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契銳評
衰老的終極痛苦是失能。
現實中,失能人數正實實在在地快速增長著。
全國老齡辦、民政部、財政部2016年共同發布的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063萬人;而根據國家衛健委數據,截至2021年底,失能人數約4500萬。
盡管未檢索到2021年的半失能老人數據,但根據失能半失能1:2的常規比例,大致可推算出,我國失能半失能老人數已過億。
與數字同樣快速增加的是相關體制機制的推動力度。
就保險業而言,自2016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發布后,長期護理保險在政學兩界的熱度持續升溫,而近日銀保監會正式印發《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距《關于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發布僅有3年,保險業以保險服務模式和產品創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長期護理服務和保障需求的決心可見一斑。
熟悉的“陌生”行為
長期護理保險的終極目的短期內恐無法實現。
就長期護理保險而言,目的是通過保險這一風險平滑工具,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失能結果提供財務支持,以便于享受符合自身需求的護理服務。
該保險與年金險、醫療險等不同的是以失能/半失能為觸發保險責任的依據,對于終將老去的人而言,其發生概率必然不低,換言之,賠付的概率相對較高。然而只要作為商業產品,這就不是問題,畢竟在市場機制下,高風險事件對應的自然是高保費。
更進一步的則是,長期護理保險中的被保險人需要的到底是什么?畢竟,養老年金等保險產品也能滿足年老后的資金需求。
從這個角度看,其需要的除資金支持外,最核心的應該是護理服務本身。
但保險公司目前介入養老產業時,更多聚焦于養老社區或者是高端養老社區,無法滿足更大范圍內失能老人的實際護理需求,即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是護理服務,而保險公司能提供的則是資金支持。然而在護理服務短缺的背景下,資金的價值便難以體現。
由此可見,長期護理保險要想在真正意義上發揮其既定價值,必須要解決護理服務供給的難題。
如果公共護理服務不普及且保險公司僅專注于養老社區,戰略合作等無法實際為消費者鎖定長期護理服務的模式,則是長期護理保險全面落地的最大阻礙。
做好全方位養老服務 ?彰顯第六險的價值
長期護理保險有沒有價值?
答案是肯定的。在終身壽、年金、醫療等險種已成紅海,且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正逐步將其配齊的當下,保險的增量或許就在于長期護理保險以及可能的衍生險種。
如前所述,要彌合長期護理保險理想與現實間的縫隙,保險公司介入養老服務的模式就需隨之調整。
就我國而言,目前保險行業介入養老服務的主賽道還是養老社區。
但在歐美等養老服務相對成熟的市場,9073養老模式中的7%,即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通常才是承接長期護理保險的主力軍,除當地政府的補貼外,商業長期護理保險對社區養老的護航價值亦顯而易見。
比如,一位半自理老人的一日三餐動輒就需向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支付近百美元,而上門看護、洗澡等服務亦價格不菲,但如果老人有長期護理保險,則可由保險來支付相應的費用。
這一模式的好處就在于其為長期護理保險提供了解決客戶真實需求的落地服務。
因此,在美國,這類社區服務機構通常被稱為保險公司的專業服務商。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美國此類機構的平均運營年限已超20年。而穩定性經營的前提是其豐厚的利潤,據在美機構工作人員介紹,該類機構的利潤通??蛇_到30%以上,最重要的是在政府補貼和商業保險的雙向加持下,該類機構通常開業即可實現盈虧平衡。
對此,國內保險業亦已有所動作,比如大家保險已在北京新華社皇亭子開業運營的照護中心等大院養老模式,在打通養老服務供給最后一公里的同時,亦為長期護理保險等相關險種的實質性落地打開了無限想象空間。
當然,對于保險行業而言,自建自營社區養老的成本和效率或許都不是最優的,仍以前述美國模式為例,可撬動保險資源的社區養老服務通常都是由獨立運營商提供的。
對此,我國政府亦在加速探索,比如,十三五期間,北京市落地1400家左右的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政府通過流量支持(社區常住人口信息,甚至可精準到可能需提供服務的老人信息)、運營補貼、運維(租金)支持等方式支持驛站的穩健經營,十四五規劃中更是明確村村有驛站。
對此,保險業或許是時候跳脫出全鏈條經營的傳統模式,依靠公益半公益或商業性社區養老機構的線下資源,加速打通長期護理保險這一“社保第六險”的發展堵點。
保契銳評丨銀保陣痛難掩渠道前景
2025年,保險業落馬人數或將再創新高
再創農險新局面
監管工作會帶來的保險業新希望
罕有人至的商場背后,是險資的另類投資經
年終獎
防盜易、防家賊難——系列新規有感
逆周期中行刑銜接的可能性
提防分紅險異化為金融怪獸
瓊瑤今日花葬,我們到底該如何優雅地跟世界告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