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荒”、“低利率”,說到投資環境,近年常見這樣的表述。去年還多了一條更不友好的“資本市場波動”因素,其對險資的沖擊在近期收官的上市險企2022年財報中即可窺見。
2022年,國壽、平安、太保、人保和新華五家A股上市險企歸母凈利潤“一升四降”,歸母凈利潤總額同比減少近兩成,主要原因即指向資本市場波動、投資收益減少。從投資端的表現看,五家險企去年總投資收益增速均告負,而2021年僅一家負增長;總投資收益率也都同比下滑,而2021年時則有兩家保持相對持平。
不過,邁過艱難的一年,市場信心正在修復拉升。一季度三大指數集體上漲、險資舉牌重新活躍起來、超八成險資機構在調查中表示看好A股,近期保險資管還獲準以ABS管理人及投資者雙重身份參與公募REITs。多家上市險企認為投資端的機會在逐步顯現,更多險資機構將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列為今年最偏好的資產配置。
根據近期五家上市險企披露的財報,2022年歸母凈利潤“一升四降”,僅中國人保實現正增長。多家機構在分析原因時,均指向了投資收益減少這一因素。
各家上市險企投資收益在2022年不同程度受挫。財報顯示,“老大哥”中國人壽2022年總投資收益為1877.51億元,同比下滑12.29%;另一家投資收益過千億的中國平安,2022年總投資收益同比下滑29.3%至1018.3億元。中國太保、中國人保、新華保險總投資收益也分別下滑了17.9%、12.4%、18.8%。2021年時還有四家險企總投資收益為正增長,對比之下可見2022年的投資壓力。
除總投資收益外,五家上市險企2022年總投資收益率也全部下滑。從降幅上看,總投資收益率同比降幅最大的是新華保險,下滑1.6個百分點至4.3%;中國平安、中國太保總投資收益率分別下滑1.5個百分點,至2022年末分別為2.5%、4.2%;中國人保總投資收益率同比下滑1.2個百分點至4.6%;中國人壽總投資收益率則同比下滑1.04個百分點至3.94%。而在三年前(2019年),五家險企總投資收益率普遍還在5%上下,最高接近7%。
是何原因導致五家上市險企投資收益逐漸下滑?在近兩年的財報中不難找到答案。例如新華保險2021年財報稱:“疫情的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國內外資本市場環境復雜多變。面對資產荒及低利率的投資環境,公司持續管控投資風險。”中國平安2021年總投資收益下滑,除了市場環境作用,與當年對華夏幸福數百億減值計提也有很大關系。
相較2021年的投資難,2022年投資環境更為“不友好”,在俄烏沖突、美聯儲加息等外部環境下,國內外資本市場均受到多輪沖擊。中國人壽指出,2022年,復雜嚴峻的內外部環境對資本市場形成擾動,國內債券收益率處在歷史低位,A股市場一度經歷深度調整。中國平安在財報中也提到,市場利率中樞進一步下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年中最低下探至2.85%,較年初下降約20個基點。
不過,進入2023年,投資環境正在好轉。今年以來,伴隨經濟復蘇、企業融資需求改善及外資流入等,大盤再起升勢。一季度三大指數集體上漲,根據wind數據,截至3月31日收盤,滬指一季度累漲5.94%,深成指累漲6.45%,創業板指累漲2.25%。截至4月13日收盤,上述三大指數年初以來累計漲幅分別為7.42%、6.57%、2.51%。
隨著權益市場的回暖,機構投資信心也在加速提振。根據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3月下旬公布的2023年第1期保險資產管理業投資者信心調查結果顯示,100余家參與調查的保險機構(包括33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和近70家大型保險公司)中,75.76%的保險資管公司、72.06%的保險公司對今年宏觀經濟持較樂觀的看法,超80%的受訪機構認為A股市場走向將“震蕩上行”,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消費、地產等行業的復蘇、企業盈利增速、經濟增速及海外經濟衰退。收益預期方面,保險機構普遍將財務收益率和綜合收益率目標集中于4%-5.5%。
還有一個表現能夠反映險資信心提升,即舉牌上市公司的頻率。今年以來,已有陽光人壽、中國人壽、中國太保共三家保險公司官宣舉牌,僅前三個月的舉牌次數就已與2021、2022年險資主動舉牌總次數相當。業內人士分析稱,險資舉牌就是權益市場回暖、投資信心回升的信號,另外經過兩年沉寂,也使得險企有能力和需求舉牌上市公司。
多家上市險企的管理層也在業績會上傳遞了樂觀看法,認為2023年投資市場機遇更多、確定性更強。
中國人壽副總裁劉暉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整體呈現出復蘇的態勢,企業盈利及融資需求在逐漸改善,市場的風險偏好也在回升。在擴內需、穩增長的宏觀政策推動下,預計利率中樞會小幅上行,股市也存在結構性機會。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官鄧斌也指出,隨著宏觀經濟恢復,進入到上行及擴張區間,今年股市會帶來比較好的機會,總體上對今年的投資業績有較強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就有不少險企強調長期價值投資,認為不要以短期成績來評判機構投資水平,并且公開表達過“跌出來的是機會”的觀點,采取“逢低布局”的策略。
從2022年財報看,五家上市險企投資資產均保持增長,穩定在萬億以上規模。其中,中國人壽投資資產最高,達50649.8億元,較2021年底增長了7.4%;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2022年投資資產增速均超過10%。“我們在2022年市場低位開展了中長期布局,為今年中長期收益做好了儲備。”劉暉稱。
以投資資產類別區分,長期以來,固收類資產在險資投資中發揮著壓艙石的作用,也是許多公司資產配置的“大頭”。例如,截至2022年底,中國太保“固定收益類”占比達73.9%,中國人壽“固定到期日金融資產”占比也達到了73.71%。
而在低利率環境下,權益投資是保險公司跑出更好成績的關鍵要素之一,近年受到險資越來越多的重視,同時在監管政策上不斷給予空間。例如,近期保險資管獲準以ABS管理人及投資者雙重身份參與公募REITs,拿到一把打開萬億級市場新大門的鑰匙。2022年5月,銀保監會召開的專題會議也特別指出,建立健全保險資金的長周期考核機制,豐富保險資金參與資本市場投資的渠道,鼓勵保險資管公司加大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的發行力度,引導保險機構將更多資金配置于權益類資產。
另外,2023年2月的第五屆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副秘書長張倩也表示,在低利率市場環境下,保險利差損失風險壓力正在上升。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進一步促進權益類投資的發展,會是未來保險資金運用的必然選擇。
這些因素都在影響著險企的投資策略。根據前述協會調查,在資產配置偏好上,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是2023年保險資管公司及保險公司最偏好的資產配置,對債券的配置偏好下降,但公募REITs和組合類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受到了保險機構配置的更多關注。保險資管公司及保險公司今年最看好的A股行業包括食品飲料、醫療生物、計算機、電子、國防軍工和電力設備。
落眼2023年度,具體到每家公司,配置策略也有異同,例如多家上市險企提到今年會繼續配置長久期的利率產品,還有險企表達了對港股市場的關注。
劉暉表示,中國人壽會根據市場情況,在固收投資方面做強底倉,重點提升票息收益、資產久期,對于長久期、低風險的利率債會“應配盡配”;在權益投資方面重點做“三維組合”:一是交易盤股票,二是偏股型基金,三是高股息股票,提升收益并降低波動性;在另類投資方面做優另類投資品種,特別是對有穩定現金流的另類投資品種會加大配置,讓組合更有韌性。此外,今年會繼續創新Pre-REITs產品和“固收+”產品。
鄧斌在談到今年中國平安投資計劃時稱,今年仍然會積極配置長久期的利率產品,如國家規劃發行的專項債;固收方面看好具有穩定現金流的不動產投資,如商辦、長租公寓、園區類投資;在股票市場保持戰略資產配置牽引,同時加強戰術配置,包括板塊的輪動、時點的選擇及節奏的把控等。此外,還會到市場上尋找最優秀的投資經理,通過MOM、FOF等投資渠道創造超額收益。
同樣選擇加大長久期利率債配置的還有中國太保,太保資產總經理余榮權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太保資產將做好三方面工作,其一就是匹配長久期的保險資金屬性,把握好長久期利率債配置的時機和節奏,逐步加大利率債配置;二是逐步拓展投資范圍,增加一些新型的基礎設施項目、資產證券化及REITs等另類資產配置,重點在區域協調、鄉村振興、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布局,作為長久期資產的有效補充;三是在權益投資方面,今年重點考慮波動性和長期收益性的平衡,布局符合經濟高質量發展戰略方向的成長型優質公司。“各大資產類別中,今年股票的相對吸引力提升。”余榮權說。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公司還表達了對港股市場的關注。劉暉稱,經過了兩年大幅下跌,港股目前估值偏低,隨著市場信心的恢復,港股吸引力會提升,中國人壽會持續豐富在港股方面的配置。新華保險董事長、首席執行官李全也在業績會上提到,公司在港股投資方面堅持高股息策略,持續挖掘港股市場這一價值洼地。協會調查也顯示,今年境外投資偏好中,有超六成的保險機構看好港股投資。
2024償付能力掃描:化險關鍵期,“誰”把7家險企“拖下水”?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保“開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年首張罰單:三家金融機構均被罰超千萬,兩家險企“中彩”
10家險企“打頭陣”!拿到投資黃金“入場券”,意味著什么?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