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2022年最糾結的保險產品,無疑是反復上架、下架的隔離險、防疫險。
近期,伴隨著防疫政策的優化,新冠肺炎感染人數的激增,“確診即可賠”的新冠防疫險不斷衍生理賠糾紛案件。面對消費者的大量理賠申請,險企一方面擔心被新冠“賠穿”,另一方面,又怕砸了招牌失了人心,可謂進退兩難、騎虎難下。
其實,在疫情險上“吃苦頭”的不止內地保險業,有數據顯示,截至本月26日,臺灣地區產險業承保的防疫險,今年已理賠超1600億元(新臺幣,下同),而包括產、壽險領域推出的疫苗險在內,廣義防疫保單合計理賠已破2000億元大關。
再看國外保險市場,美國壽險協會曾表示,2021年的死亡理賠金額同比增長11%至1001.9億美元,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或是新冠肺炎所致;早在2021年2月,英國保險協會也曾披露,2020年疫情相關的保險索賠支付高達25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27億元)。
可見,疫情三年,不僅給國內保險業帶來巨大挑戰,整個國際保險市場皆面臨著賠付高企的困擾。然而,從保護消費者權益層面看,保險作為一種風險分散工具,擔負著踐行理賠承諾的天然職責,險企若在此時簡單粗暴地退避三舍,無疑會損失自身品牌形象,或許,唯有積極應對才是正解。
防疫險的巨額賠付,正給臺灣地區保險市場帶來巨大沖擊。
據臺“金管會”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26日,僅臺灣地區產險業承保的防疫險,今年已累計理賠402.4萬件,理賠金額達1653億元,而產、壽險領域都有的疫苗險也在近一周累計理賠突破百萬件,累計理賠金額為418.82億元。這代表著,臺灣地區廣義防疫保單合計理賠已近2072億元。
從承保經營情況上看,據悉,臺灣地區防疫險今年已收保費為45.5億元,累計賠付金額是已收保費的36倍;疫苗險今年已收保費為10億元,累計賠付金額是已收保費的41倍。
不難看出,無論是防疫險還是疫苗險,相關產品已收保費遠不敵支付的理賠金額,這無疑會給承保險企帶來巨大賠付壓力。值得一提的是,受防疫險拖累,不少險企在償付能力告急的背景下,緊急采取增資“補血”措施。
據當地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目前臺灣地區已有六家產險公司完成885億元的現金增資,并且國泰世紀產險年底前還會再增資100億元,由此今年臺灣地區產險業合計現金增資將達985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據當地保險局分析,隨著相關產險公司增資金額到位及調度現金,會加速推動防疫保單理賠,因此廣義防疫險出現已連續兩周理賠破百億元的情況,應該是保險公司在加快清理申請案件,因此年底前理賠金額仍可能會持續增加。
事實上,早在今年上半年,臺灣地區防疫險的高額賠付情況就被廣泛關注,據相關媒體報道,截至6月21日,臺灣地區防疫險迎來理賠高峰,理賠金額高達112億元,超過彼時保費收入35.6億元的3倍之多。
新冠疫情的復雜多變不僅給臺灣地區防疫險賠付帶來嚴峻挑戰,伴隨著近期內地防疫政策的逐步優化、新冠肺炎感染人數的激增,部分險企推出的新冠防疫險,亦面臨著賠付高企的壓力。
從近期國內疫情形勢來看,全國多地正經歷著第一波感染高峰。
如12月19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癥醫學科主任王廣發曾指出,“這次新冠疫情的感染高峰,不是一般的高,而是疫情海嘯”。另據山東青島市衛健委主任薄濤日前介紹,盡管當前青島的新冠感染發病高峰期還未到來,但已處于高峰來臨前的快速傳播階段。
此外,安徽、湖南、浙江、江西等多地也于近期預測,第一波疫情高峰可能會在明年1月左右到來。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海嘯,“確診即可申請賠付”的防疫險首當其沖面臨賠付挑戰。為了把控理賠風險,近期多款新冠防疫險下架,然而,盡管多款防疫險緊急下架,但基于險企已售出的大量防疫險保單,以及不少保險公司對旗下相關產品擴展了新冠肺炎確診保險責任,總體而言,相關險企依然面臨著較大的賠付壓力。
中國人壽官網就顯示,早在2020年2月,該公司已對旗下現有31款長期重大疾病保險進行了責任擴展,涵蓋新冠肺炎確診保險責任;此外,平安壽險也針對目前已上市的85款長期疾病保險擴展了新冠肺炎相關責任;還有正在熱銷的2023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近期也面向參保人贈送新冠病毒保障責任。
事實也證明,近期防疫險正面臨著理賠糾紛增多的尷尬,如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多位已購買新冠防疫險的消費者投訴稱,感染新冠肺炎后卻遭到保險公司拒絕理賠。
在保障新冠肺炎確診方面,相關防疫險的理賠條件比較嚴苛,如明確表示不保障新冠病毒無癥狀感染者,主要以重癥危重癥確診為主,并且對于保險責任中的“確診”條件,保險公司不僅需要消費者出具核酸檢測陽性證明,還需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或方艙醫院出具的診斷證明、胸部CT以及血液檢查等才可認定,這也給很多消費者造成了不佳的理賠體驗。
事實上,關于新冠險的理賠糾紛風波,今年已不止出現一次,在此之前,以提供新冠隔離津貼為特色的新冠隔離險,同樣衍生出大量理賠糾紛問題,一度引發監管出手規范,并且新冠隔離險反復上架、下架的現象更是備受詬病。
從新冠隔離險到防疫險,險企迎合市場需求進行產品創新的意識固然值得肯定,但面對疫情復雜多變的不確定性風險,相關經營主體顯然未做出充分的風控預判,以致病毒傳播和防疫政策一旦發生改變,就導致保險公司措手不及、難以應對。
結合臺灣地區防疫險的發展情況來看,有市場分析人士預測,基于內地險企前期承保的大量新冠確診責任保單,在當前全國多地感染高峰襲來的背景下,相關險企恐將面臨承保虧損風險。與此同時,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也將承壓,促使其不得不將增資計劃提上日程。
然而,從保障消費者權益角度看,也有保險公司內部人士坦言,踐行理賠承諾依然是保險的首要職責,若此時險企只求“自保”不顧及消費者的服務體驗,勢必會影響自身的品牌形象。
從市場層面看,不少保險機構始終秉承著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積極對新冠肺炎相關案件展開賠付。如國壽壽險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已賠付新冠肺炎相關案件4563人次,賠付金額5842.9萬元;另據銀保監會披露,2021年以來,財險業已為疫情防控提供相關風險保障6.9萬億元,支付賠款3億元。疫苗保險累計為超34億劑次新冠疫苗接種提供保險保障,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近期國家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政策,也有專業人士建議保險公司可在產品條款、核保核賠方面及時進行調整、與時俱進。
近期,北京銀保監局在印發的《關于加強金融支持復工復產相關工作的通知》中提出,險企應加快設計開發適宜人群廣泛、價格普惠的新冠病毒傳染病相關責任險種,保障新冠病毒導致的重癥、危重癥以及死亡風險。可見,從國民健康需求出發,監管依然鼓勵險企在做好風控的基礎上,對新冠病毒相關傳染風險作出保障。
周評|從“雙11”到保險“開門紅”,正在告別“大進大出”式消費
保險業多位高管失聯,找尋背后的那些蛛絲馬跡!
玖亓周評|10萬億化債!財政刺激救短期,最終化債靠發展
時隔三年半,水滴擬赴港再上市!內情主導,還是外因倒逼?
探求專業養老險公司致力成為經營第三支柱“頭部”的方法論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險資,最近盯上哪些新“標的”?
玖亓周評|險企三季報的“高光”和波動
五大上市險企盈利暴增!“規模+盈利”能否可持續,半喜半憂!
玖亓周評|從比亞迪到小米,新能源車險會“變天”嗎?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財險:折射國家態度、外資雄心、中資戰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