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夢涵
編輯:邢莉
來源:險企高參
近期,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新十條”等政策的陸續公布,疫情防控措施放寬的同時,新冠肺炎的感染風險提升,疫情之下誕生的新冠保險產品相關理賠糾紛隨之產生。
12月15日,有微博網友爆料稱自己買了中國人壽新冠保險,但“陽性”后卻遭到保險公司拒不賠付。事情曝光后,很快引起熱議,甚至一度登上微博熱搜第一。
這并非個案,在新冠相關理賠過程中,也產生不少理賠糾紛,并非檢測結果呈陽性就能夠理賠成功,不少人遭遇理賠難問題。與此同時近期大量相關保險下架。業內觀點認為,此類產品的下架,一方面是時代任務的完成,一方面是險企的理性選擇,感染風險的提升,使得可保性喪失,險企也將面臨較大的理賠壓力。
此外,新冠相關保險產品發展還未成熟,大量的投訴糾紛也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今年二月,“隔離險”遭監管部門點名……
01 檢測結果呈陽性不能賠付,中國人壽登上熱搜
自防控政策有所調整后,新冠肺炎的感染風險提升,然而并不是檢測結果呈陽性就能夠理賠成功,加上新冠肺炎又涉及相關醫學問題,因此理賠過程也相對復雜。
12月15日,據鳳凰財經報道,有微博網友爆料稱自己買了中國人壽新冠保險,但“陽性”后卻遭到保險公司拒不賠付。事情曝光后,引起多方熱議。不少網友也反應在購買了其他種類的新冠保險后,也同樣遭遇理賠難的問題。
今日,針對此事,中國人壽對媒體回應稱,已第一時間開展了調查核實,該客戶在公司投保了重大疾病保險和醫療保險等多個產品,其中部分產品擴展了新冠責任。目前公司尚未接到該客戶或家屬提交的理賠資料。
中國人壽表示,如果被保險人首次確診感染奧密克戎,且臨床分型為重型、危重型病癥,屬于上述保險產品擴展責任范圍。并進一步稱,后續將根據客戶提交的相關資料,按照合同約定快速啟動相應的理賠程序和服務。
根據中國人壽官網6月30日發布的《國壽附加國壽福提前給付重大疾病保險(慶典版)》等54款產品責任擴展的公告顯示,被保險人在擴展責任有效期內經醫院確診初次發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且臨床分型為重型或危重型。
其中“重癥”型又因被保險人是成人或兒童進行了進一步劃分, “危重癥”則要符合以下情況之一:出現呼吸衰竭,且需要機械通氣;出現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監護治療。
02 新冠相關保險產品紛紛下架
12月7日,美團保險平臺的“新冠抗疫保”下架;12月8日,華泰新冠疫情保障險和華泰抗疫保同時下架;12月9日,水滴保平臺的“水滴新冠防疫險”下架。
此外,支付寶平臺上的“眾安愛無憂”“眾安疫情隔離津貼險(升級版)”“太平洋新冠肺炎隔離津貼版”等產品皆已無法搜到。美團保險的“新冠抗疫保”、京東健康上的“新冠防疫健康保”也都顯示下架。
截至目前,螞蟻保上還有一款人保健康的“疫安心·防疫保(含新冠)”仍在銷售,但其承保條件相對苛刻,產品投保年齡僅為出生滿28天至50周歲,老年人無法購買,并明確表明,不保障新冠病毒無癥狀感染者。
下架的原因,一方面新冠相關保險產品完成了時代使命,另一方面也是險企的理性選擇。
隨著“新十條”發布,疫情防控進入新的常態化階段,人人都將面臨感染,新冠確診責任險完成時代使命,可以下架了。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對《市界》表示,逐步放開疫情管控措施,雖然會導致更高的傳播性,但相較于原始毒株,奧密克戎的致病力和毒力已經大幅降低。再加上全民接種疫苗后,感染后癥狀也沒有以前嚴重,而且治療花費上價格趨于平穩,新冠險已經不再具有作為一種保險產品的必要性。
此外,業內觀點認為,新冠相關保險產品的普遍下架也是險企的理性選擇,險企承保的是不確定性風險,當風險概率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就沒有可保性了。險企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也需自負盈虧。目前新冠肺炎的感染風險提升,險企面臨較大的理賠壓力。
銀保監會在2021年12月發布的《中國銀行業保險業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實踐與經驗》提到,2020年保險業疫情專屬保險理賠金額達4.9億元。
03 新冠相關保險產品處于摸索階段 投訴糾紛引起監管重視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相關保險產品是疫情下的產物,目前還處于新興階段,大部分險企對于新冠相關產品的設計并不算成熟完善,監管部門對于新冠相關產品的規范程度也屬于摸索階段。
因此,理賠過程中很難避免產生投訴糾紛。據銀保監會在今年9月發布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局關于2022年第二季度保險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在涉及財產保險公司投訴中,涉及新冠疫情隔離相關保險等財產險其他保險糾紛2434件,占比24.22%。
大量的投訴糾紛也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
今年2月初,為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銀保監會財險部發布了《關于規范“隔離”津貼保險業務經營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
銀保監會財險表示,將對發現的產品開發設計不合理、銷售誤導、無故拒賠等行為,依法依規追究保險公司和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經營此類業務的公司要根據前述要求做好自查和整改,并于2022年2月28日前向監管部門報告。
3月15日,眾安保險旗下的“愛無憂”意外險停售;3月17日,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旗下的防疫險“惠無憂”也將下架。而更早之前,復星聯合保險相關保險“愛無憂”意外傷害保險已于2021年12月31號下架。
在今年下半年疫情反撲,新冠相關保險產品又重新迎來熱潮,直至 “新十條”的下發,此類產品又紛紛下架。
12月9日,北京銀保監局印發《關于加強金融支持復工復產相關工作的通知》要求,保險公司加快設計開發價格普惠、適宜人群廣泛的新冠病毒傳染病相關責任險種,保障新冠病毒導致的重癥、危重癥和死亡風險。
隨著防疫進入新階段,新冠相關保險產品想要再上架,需要從產品設計、定價等方面應外部的變化快速調整,險企也需從長計議,拿出更為社會所接受的產品。
DeepSeek會搶保險人飯碗嗎?!人保、新華、太平等多家險企接入模型…
一次性裁掉四大營業部,“財險一哥”又有大動作:75后總精算師張瑯履歷官網被撤,此前為該司最年輕高管…
重磅!6.5萬億中國人壽最年輕副總裁誕生:50歲“實干家”伍健內部晉升,在廣西、云南、廣東歷練多年;去年凈利預計多增超100%…
重磅獨家!瑞眾人壽首次公開公司治理概要:披露董監高簡歷、股東會議信息等;9名高管來自國壽,去年保費2368億元
重磅!又現四大保險央企總裁互送:繼趙鵬之后,52歲人保第一副總裁李祝用履新國壽黨委副書記
“難兄難弟”各虧17億!十家“銀行系”險企2024成績揭榜:合計凈利99.4億,新會計準則影響深遠…
時隔七月,57歲“老國壽”趙國棟正式任瑞眾人壽董事長!人事版圖重塑,去年前11月保費2268億;今年定下七項重點工作
綜合成本率高達264.3%!63歲平安女將霍建梅挑大梁,能否破題前海財險虧損怪圈?!
60家非上市人身險保司2024業績揭曉:財信人壽虧損3.7億,六家銀行系險企入圍利潤top10!泰康、中郵保險業務收入超千億
管理層多為"80后",董事長、總經理去年齊換;東方嘉富人壽的“前世今生”…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