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備受矚目的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實施,北京、上海、廣州等36個城市率先啟動試點,標志著我國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建設步伐正在加快,至此,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框架搭建起來。
眾所周知,當前我國正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的嚴峻挑戰,充足的養老金儲備既是國之所需,亦關乎老百姓未來的養老保障水平。那么,就當前來看,我國的養老保險體系發展現狀如何?保險業在助力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建設方面有哪些實踐經驗?長期來看,個人養老金制度還有哪些地方有待改進?
12月23日,在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社保實驗室)與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香山財富研究院協辦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22》發布式暨“賬戶養老金與財富積累”研討會上,國內政、產、學、研等各界人士圍繞中國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展開了熱烈探討,下面就不妨跟我們一起,在這場大咖云集的會議上尋找答案。
近年來,隨著老齡人口的快速擴張,我國養老金缺口也逐漸加大,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就在會議上指出,我國賬戶養老金要達到2035年的既定目標,就需要加大力度改革,特別是涉及到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改革。
在鄭秉文看來,推動第二支柱中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發展,可以選擇引入自動加入機制、取消單位繳費的歸屬期、放開個人選擇權、引入生命周期基金,以及打通二三支柱、擴大投資范圍等。總體而言,唯有改革,打破傳統的思維才能夠實現賬戶養老金2035年的既定目標。
央行前行長、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前理事長戴相龍也指出,當前第二支柱企業年金中的投保企業數量和職工數量,占全國企業單位和職工總數比例過低。主要原因是企業年金制度由企業和個人自愿建立,因此發展較慢。可研究把企業年金制度從自愿改為按規定比例和自愿繳費同時執行。
中國社會保險學會副會長、人社部基金監督局原局長唐霽松也表示,截至2022年9月,企業年金的覆蓋人員實際上僅相當于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的7%,企業年金政策調整有進一步發力的空間,通過政策撬動單位繳費是擴大企業年金覆蓋面比較現實的一個途徑。
因此,唐霽松建議從兩個方面推動政策發展:一是建立簡易年金計劃,從業務實操層面出發,簡化企業年金方案報備、基金管理合同報備等審批流程;二是完善加入機制,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實行強制性,給企業年金帶來了不平衡,要探索企業年金從自愿到半強制的實施路徑,有條件的應該實現自動加入機制,逐步實現企業年金普惠性。
此外,針對第三支柱中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發展,唐霽松也提出如下幾點建議,即:要講好貼近百姓的家常話;要加強監管,提高安全性;要創新服務方式;探索新的政策突破點,實現第二、第三支柱聯動、互為助力等。
眾所周知,想要穩步擴大我國養老金的整體規模,除了需在籌資端入手,大力發展第二、三支柱養老保險外,提升養老金的投資管理能力,實現養老金保值增值的重要性亦不容忽視。
戴相龍就在主題發言中指出,截至2021年末,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滾存結余為6.4萬億元,其中,只有1.5萬億元委托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另有近5萬億元由省政府夠買國債和存入銀行,年收益率不足3%。對比來看,到2021年末,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受托管理的1.5萬億元各省基本養老保險基金,5年年均收益率達6.49%。因此,建議各省可在進行精細測算,保證日常支付前提下,盡量擴大委托投資的比例,提高個人賬戶的收益率。
此外,針對城鄉居民參與個人養老金的顧慮,戴相龍也建議,可參照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受托投資管理省級政府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時,對委托投資收益率進行保底的方式,即保證達到5年期國債收益率。
如下一次個人養老金制度增加政策扶持力度時,可研究由個人養老金的受托投資管理機構對個人養老金的投資收益率保底,按完成一個合同執行期計算,投資收益率不足5年期國債收益率時,由投資管理人補足,以此消除參加人的潛在顧慮。
2022年可謂是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加快建設的一年,除了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實施外,日前,銀保監會還發布通知,從2023年1月1日起開展養老保險公司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但不可否認的是,對于大眾來說,當前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對應的金融產品與業務多屬新生事物,無論是制度政策還是業務實操層面都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秘書長商敬國就在演講環節中指出,私人養老金就是私人財富,它不是public,這一點認知很重要,因此希望行業少一些審批,多一些服務,需要在思路上進行轉變。此外,參與第三支柱建設的不同金融市場主體應從競爭關系逐漸走向合作關系,合作應該是大于競爭的,因為各方終歸是立足自身的專業優勢,未來是強強聯合,而不是競爭。
針對如何優化個人養老金制度政策,將其從少數人的制度變成多數人的制度,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俊生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制度優化:
拓寬參加范圍。當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才可以參加個人養老金,但第三支柱其實是去中心化的、是獨立性的,它應該可以覆蓋所有人群,所以有必要降低制度門檻,讓更多人來參與。
財稅政策有待進一步調整和完善。如對投資收益部分明確免稅,現在個人養老金制度3%的實際稅率,其實是包含投資收益的,削弱了稅惠的力度;其次,需進一步提高稅惠額度。目前的稅收優惠額度是每年12000元,難以調動參與的積極性,希望未來有一個動態調整的機制,來提高稅收抵扣的額度;再有就是可以拓展稅收優惠模式,以此更好地提升制度的覆蓋面及公平性。
建立二、三支柱對接機制。這背后有兩重意義,第一個意義是因為第二支柱有些人會離職,離職轉移到第三支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因為這樣可以保護雇員的利益;第二個意義是稅優政策的對接,第二支柱企業年金目前覆蓋的人群只有2800多萬,絕大部分人沒有,如果把二、三支柱打通,特別是稅優政策打通的話,很多沒有建立年金計劃的可以把稅優額度用在第三支柱,可以追加個人養老金。
伴隨著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開閘,以及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即將啟動,相關的商業養老金融產品也將迎來大發展,銀、證、保將分食這一藍海市場。可以預見,為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相關金融機構勢必會在產品創新層面下功夫,那么從市場和監管角度看,商業養老金融的創新方向應該有哪些呢?
對此,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負責人王宏鶴在會上表示,商業養老金融產品創新需注重以下三方面:
增強普惠性。養老金積累具有長期性、流動性的特點,商業養老金融產品面向中低收入群體的養老金積累需求,商業價值潛力很大,社會意義更大。比如2021年6月,我們啟動的專屬養老保險試點,指導試點機構重點向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和各種靈活就業人員推廣。目前,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從業人員投保件數約5萬件,這種普惠性較強的產品隨著時間的積累,業務規模會持續增長,未來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提供適當流動性。養老金融產品往往在期限、領取等方面設置一些要求,這樣可以保障資金真正用于養老,體現養老屬性。但老百姓在投入資金時可能會猶豫,擔心如果中間用錢怎么辦,這種對流動性的需求是客觀存在的。金融機構反映5年期以上的金融產品銷售難度比較大,客戶接受度有限,因此我們明年1月即將啟動的養老保險公司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中,除了突出生命周期特點,也會充分考慮不同年齡客戶的流動性要求,適當增強養老金融業務的靈活性,引導客戶隨著年齡增長,逐步加大養老儲蓄投入。
堅持長期性。養老金管理比的是長跑,培育長期投資理念,不僅需要面向個人開展投資者教育,也要面向機構建設健康的金融市場文化,發達金融市場中養老金管理在資產管理中占比較高,表現優秀的資產管理機構有成功的長期管理經驗,其中重要一條就是建立長期考核機制。
此外,養老金管理還要注重風險防范。養老金管理要高度重視并做好風險管控,否則問題的負面影響就可能超出金融范疇。金融機構能不能未雨綢繆,對養老金投資風險管理出一些前瞻性的研究,這點非常重要。
如前所述,個人養老金制度實施即將滿月,商業養老金業務也將開閘,在此過程中,身處業務一線的金融機構對于養老金融市場的感觸無疑是最深刻的。那么,從金融機構,特別是險企實踐角度看,養老金融市場面臨著哪些機遇和挑戰?他們又將如何應對?
對此,國民養老險公司總經理黃濤指出,作為一家養老險公司要落實好個人養老金賬戶服務,首先要建立自己的賬戶體系,從一個產品的制造商、產品的提供商變成一個賬戶管理的綜合服務公司,能夠為客戶提供一個全景式服務,這應該是每一個個人養老金客戶所需求的,也是商業養老金政策里所提出來的。也就是說基于賬戶管理,需要養老保險公司為客戶提供整體養老規劃方面的服務。這就要求我們在賬戶管理服務的基礎上去了解客戶,幫助客戶來配置多元化的養老產品,降低養老風險。
“實際上國民養老也在做這方面的工作,這背后取決于很多數據的積累,我們希望能夠給客戶提供的不是某一個產品,而是提供一個賬戶,在這個賬戶下幫助客戶測算自己未來60歲以后的養老金缺口,進行養老需求的個性化定制。”黃濤進一步透露。
對于保險業深耕養老金融領域的差異化優勢,長江養老險公司總經理王海峰指出,第一是發揮三支柱養老金管理的經驗優勢,扮演賬戶養老金的統籌規劃者和綜合服務商的角色;第二是發揮長壽風險管理和大類資產配置的能力優勢,打造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養老資產配置方案;第三是發揮“保險+健康+養老”生態圈的布局優勢,提供全方位、全場景、全覆蓋的養老金融服務。
此外,新華養老險公司黨委委員、總裁助理姜京也針對第三支柱發展提出四點建議:一是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賬戶應發揮養老金匯總池的作用;二是個人養老金賬戶應實現多個子賬戶管理功能;三是個人賬戶的默認開通制,即企業和個人可以自動加入國家建立的標準化第二、第三支柱養老金;四是增設養老金個稅起征點,向低收入群體擴面。
對于保險業如何參與賬戶制養老金制度建設,太平養老險公司戰略企業部總經理宋湘茵認為,一是要做制度建設的有力促進者;二是做資金管理的重要參與者;三是做綜合保障的主要承擔者;四是做服務配套的創新供給者。
泰康養老險公司戰略企劃部副總經理劉方濤則客觀地指出,整個養老金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尊重客觀規律,并不是光靠某一款產品、某一個政策就能一下子把整個養老金市場推起來,而是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需要時間的積累。
結語
通過會議中各位行業大咖的分享發言不難看出,盡管個人養老金制度已經啟航,但面對日益加快的人口老齡化進程,較大的養老金缺口問題,我國建設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仍是任重道遠,但好在我國已做出積極應對,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框架搭建起來,相信結合探索路上各方的實踐經驗,我國的養老保障能力也將不斷提升。
周評|從“雙11”到保險“開門紅”,正在告別“大進大出”式消費
保險業多位高管失聯,找尋背后的那些蛛絲馬跡!
玖亓周評|10萬億化債!財政刺激救短期,最終化債靠發展
時隔三年半,水滴擬赴港再上市!內情主導,還是外因倒逼?
探求專業養老險公司致力成為經營第三支柱“頭部”的方法論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險資,最近盯上哪些新“標的”?
玖亓周評|險企三季報的“高光”和波動
五大上市險企盈利暴增!“規模+盈利”能否可持續,半喜半憂!
玖亓周評|從比亞迪到小米,新能源車險會“變天”嗎?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財險:折射國家態度、外資雄心、中資戰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