的跨境機動車保險和跨境醫療保險產品;有序推動大灣區內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跨境交易;支持內地與香港、澳門保險機構開展跨境人民幣再保險業務等。
2020年4月,央行、原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外管局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共提到保險30次,包括完善保險業務跨境收支管理和服務;支持港澳保險公司依法取得RQFII和QFII資格;擴大保險業開放,支持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設立外資控股的人身險公司等。
2022年6月,《國務院關于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的通知》發布,提出有序推進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積極支持南沙參與粵港澳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設立。支持南沙在跨境機動車保險、跨境商業醫療保險等方面先行先試,促進粵港澳三地保險市場的融合發展。
2023年2月23日,央行會同原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外管局、廣東省政府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允許境外特別是香港地區的金融機構在前海合作區設立財產險公司、人身險公司、保險控股公司完善跨境保險業務。
2022年12月,香港特區政府在發表《香港保險業的發展策略藍圖》中也指出將把握“雙循環”策略的契機,促進香港保險業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要釋放保險的社會價值,為廣大市民提供完善的風險管理與管控方案。
除政府及監管政策暖風頻吹外,大灣區保險市場互聯互通也在加速落地。例如,廣東地區多家險企就開發了大灣區專屬產品。相關數據顯示,自2020年全國首個區域性重疾表——粵港澳大灣區產品專屬重疾表落地以來,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廣東保險市場已有18家公司的29款灣區專屬重疾險及跨境醫療險上市,累計為11.09萬人次提供灣區專屬醫療健康保險保障992.54億元。
此外,粵港澳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建設工作也在快速推進。5月31日,廣州市政府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印發2023年廣州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就提出,將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項目落地實施及開業運營。更早之前的2022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也在其首份施政報告中表示,會爭取短期內在南沙、前海成立保險售后服務中心,為大灣區保險市場互聯互通踏出重要一步。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繼“澳車北上”后,“港車北上”也開始接受申請。根據《廣東省關于香港機動車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入出內地的管理辦法》,2023年6月1日9時起開始接受香港機動車車主申請,7月1日起,符合條件的香港機動車車主在港方預約通關獲準后,就可駕車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駛入廣東。而“港車北上”政策下,已有16家香港險企與內地保險機構合作開展“等效先認”。據了解,日前太平香港銷售出全港首張“等效先認”跨境車險保單。
其實,不止內地居民對香港保險產品興趣濃厚,部分內資保險機構也在對香港保險市場積極布局。典型的如頭部互聯網保險中介“水滴”,不僅將其在香港擁有的持牌保險經紀公司“華伯特金融服務”更名為“水滴金融服務(香港)”,還在同步招兵買馬、吸納人才, 組建香港本地化團隊。
不止水滴,今年4月,據相關媒體報道,泰康香港籌備辦公室透露,泰康香港子公司目前處于籌備階段,并正向香港特區政府申請營業牌照,后續將在港開展保險業務,聚焦養老領域。
伴隨著全面通關、粵港澳大灣區保險市場互聯互通以及內地保險機構赴港“掘金”等諸多因素助推,不難預見,香港、內地兩地的保險市場將有望實現雙向加持、互利共贏。
周評|從“雙11”到保險“開門紅”,正在告別“大進大出”式消費
保險業多位高管失聯,找尋背后的那些蛛絲馬跡!
玖亓周評|10萬億化債!財政刺激救短期,最終化債靠發展
時隔三年半,水滴擬赴港再上市!內情主導,還是外因倒逼?
探求專業養老險公司致力成為經營第三支柱“頭部”的方法論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險資,最近盯上哪些新“標的”?
玖亓周評|險企三季報的“高光”和波動
五大上市險企盈利暴增!“規模+盈利”能否可持續,半喜半憂!
玖亓周評|從比亞迪到小米,新能源車險會“變天”嗎?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財險:折射國家態度、外資雄心、中資戰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