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具有單筆投資大、周期長、收益穩健等優勢,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提升提供了強大支撐,許多重大項目、國企改革背后都有險資的身影。近年來,多地競相“拉票”,爭取更多險資入局,灌溉本地經濟。
繼“險資入粵”、“險資入黔”、“險資入贛”、“險資入豫”、“險資入桂”、“險資入滇”等多地行動推出后,5月以來,浙江、山西等地又有新動作。浙江多部門聯合出臺“險資入浙”方案,打造險資投資首選地;山西簽署了推進“險資入晉”工作備忘錄,加入吸引險資的行列。業界認為,保險將持續助力地方穩增長目標,地方激勵政策、保險資金運用效率等還有完善空間。
保險資金運用大省浙江近期再出招,進一步吸引險資投資。5月初,浙江銀保監局與浙江省發改委、浙江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共同出臺《關于推進“險資入浙”行動方案》,提出加強統籌協調,建立健全“險資入浙”的組織體系、政策扶持體系、資金對接機制等,努力把浙江打造為險資投資的“首選地”。
根據今年3月當地官方媒體的報道,保險資管機構近年投資浙江的活躍度不斷上升,險資投放浙江余額已超9000億元,其中權益類投資占比超過20%,整體規模和增速都位居全國前列,資金結構持續改善,投放層次也不斷加深。
5月9日,山西舉辦“險資入晉”對接會,中國保險資管業協會、山西省金融辦、山西銀保監局共同簽署《推進“險資入晉”工作備忘錄》,引導險資在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等產業加大投資力度,從長周期參與山西省能源資源、文旅康養等優勢領域和高質量轉型發展。據山西省委書記藍佛安介紹,已從年度重點工程項目中篩選出融資需求3億元以上的項目200多個,合計融資需求近2000億元。
不止上述兩省,險資近年一直是各地政府眼中的“香餑餑”,廣東、廣西、河南、貴州、云南等多省先后為自己“拉票”,推出專項行動,吸引險資進駐。
具體做法包括建立項目儲備機制、聯絡員機制,財政貼息、完善增信擔保配套服務等。例如山西、河南等省份建立了項目庫或企業庫,引導資金精準對接;浙江支持企業加強與中債增等公司合作,利用外部增信提升信用等級;廣西通過財政獎勵方式撬動更多險資投資,2021年累計撥付“險資入桂”貼息獎勵資金1543萬元。此外,各省份還頻頻舉辦相關對接會、培訓會,加強信息互通。
當前我國實體經濟已“接收到賬”的險資超20萬億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會長于華在近日舉辦的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介紹,截至2022年末,保險資金為實體經濟融資超21萬億元,同時,保險業近五年為實體經濟提供保險保障增長超2倍。從地方來看,部分省份險資投資額已在萬億級上下,例如前述險資投放浙江余額已超9000億元;又如“險資入粵”連續三年增速超20%,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險資投資廣東余額達2.33萬億元。
險資無疑已成為助力地方高質量發展、提升營商環境的重要金融力量,一些頭部險企還在服務地方經濟的過程中探索出一套服務模式。
例如“老大哥”中國人壽,去年6月設立總規模200億元的股權投資計劃,對云南國企云投集團控股的云南國股進行戰略增資,支持國家節水供水重大水利標志性工程“滇中引水工程”建設。國壽在官微文章中稱,將積極推廣股權直接投資的“云南模式”,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權益性資金。
險資之所以受到青睞,是因為其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包括投資規模大、期限長、收益穩健等,且運營方式靈活,可通過債券、債權投資計劃或股權投資計劃、私募股權基金等進行債權類投資或股權投資。
“保險是現代經濟重要產業和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在經濟社會中發揮著經濟減震器及社會穩定器的功能作用,可以從經濟補償、風險管理、資金融通三方面全方位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于華進一步稱。
在實際應用中,險資“多面手”屬性已充分彰顯。核心的保險保障功能方面,不少公司創新業務模式提升地方營商環境。例如人保財險上海分公司開發了“質押融資保證險+侵權責任保險”的“雙保單”業務,保護企業專利,降低企業經營風險;中華保險榮成支公司在威海開展村集體領辦合作社小麥玉米種糧收入托底保險,解決農村人口老齡化導致土地撂荒現象等。
資金融通方面,許多地方區域重要項目背后都有險資身影,投資方式多以購買債券、股權投資計劃等為主。例如在浙江,部分保險機構通過購買債券等方式,支持了浙江能源、杭州地鐵、義烏城投等重大項目或企業發展;在四川,基礎設施、旅游地產、棚戶區改造等項目吸引的險資已達數千億級。
今年險資在參與地方區域建設中動作依舊高頻,例如安聯資管5月4日登記了“佛山地鐵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百年保險資管4月28日登記了“紹興柯橋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國壽投資4月24日登記了“京港地鐵股權投資計劃”等。
保險機構還通過直接投資方式建設養老社區。目前全國已有10多家保險公司在28個省建立了60多個項目,其中泰康領跑,已在28個城市建設了33個養老社區。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時,險資也是積極參與者。過去幾年,地方專項債發行規模增長,多家頭部上市險企公開表達過對地方專項債的關注。
險資投資地方還會帶來更深層次的影響。原銀保監會高管曾形容稱,保險機構以“真金白銀”投資地方項目和專項債等的行為是“開正門”,在嚴控風險的前提下,有利于配合地方化解隱性債務風險。更早前,財政部和原保監會在2018年時也曾發布指導意見,支持保險機構更加安全高效服務實體經濟,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
延續去年基調,“穩增長”依舊是今年地方經濟工作的關鍵詞。業界普遍認為,險資將在穩增長目標中持續發揮重要作用,發展空間也將進一步擴大。
“體量大、周期長、穩定安全收益的項目,都將會是險資的重要投資方向。”深圳匯合創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兆江談及險資輸血地方的趨勢時說道。
亦有地方金融監管人士認為,險資具有負債期限長、能夠穿越經濟周期等優勢,可以投資新基建補短板;對于前沿的新興技術領域,保險資金可以拉長業績考核周期,與新技術產業深度融合;還可以參與能源、環保等領域的綠色項目投資建設,成為綠水青山的長期建設者。此外,在路徑方面,股權投資力度還有進一步加大的空間。
從另一個角度看,當前險資運用還存在短板。以地方為例,安徽銀保監局局長周家龍曾撰文稱,保險資金運用手段和渠道還不夠豐富,促進保險資金入皖惠皖的機制還不完善,適合安徽市場和在皖企業的金融產品及服務供給也還不夠豐富,原因包括保險公司法人機構數量不足,同時符合地方經濟發展需求與保險機構投資意向的項目不多、激勵支持政策不足等。
根據公開信息,這些問題在其他省份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即使是保險資金運用大省浙江,也在“險資入浙”方案發布時談到“保險資管機構在地方沒有分支機構”的短板。
對此,周家龍建議建立多方聯動、結構多元、類型全面、服務到位的保險資金在地方運用的新格局,加大保險資金投入規模,加強保險資金運用效率。具體舉措包括打造實力雄厚的政府融資平臺,為運用保險資金的大型項目提供更全面更強力的風險擔保;完善鼓勵和支持保險機構在皖投資的激勵機制,提升保險資金在各地的投入力度、廣度、深度等。
浙江官方提出,推動在浙保險分支機構、企業、項目單位、創投公司、產業基金等參與“險資入浙”,彌補保險資管在地方沒有分支機構、信息獲取不暢等短板,形成協同發力的生態。同時監管層面將進一步健全組織體系、資金對接機制、政策扶持體系等,提升保險機構歸屬感。
結語
地方政府青睞險資,希望為我所用,穩經濟、保增長,化解債務風險,反過來身處各地的中小險企也需要呵護。目前來看,面對經濟下行,業務發展承壓,不少地方系險企面臨增資難題,如何處理好政企關系、如何促使這些企業激發活力,也是政府層面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周評|從“雙11”到保險“開門紅”,正在告別“大進大出”式消費
保險業多位高管失聯,找尋背后的那些蛛絲馬跡!
玖亓周評|10萬億化債!財政刺激救短期,最終化債靠發展
時隔三年半,水滴擬赴港再上市!內情主導,還是外因倒逼?
探求專業養老險公司致力成為經營第三支柱“頭部”的方法論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險資,最近盯上哪些新“標的”?
玖亓周評|險企三季報的“高光”和波動
五大上市險企盈利暴增!“規模+盈利”能否可持續,半喜半憂!
玖亓周評|從比亞迪到小米,新能源車險會“變天”嗎?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財險:折射國家態度、外資雄心、中資戰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